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9

一、成立宗旨

本所兼顧理論與實務,與國際表演藝術市場密切接軌,培育華文原創音樂劇、鋼琴合作、藝術管理等劇場專業人才。

身為華人世界首屈一指的表演藝術研究所,本所奉行如下之共同價值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erforming Arts(G.I.P.A.)     

G = generative 無限產能    

I = ideal 理想滿懷   

P = passionate 熱情洋溢  

A = active 積極進取

二、頂級學位

本所係全國頂尖大學中,唯一經教育部核准授予表演藝術 藝術碩士 (M.F.A.) / 藝術學士 (B.F.A.) 雙項頂級藝術學位的研究所。

三、學術與專業單位

  

本所現擁有下列 7大學術與專業單位:

1. 表演藝術研究所:表演及創作組(劇場領域、鋼琴合作領域)、行銷及產業組(藝術管理領域)

2. 表演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3. 創意產業暨流行音樂學分學程

4. 國中表演藝術教師在職進修第二專長班(含:認證)

5. 高中、職表演藝術教師在職進修第二專長班(含:認證)

6. 表演藝術暨華文音樂劇中心

7. 知音劇場、行健閣排練廳

四、優勢與特色

◇ 全國頂尖大學中,唯一經教育部核准授予表演藝術 藝術碩士(M.F.A.)/ 藝術學士(B.F.A.) 雙項頂級藝術學位的研究所

  ◇ 豐富的定點與巡迴演出機會

  ◇ 樂戰、知音「音樂劇」大賞、粵港澳台「校園歌曲」唱作大賽

  ◇ 全國唯一在海內外國家級劇院售票公演的表演藝術系所

  ◇ 【集思廣藝】表演藝術暨表演藝術產業學術論文研討會

  ◇ 海外實習( 如:英國愛丁堡、美國紐約Bard Conservatory、北京、廈門等藝術節慶與一級劇場)

五、未來發展與畢業校友專職分佈

  ◇ 表演藝術創作者、演出者與教育工作者

  ◇ 鋼琴合作專業工作者

  ◇ 十二年一貫國民教育表演藝術教師

  ◇ 文化創意產業從業人員

  ◇ 藝術管理經營者、行銷專業人士、製作人、策展人

  ◇ 公部門文化行政、藝術教育專業人士

  ◇ 基金會、非營利組織專業人士

  ◇ 私部門經營管理、行銷專業人士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台灣當代女性角色表演詮釋初探-以文和《張協>2018》為例
    (2021) 吳侑函; Wu, YU-HAN
    中國的傳統戲曲是三大劇場表演體系裡,目前僅存且持續發展中的,也是最完整的一個表演體系,不同的角色行當便有不同的形製規定,戲曲從來就被視為綜合藝術,它強調綜合性、虛擬性與程式性,其表演藝術美學是在既有設定好的角色身段,音樂性則來自於每個角色的唱腔與樂曲形式之變化。筆者認為,單就角色行當,將之人物類型化,實屬不立體,俄國著名戲劇和表演理論家康斯坦丁·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說過「只有這種充滿了人,演員的活生生的、有機的體驗的舞台藝術,才能夠把角色內心生活的一切不可捉摸的細微變化和全部深度,藝術地表達出來。」「由外而內再到外」的表演方法,是對戲劇角色的行為做深度的研究,進而幫助演員深入揣摩角色的內心世界、情感及心情特徵,使呈現出來的情緒動作更加自然真實。故筆者將兩者融合,角色行當作為外在表演之形象塑造,再深入角色內心,使人物更加立體化。本論文探討2018年於大稻埕演出之《張協>2018》為主軸,本劇雖為青年戲曲藝術節參演之客家戲,此劇本乃前有所本:乃永樂大典戲文三種之《張協狀元》,進入21世紀的今天,如何以舊劇新創的意念下,重新為人們愛恨嗔癡重新詮解,賦予當代思維之表演藝術,更是脫去窠臼,為傳統戲曲另闢蹊徑。既是前有所本,爬梳文獻與詳讀原典是論文寫作之起點,本論文從原著劇本資料收集開始,經過原著與改編的文本比較分析,找到屬於角色基本之概念。期許透過文本分析以建立角色性格與形象,從文本中搜尋角色外在背景及內在動機後,確立角色形貌與劇中人物的關係,再進入詮釋的步驟。在音樂演唱上,筆者為歌曲設計了能夠幫助釐清歌曲演唱分析表格,以協助自己能以正確的方式適切的詮釋角色。希望能經由這些紀錄提供傳統戲曲表演人才,以激發出更多的演繹方法,使傳統戲曲表演者能有跡可尋,好得以為後來從事戲曲演繹者,架構一套演出規範進而成就自我一套表演訓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