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2

研究表現

根據最新2017年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布「全球大學學科領域排名」,本校排名持續上升至全球310,而本系專精三大領域學科均獲佳績。包括語言學科從過去4年名列51至100名,進步到第48名;現代語言學科從去年101至150名,進步到51名至100名,進入全球百大;英語文學學科從去年201至250名,上升至151名至200名。顯見本系於外國文學、語言學及英語教學三大領域具備高度國際競爭力。

就業輔導

為考量同學未來邁向學術,公務體系與不同行業的就業需求,本系每學期固定舉辦多場升學就業座談,邀請傑出系友回系分享於本系的學習經驗與收穫,以及如何將此經驗轉化成本身職場的動力,藉此幫助同學規劃未來職涯方向,並及早擬定選課計晝。也另藉由邀請業界專業高階主管加強學生職場倫理、態度與文化的訓練。希藉知識面與態度面的教育,讓本系畢業生在進入職場時更具競爭力。

獎學金

本系提供許多獎學金鼓勵成績優異或家境清寒之學生就讀,例如:英語系教育基金會獎學金、傅一勤教授獎學金、文學獎學金、馬春英教授獎學金、楊景邁教授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和清寒獎學金。另外也提供學生僱傭型工讀與學習型獎助金的學習機會。各項計畫亦提供兼任助理及工讀的機會。

未來發展

本系各班制學生未來不管進入到學術研究、公務體系或是各行各業,最重要的憑藉就是紮實的語文能力。一向為各界所肯定,同學在經過文學、語言學與英語教學的學術研究專業訓練後,絕對是國內外同領域的佼佼者。本系對培養在學生語文知能不僅有很高的期許,也鼓勵修習校內跨領域學程,以提升就業競爭力與終身學習能力。目前本校已與臺灣大學及臺灣科技大學組成臺灣大學聯盟,地緣利便,課程與圖書等各項軟硬體資源共享,本系學生可以針對未來各項需求,跨校選修需要的學分學程。

本系有悠久的歷史與優良的傳統,身為師大英語人一向是一種榮譽、一種驕傲,但面臨瞬息多變的時代,加強充實自己的語文能力與專業知能以讓「師大英語,英語大師」的卓越口碑傳承下去,就成了每一個師大英語人的責任,也是本系師生共同努力的目標。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56
  • Item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族裔與移民文學
    (2010/12-2011/11) 張瓊惠; 林秀玲; 李秀娟; 梁一萍; 陳昭珍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族裔與移民文學 本計畫為三年期購書計畫,以文學領域中極重要之族裔與移民研究為主 題,依據本系既有之師資、研究成果、發展特色及人才培育方向為基礎,針對華 裔美國文學、日裔美國文學、韓裔美國文學、菲裔美國文學、越裔美國文學、奇哥 那美國文學、愛爾蘭裔美國文學為重點,購置相關圖書及參考研究資料,以完備 台灣師範大學在此一領域既有之館藏,建立完善的資源及本系特有之研究特色, 成為台灣在族裔與移民文學之研究重鎮、以及與國外學術交流之重要橋樑。並經 由圖書館的協助,促進圖書資源之流通、共享,提升學術研究的層級。 在族裔與移民研究當中,雖然美國的原住民文學、非裔美國文學、猶太裔 美國文學及印度裔美國文學亦非常重要,但因台灣大學外文系在九十六年度起執 行的「早期美國文學」購書計畫中,已包含有關印地安原住民的文學購置,清華 大學外文系在九十六年度起執行的「帝國與海外文學」購書計畫中,已包含有關 印度裔美國文學的圖書購置,而非裔美國文學及猶太裔美國文學則因為國內學者 長期在此領域研究多年,台灣各大學院校的圖書館早已累積可觀的館藏。因此, 考量本計畫之經費預算及以上各項因素,此四項重點在本購書計畫中略去。 台灣近年來在亞裔美國文學的研究可謂成績斐然,本購書計畫冀望在此之 時,以典藏購書計畫之經費促進國內在此一領域之圖書館藏更臻完備。同時在亞 美的族裔與移民研究的基礎上,加上奇哥那文學研究及愛爾蘭裔美國文學研究, 以準備未來進一步擴展研究範圍,繼續探討美國族裔與移民經驗以外的文學作 品。
  • Item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族裔與移民文學
    (2009/12-2010/11) 張瓊惠; 陳昭珍; 李秀娟; 梁一萍; 林秀玲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族裔與移民文學 本計畫為三年期購書計畫,以文學領域中極重要之族裔與移民研究為主 題,依據本系既有之師資、研究成果、發展特色及人才培育方向為基礎,針對華 裔美國文學、日裔美國文學、韓裔美國文學、菲裔美國文學、越裔美國文學、奇哥 那美國文學、愛爾蘭裔美國文學為重點,購置相關圖書及參考研究資料,以完備 台灣師範大學在此一領域既有之館藏,建立完善的資源及本系特有之研究特色, 成為台灣在族裔與移民文學之研究重鎮、以及與國外學術交流之重要橋樑。並經 由圖書館的協助,促進圖書資源之流通、共享,提升學術研究的層級。 在族裔與移民研究當中,雖然美國的原住民文學、非裔美國文學、猶太裔 美國文學及印度裔美國文學亦非常重要,但因台灣大學外文系在九十六年度起執 行的「早期美國文學」購書計畫中,已包含有關印地安原住民的文學購置,清華 大學外文系在九十六年度起執行的「帝國與海外文學」購書計畫中,已包含有關 印度裔美國文學的圖書購置,而非裔美國文學及猶太裔美國文學則因為國內學者 長期在此領域研究多年,台灣各大學院校的圖書館早已累積可觀的館藏。因此, 考量本計畫之經費預算及以上各項因素,此四項重點在本購書計畫中略去。 台灣近年來在亞裔美國文學的研究可謂成績斐然,本購書計畫冀望在此之 時,以典藏購書計畫之經費促進國內在此一領域之圖書館藏更臻完備。同時在亞 美的族裔與移民研究的基礎上,加上奇哥那文學研究及愛爾蘭裔美國文學研究, 以準備未來進一步擴展研究範圍,繼續探討美國族裔與移民經驗以外的文學作 品。
  • Item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族裔與移民文學
    (2008/12-2009/11) 張瓊惠; 李秀娟; 林秀玲; 梁一萍; 陳昭珍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族裔與移民文學 本計畫為三年期購書計畫,以文學領域中極重要之族裔與移民研究為主 題,依據本系既有之師資、研究成果、發展特色及人才培育方向為基礎,針對華 裔美國文學、日裔美國文學、韓裔美國文學、菲裔美國文學、越裔美國文學、奇哥 那美國文學、愛爾蘭裔美國文學為重點,購置相關圖書及參考研究資料,以完備 台灣師範大學在此一領域既有之館藏,建立完善的資源及本系特有之研究特色, 成為台灣在族裔與移民文學之研究重鎮、以及與國外學術交流之重要橋樑。並經 由圖書館的協助,促進圖書資源之流通、共享,提升學術研究的層級。 在族裔與移民研究當中,雖然美國的原住民文學、非裔美國文學、猶太裔 美國文學及印度裔美國文學亦非常重要,但因台灣大學外文系在九十六年度起執 行的「早期美國文學」購書計畫中,已包含有關印地安原住民的文學購置,清華 大學外文系在九十六年度起執行的「帝國與海外文學」購書計畫中,已包含有關 印度裔美國文學的圖書購置,而非裔美國文學及猶太裔美國文學則因為國內學者 長期在此領域研究多年,台灣各大學院校的圖書館早已累積可觀的館藏。因此, 考量本計畫之經費預算及以上各項因素,此四項重點在本購書計畫中略去。 台灣近年來在亞裔美國文學的研究可謂成績斐然,本購書計畫冀望在此之 時,以典藏購書計畫之經費促進國內在此一領域之圖書館藏更臻完備。同時在亞 美的族裔與移民研究的基礎上,加上奇哥那文學研究及愛爾蘭裔美國文學研究, 以準備未來進一步擴展研究範圍,繼續探討美國族裔與移民經驗以外的文學作 品。
  • Item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族裔與移民文學
    (2010/12-2011/11) 張瓊惠; 林秀玲; 李秀娟; 梁一萍; 陳昭珍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族裔與移民文學 本計畫為三年期購書計畫,以文學領域中極重要之族裔與移民研究為主 題,依據本系既有之師資、研究成果、發展特色及人才培育方向為基礎,針對華 裔美國文學、日裔美國文學、韓裔美國文學、菲裔美國文學、越裔美國文學、奇哥 那美國文學、愛爾蘭裔美國文學為重點,購置相關圖書及參考研究資料,以完備 台灣師範大學在此一領域既有之館藏,建立完善的資源及本系特有之研究特色, 成為台灣在族裔與移民文學之研究重鎮、以及與國外學術交流之重要橋樑。並經 由圖書館的協助,促進圖書資源之流通、共享,提升學術研究的層級。 在族裔與移民研究當中,雖然美國的原住民文學、非裔美國文學、猶太裔 美國文學及印度裔美國文學亦非常重要,但因台灣大學外文系在九十六年度起執 行的「早期美國文學」購書計畫中,已包含有關印地安原住民的文學購置,清華 大學外文系在九十六年度起執行的「帝國與海外文學」購書計畫中,已包含有關 印度裔美國文學的圖書購置,而非裔美國文學及猶太裔美國文學則因為國內學者 長期在此領域研究多年,台灣各大學院校的圖書館早已累積可觀的館藏。因此, 考量本計畫之經費預算及以上各項因素,此四項重點在本購書計畫中略去。 台灣近年來在亞裔美國文學的研究可謂成績斐然,本購書計畫冀望在此之 時,以典藏購書計畫之經費促進國內在此一領域之圖書館藏更臻完備。同時在亞 美的族裔與移民研究的基礎上,加上奇哥那文學研究及愛爾蘭裔美國文學研究, 以準備未來進一步擴展研究範圍,繼續探討美國族裔與移民經驗以外的文學作 品。
  • Item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族裔與移民文學
    (2008/12-2009/11) 張瓊惠; 李秀娟; 林秀玲; 梁一萍; 陳昭珍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族裔與移民文學 本計畫為三年期購書計畫,以文學領域中極重要之族裔與移民研究為主 題,依據本系既有之師資、研究成果、發展特色及人才培育方向為基礎,針對華 裔美國文學、日裔美國文學、韓裔美國文學、菲裔美國文學、越裔美國文學、奇哥 那美國文學、愛爾蘭裔美國文學為重點,購置相關圖書及參考研究資料,以完備 台灣師範大學在此一領域既有之館藏,建立完善的資源及本系特有之研究特色, 成為台灣在族裔與移民文學之研究重鎮、以及與國外學術交流之重要橋樑。並經 由圖書館的協助,促進圖書資源之流通、共享,提升學術研究的層級。 在族裔與移民研究當中,雖然美國的原住民文學、非裔美國文學、猶太裔 美國文學及印度裔美國文學亦非常重要,但因台灣大學外文系在九十六年度起執 行的「早期美國文學」購書計畫中,已包含有關印地安原住民的文學購置,清華 大學外文系在九十六年度起執行的「帝國與海外文學」購書計畫中,已包含有關 印度裔美國文學的圖書購置,而非裔美國文學及猶太裔美國文學則因為國內學者 長期在此領域研究多年,台灣各大學院校的圖書館早已累積可觀的館藏。因此, 考量本計畫之經費預算及以上各項因素,此四項重點在本購書計畫中略去。 台灣近年來在亞裔美國文學的研究可謂成績斐然,本購書計畫冀望在此之 時,以典藏購書計畫之經費促進國內在此一領域之圖書館藏更臻完備。同時在亞 美的族裔與移民研究的基礎上,加上奇哥那文學研究及愛爾蘭裔美國文學研究, 以準備未來進一步擴展研究範圍,繼續探討美國族裔與移民經驗以外的文學作 品。
  • Item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族裔與移民文學
    (2009/12-2010/11) 張瓊惠; 陳昭珍; 李秀娟; 梁一萍; 林秀玲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族裔與移民文學 本計畫為三年期購書計畫,以文學領域中極重要之族裔與移民研究為主 題,依據本系既有之師資、研究成果、發展特色及人才培育方向為基礎,針對華 裔美國文學、日裔美國文學、韓裔美國文學、菲裔美國文學、越裔美國文學、奇哥 那美國文學、愛爾蘭裔美國文學為重點,購置相關圖書及參考研究資料,以完備 台灣師範大學在此一領域既有之館藏,建立完善的資源及本系特有之研究特色, 成為台灣在族裔與移民文學之研究重鎮、以及與國外學術交流之重要橋樑。並經 由圖書館的協助,促進圖書資源之流通、共享,提升學術研究的層級。 在族裔與移民研究當中,雖然美國的原住民文學、非裔美國文學、猶太裔 美國文學及印度裔美國文學亦非常重要,但因台灣大學外文系在九十六年度起執 行的「早期美國文學」購書計畫中,已包含有關印地安原住民的文學購置,清華 大學外文系在九十六年度起執行的「帝國與海外文學」購書計畫中,已包含有關 印度裔美國文學的圖書購置,而非裔美國文學及猶太裔美國文學則因為國內學者 長期在此領域研究多年,台灣各大學院校的圖書館早已累積可觀的館藏。因此, 考量本計畫之經費預算及以上各項因素,此四項重點在本購書計畫中略去。 台灣近年來在亞裔美國文學的研究可謂成績斐然,本購書計畫冀望在此之 時,以典藏購書計畫之經費促進國內在此一領域之圖書館藏更臻完備。同時在亞 美的族裔與移民研究的基礎上,加上奇哥那文學研究及愛爾蘭裔美國文學研究, 以準備未來進一步擴展研究範圍,繼續探討美國族裔與移民經驗以外的文學作 品。
  • Item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族裔與移民文學
    (2010/12-2011/11) 張瓊惠; 林秀玲; 李秀娟; 梁一萍; 陳昭珍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族裔與移民文學 本計畫為三年期購書計畫,以文學領域中極重要之族裔與移民研究為主 題,依據本系既有之師資、研究成果、發展特色及人才培育方向為基礎,針對華 裔美國文學、日裔美國文學、韓裔美國文學、菲裔美國文學、越裔美國文學、奇哥 那美國文學、愛爾蘭裔美國文學為重點,購置相關圖書及參考研究資料,以完備 台灣師範大學在此一領域既有之館藏,建立完善的資源及本系特有之研究特色, 成為台灣在族裔與移民文學之研究重鎮、以及與國外學術交流之重要橋樑。並經 由圖書館的協助,促進圖書資源之流通、共享,提升學術研究的層級。 在族裔與移民研究當中,雖然美國的原住民文學、非裔美國文學、猶太裔 美國文學及印度裔美國文學亦非常重要,但因台灣大學外文系在九十六年度起執 行的「早期美國文學」購書計畫中,已包含有關印地安原住民的文學購置,清華 大學外文系在九十六年度起執行的「帝國與海外文學」購書計畫中,已包含有關 印度裔美國文學的圖書購置,而非裔美國文學及猶太裔美國文學則因為國內學者 長期在此領域研究多年,台灣各大學院校的圖書館早已累積可觀的館藏。因此, 考量本計畫之經費預算及以上各項因素,此四項重點在本購書計畫中略去。 台灣近年來在亞裔美國文學的研究可謂成績斐然,本購書計畫冀望在此之 時,以典藏購書計畫之經費促進國內在此一領域之圖書館藏更臻完備。同時在亞 美的族裔與移民研究的基礎上,加上奇哥那文學研究及愛爾蘭裔美國文學研究, 以準備未來進一步擴展研究範圍,繼續探討美國族裔與移民經驗以外的文學作 品。
  • Item
    亞美研究在亞洲整合型計畫-東亞連結╱全球視野
    (2013/05-2014/04) 馮品佳; 王智明; 傅士珍; 柏逸嘉; 李秀娟
  • Item
    日裔美國遷徙營別傳
    (2012/08-2013/07) 李秀娟
    這個研究計畫想要用五年的時間整理與閱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裔美國遷徙營 (Japanese American relocation camp)中一世(Issei)、返美二世(Kibei)、「叛國小子」(No-No Boy)、與白人的故事。自從1970 年代末期遷徙營平反運動興起,攸關遷徙營的歷史紀錄、 檔案研究、與文化批評等著述及出版品為數眾多,但是遷徙營的敘述卻一直到了1988 年平 反運動告一段落(1988 年美國聯邦政府正式向日裔美國族群致歉並向受害者提出賠償),才逐 漸跨出平反訴求的侷限。簡單的說,平反時期的遷徙營敘述以爭取日裔族群的憲政民權為首 要任務,敘述的重點因此放在日裔美國人對美國政府之忠貞不二,以凸顯戰時種族主義對日 裔族群造成的侵權事實。在這樣的論述氛圍之下,出生在美國,生而即具美國公民身份的二 世(Nisei)自然而然成為平反運動的領導者;在二戰中自願加入美軍,為美國作戰的日裔美國 退役軍人(Japanese American veteran)也成為平反敘述中的要角。相對而言,二戰之前受制於 美國移民法令而無法歸化美國的一世;在美國出生,卻回到日本居住並接受教育的返美二 世;戰爭期間拒絕加入美軍的「叛國小子」;還有戰爭中或是參與日裔美國居民遷徙工作、 或是保持與日裔美國族群互動的白人--這些人的戰時經驗在平反時期的遷徙營敘述中,不是 遭邊緣化,就是完全不被提及。 一世、返美二世、「叛國小子」、與白人可以被視為現存遷徙營敘述中的「他者」(others)。 他們的故事,凸顯了遷徙營歷史歧出美國中心論述、日裔美國模範少數論述、日-美國族與 文化二元論述,甚至日裔美國人與白種人對峙之種族主義論述的張力。本計畫以「日裔美國 遷徙營別傳」為主題,即是希望能藉由閱讀與分析有關一世、返美二世、「叛國小子」、與白 人的文本,開發日裔美國遷徙營敘述或是內部幽微矛盾、或是向外延展跨界的論述潛力。除 了對現存歷史與評論等相關文獻的整理,本計畫目前暫時選擇了十部作品作為主要分析文 本:Rev. Yoshiaki Fukuda, My Six Years of Internment: An Issei’s Struggle for Justice (1957/1990);Louis Fiset, Imprisoned Apart: The World War II Correspondence of an Issei Couple (1997);Barbara Johns, Signs of Home: The Paintings and Wartime Diary of Kamekichi Tokita (2011);Mary Kimoto Tomita, Dear Miye: Letters Home from Japan, 1939-1946 (1995);Max Templeman, Kibei: A Novel (1979);Jim Yoshida, The Two Worlds of Jim Yoshida” (1972);Barney Shallit, Song of Anger: Tales of Tule Lake (2001);David Mura, Famous Suicides of the Japanese Empire (2008);Mary Woodward, In Defense of Our Neighbors: The Walt and Milly Woodward Story (2008);以及Margaret Bane Eberle, The Gem of the Desert: A Japanese-American Internment Camp (2008)。十部作品中,前三部是有關一世的作品,接下來三部以書寫返美二 世的經驗為主;Shallit 和Mura 的作品是繼John Okada 經典小說No-No Boy (1957)之後,凸 顯「叛國小子」經驗的小說創作;最後兩部作品則由白人視角書寫遷徙營,也寫出了遷徙營 在日裔美國社群之外的影響力。十部作品中除了有三部出版於平反運動之前,其餘均是1990 年代中葉或是千禧年之後的出版品。這些作品的出版,當然也見證了日裔美國遷徙營敘述模 式與內容漸趨多元的走向。另外,我選擇了包括書信、回憶錄、傳記、(自傳式)小說等刻劃 「私密」家庭與個人情感的文類作為研究對象,為的是想從日常生活中個人的情感與回憶政 治的層面切入,改寫現存遷徙營敘述中偏向社群整體平反訴求、族裔身份政治考量的大論 述。具體而言,一世與返美二世的故事有助於我們將日裔美國移民史納入遷徙營論述,也幫 助我們看見日裔美國人在日、美兩個帝國主義之間斡旋、掙扎的跨國位置。「叛國小子」的 故事讓我們重審二戰期間日美社群內部的衝突與矛盾;而白人的視角則讓我們跳出遷徙營敘 述的少數族裔論述侷限,正視遷徙營歷史跨越種族,對美國當代社會與歷史廣泛的衝擊力。
  • Item
    日裔美國遷徙營別傳
    (2014/08-2015/07) 李秀娟
    這個研究計畫想要用五年的時間整理與閱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裔美國遷徙營 (Japanese American relocation camp)中一世(Issei)、返美二世(Kibei)、「叛國小子」(No-No Boy)、與白人的故事。自從1970 年代末期遷徙營平反運動興起,攸關遷徙營的歷史紀錄、 檔案研究、與文化批評等著述及出版品為數眾多,但是遷徙營的敘述卻一直到了1988 年平 反運動告一段落(1988 年美國聯邦政府正式向日裔美國族群致歉並向受害者提出賠償),才逐 漸跨出平反訴求的侷限。簡單的說,平反時期的遷徙營敘述以爭取日裔族群的憲政民權為首 要任務,敘述的重點因此放在日裔美國人對美國政府之忠貞不二,以凸顯戰時種族主義對日 裔族群造成的侵權事實。在這樣的論述氛圍之下,出生在美國,生而即具美國公民身份的二 世(Nisei)自然而然成為平反運動的領導者;在二戰中自願加入美軍,為美國作戰的日裔美國 退役軍人(Japanese American veteran)也成為平反敘述中的要角。相對而言,二戰之前受制於 美國移民法令而無法歸化美國的一世;在美國出生,卻回到日本居住並接受教育的返美二 世;戰爭期間拒絕加入美軍的「叛國小子」;還有戰爭中或是參與日裔美國居民遷徙工作、 或是保持與日裔美國族群互動的白人--這些人的戰時經驗在平反時期的遷徙營敘述中,不是 遭邊緣化,就是完全不被提及。 一世、返美二世、「叛國小子」、與白人可以被視為現存遷徙營敘述中的「他者」(others)。 他們的故事,凸顯了遷徙營歷史歧出美國中心論述、日裔美國模範少數論述、日-美國族與 文化二元論述,甚至日裔美國人與白種人對峙之種族主義論述的張力。本計畫以「日裔美國 遷徙營別傳」為主題,即是希望能藉由閱讀與分析有關一世、返美二世、「叛國小子」、與白 人的文本,開發日裔美國遷徙營敘述或是內部幽微矛盾、或是向外延展跨界的論述潛力。除 了對現存歷史與評論等相關文獻的整理,本計畫目前暫時選擇了十部作品作為主要分析文 本:Rev. Yoshiaki Fukuda, My Six Years of Internment: An Issei’s Struggle for Justice (1957/1990);Louis Fiset, Imprisoned Apart: The World War II Correspondence of an Issei Couple (1997);Barbara Johns, Signs of Home: The Paintings and Wartime Diary of Kamekichi Tokita (2011);Mary Kimoto Tomita, Dear Miye: Letters Home from Japan, 1939-1946 (1995);Max Templeman, Kibei: A Novel (1979);Jim Yoshida, The Two Worlds of Jim Yoshida” (1972);Barney Shallit, Song of Anger: Tales of Tule Lake (2001);David Mura, Famous Suicides of the Japanese Empire (2008);Mary Woodward, In Defense of Our Neighbors: The Walt and Milly Woodward Story (2008);以及Margaret Bane Eberle, The Gem of the Desert: A Japanese-American Internment Camp (2008)。十部作品中,前三部是有關一世的作品,接下來三部以書寫返美二 世的經驗為主;Shallit 和Mura 的作品是繼John Okada 經典小說No-No Boy (1957)之後,凸 顯「叛國小子」經驗的小說創作;最後兩部作品則由白人視角書寫遷徙營,也寫出了遷徙營 在日裔美國社群之外的影響力。十部作品中除了有三部出版於平反運動之前,其餘均是1990 年代中葉或是千禧年之後的出版品。這些作品的出版,當然也見證了日裔美國遷徙營敘述模 式與內容漸趨多元的走向。另外,我選擇了包括書信、回憶錄、傳記、(自傳式)小說等刻劃 「私密」家庭與個人情感的文類作為研究對象,為的是想從日常生活中個人的情感與回憶政 治的層面切入,改寫現存遷徙營敘述中偏向社群整體平反訴求、族裔身份政治考量的大論 述。具體而言,一世與返美二世的故事有助於我們將日裔美國移民史納入遷徙營論述,也幫 助我們看見日裔美國人在日、美兩個帝國主義之間斡旋、掙扎的跨國位置。「叛國小子」的 故事讓我們重審二戰期間日美社群內部的衝突與矛盾;而白人的視角則讓我們跳出遷徙營敘 述的少數族裔論述侷限,正視遷徙營歷史跨越種族,對美國當代社會與歷史廣泛的衝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