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資訊專業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5

資訊教育研究所之碩士班成立於民國80年,博士班成立於民國86年,目前研究生共約160名。本所原屬資訊教育學系,於95學年度起因應系所組織調整,成為獨立研究所,歸屬教育學院。

本所以『資訊科技教育』和『數位學習』兩個專業領域之研究發展與人才培育為宗旨,課程設計分別針對此兩個專業領域規劃必、選修專業科目,提供學生紮實而嚴謹的學術專業知能及個別化之研究訓練。本所教育目標包括:

1、培育資訊科技教育人才;
2、培育數位學習產業人才;
3、培育資訊科技教育與數位學習研究人才。

本所目前六名專任教師,四位教授,二位副教授,在資訊教育領域均具有豐富之教學與研究經驗且均積極從事研究,每年獲科技部補助研究計畫之平均數量與金額在本校名列前茅。另外,本所教師積極參與國內重大資訊教育政策及課程綱要之制定,積極推動國內資訊教育之發展。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以線上文書處理平台支援合寫與複習筆記於國小資訊課堂對筆記完整性、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之影響
    (2022) 吳秋儀; Wu, Chiu-Yi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學童於資訊課堂中使用線上文書處理平台進行合寫筆記與複習筆記活動的學習效用,並比較不同的合寫筆記策略和不同的複習筆記策略對於學童的筆記完整度、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的影響。在資訊課堂中,以兩人一組且一人一機,同組組員可互相討論的方式進行合作學習。合寫筆記策略包含分享式與共編式,複習筆記策略包含摘要式與提問式,為了逐步分析,本研究共分為三個方案,採用Google Docs線上平台進行實驗與分析,由台南市某所國小六年級的學童參與。方案(一)為檢驗導入合寫筆記策略與個別寫筆記的學習效用與差異,參與者共有三個班級,其中一班為個別式組,一班為分享式組,一班為共編式組,分別有33、35和34位學生。方案(二)為檢驗在分享式合寫與複習筆記情境中,導入不同的複習策略與閱讀式複習的學習效用與差異,參與者共有三個班級,其中一班為閱讀組,一班為摘要組,一班為提問組,分別有35、33和33位學生。方案(三)為檢驗在共編式合寫與複習筆記情境中,導入不同的複習策略與閱讀式複習的學習效用與差異,參與者共有三個班級,其中一班為閱讀組,一班為摘要組,一班為提問組,分別有34、34和33位學生。研究結果顯示,共編式合寫筆記在筆記完整度和學習成就方面皆比分享式合寫筆記有顯著效果,在學習態度上則顯著低於個別式組與分享式組。在分享式合寫與複習筆記情境中,研究結果支持以編寫摘要或提問回答方式進行複習的學習成就;而在共編式合寫與複習筆記情境中,以編寫摘要或提問回答方式進行複習卻未得到顯著有效的學習表現,但摘要組可以保持著正向的學習態度。
  • Item
    個人數位助理PDA在小學教育的應用評估
    (2007-10-22) 邱瓊慧; 洪駿命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究國小學童應用 PDA Phone及其內建軟體進行行動學習的可能性。計有 21 位就讀於南台灣一國小六年級的學生,包括男生 12位,女生 9 位參與本研究。學生計參與 5 次學習活動,歷時 15 週。經 4 次半結構性問卷調查、2 次無結構性個別訪談及 2 次半結構性個別訪談發現,學生能很容易地使用 PDA Phone 進行各項學習活動;學生喜歡且常使用上網、音樂、遊戲、照相、及電話等 5 項功能;且 PDA Phone 可應用於學校的各個學習領域中。本研究也探討學生在運用 PDA Phone上的問題。
  • Item
    Evaluation of Applications of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Wseas, 2009-12-01) Chiu, Chiung-Hui; Hung, Chun-Ming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ossibilities associated with elementary students using PDA Phones and built-in software in mobile learning. The participants comprised 21 6th grade students in southern Taiwan, including 12 boys and nine girls.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five experimental learning activities over 15 weeks. Furthermore, four 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two unstructured individual interviews and two semi-structured individual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tudents can easily use PDA Phones in learning activities. Besides, Internet, music, game, photo and phone we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applications. This study also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students using PDA Ph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