英語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2

研究表現

根據最新2017年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布「全球大學學科領域排名」,本校排名持續上升至全球310,而本系專精三大領域學科均獲佳績。包括語言學科從過去4年名列51至100名,進步到第48名;現代語言學科從去年101至150名,進步到51名至100名,進入全球百大;英語文學學科從去年201至250名,上升至151名至200名。顯見本系於外國文學、語言學及英語教學三大領域具備高度國際競爭力。

就業輔導

為考量同學未來邁向學術,公務體系與不同行業的就業需求,本系每學期固定舉辦多場升學就業座談,邀請傑出系友回系分享於本系的學習經驗與收穫,以及如何將此經驗轉化成本身職場的動力,藉此幫助同學規劃未來職涯方向,並及早擬定選課計晝。也另藉由邀請業界專業高階主管加強學生職場倫理、態度與文化的訓練。希藉知識面與態度面的教育,讓本系畢業生在進入職場時更具競爭力。

獎學金

本系提供許多獎學金鼓勵成績優異或家境清寒之學生就讀,例如:英語系教育基金會獎學金、傅一勤教授獎學金、文學獎學金、馬春英教授獎學金、楊景邁教授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和清寒獎學金。另外也提供學生僱傭型工讀與學習型獎助金的學習機會。各項計畫亦提供兼任助理及工讀的機會。

未來發展

本系各班制學生未來不管進入到學術研究、公務體系或是各行各業,最重要的憑藉就是紮實的語文能力。一向為各界所肯定,同學在經過文學、語言學與英語教學的學術研究專業訓練後,絕對是國內外同領域的佼佼者。本系對培養在學生語文知能不僅有很高的期許,也鼓勵修習校內跨領域學程,以提升就業競爭力與終身學習能力。目前本校已與臺灣大學及臺灣科技大學組成臺灣大學聯盟,地緣利便,課程與圖書等各項軟硬體資源共享,本系學生可以針對未來各項需求,跨校選修需要的學分學程。

本系有悠久的歷史與優良的傳統,身為師大英語人一向是一種榮譽、一種驕傲,但面臨瞬息多變的時代,加強充實自己的語文能力與專業知能以讓「師大英語,英語大師」的卓越口碑傳承下去,就成了每一個師大英語人的責任,也是本系師生共同努力的目標。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名詞概念的變動性:中文個別及事件分類詞之事件相關電位研究
    (2024) 沈昀; Shen, Yun
    本研究從:語境為基礎之意面(context-based meaning facet) (Ahrens, Chang, Chen,& Huang, 1998)、屬性結構(qualia structure)及詞意誘迫(meaning coercion) (Huang & Ahrens, 2003; Pustejovsky, 1998)、及概念的變動性(conceptual flexibility) (Yee & Thompson-Schill, 2016)之觀點,以事件相關電位方法(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探討中文個別(如:支、顆)及事件(如:場、班)分類詞片語之語意分別。從意面的角度解釋,個別及事件分類詞為名詞概念提供了不同的語境訊息,用以強調名詞概念中某一特定意面;而從屬性結構及詞意誘迫的角度來說,個別及事件分類詞所分別強調之屬性角色(qualia role):語意類別角色(FORMAL role)及功能角色(TELIC role),會誘迫(coerce)後方的名詞意義,並同時激發與其意義相對應的語意特徵:感官特徵(perceptual feature)及功能特徵(functional feature)。若從神經認知歷程的角度理解,概念的形成及處理具變動性,而此變動性有賴於概念在何種語境中呈現。不同名詞類別、語意特徵、及語意關聯性之操弄會誘發不同之事件相關電位成分(ERP components),代表其背後不同的認知處理機制。根據以上理解,本研究探討個別及事件分類詞是否會誘迫/促發後方的名詞概念表現出相應的個別及功能意義解讀。實驗材料由觸發及目標(prime-target)詞彙組成。觸發詞彙為數字-分類詞及名詞(以兩個連續畫面呈現),而目標詞彙為與觸發詞彙相關或不相關之語意特徵。受試者需判斷目標詞彙是否合適於描述前面的觸發詞彙。目標詞彙之ERP結果呈現過去文獻中時常出現之N400語意關聯性效應 (relatedness effect);而後,在前腦區出現一致性效應(congruity effect,指分類詞及語意特徵的屬性角色一致性)所誘發之晚期正向波 (frontal post-N400 positivity, f-PNP)。此電生理證據說明分類詞確實會誘迫後方的名詞意義,亦支持了以語境為基礎之意面,以及屬性結構及詞意誘迫的理論。更具體來說,當一個與分類詞屬性角色一致之語意特徵接連在名詞後出現時,受試者會對此進行更深層之後續分析。此結果同時也支持了神經認知領域中,對於概念之變動性的推論。名詞概念之處理可以分階段進行:在350-500毫秒時,名詞概念及語意特徵之間的關聯性會先被處理,而在500毫秒後,分類詞及語意特徵之間的屬性角色一致性才會被進一步分析。
  • Item
    語言、大腦與時間的相遇:漢語的觀點
    (2022) 理克; Collart, Aymeric
    時間被視為人類認知中至關重要的概念,時間標記則因語言而異。不過,大腦處理時間標記仍然不清楚。現今絕大多數的相關研究皆是針對印歐語系語言中的「時態」(tense)標記。本論文將要探討漢語中的「了」及「過」兩個「時貌」(grammatical aspect)標記和過去時間的關係,以及大腦如何處理「了」及「過」之時間標記。首先,本論文針對漢語中存在已久的「了」及「過」是否具有「時態」成分之辯論提供反證,並且主張「了」及「過」被用於表示過去時間是因為其時貌特徵。本論文將兩者時貌特徵與表示過去時間的關係分析成對應到不同語法的意義、功能:「了」對應到「時間先後關係」的認知功能,而「過」對應到「時間定位」的認知功能。接著,本論文透過三個採用事件相關電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稱ERP)技術的實驗測試/探討以上的分析。相關結果顯現了兩種質變上不同的效果進而支持上述分析:「了」在時間標記上的大腦處理誘發前腦及早期之負極性波幅(early frontal negativity),而「過」則是誘發晚期之正極性波幅(P600),此外,「了」及「過」在時間標記上的大腦處理方式與「了」及「過」在時貌上(非時間上)不同。最後,為使以上兩種大腦處理方式有廣義的且跨語言的功能解釋,本論文將漢語的時貌標記在時間上的大腦處理與印歐語系的時態標記在時間上的大腦處理方式做相互對比:前腦及早期之負極性波幅(early frontal negativity)被視為反映「時間先後關係」的認知功能,晚期之正極性波幅(P600) 被視為反映「時間定位」的認知功能。總而言之,本論文採用以上分析及證據提供大腦如何處理時間標記之類型神經語言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