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資訊專業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5
資訊教育研究所之碩士班成立於民國80年,博士班成立於民國86年,目前研究生共約160名。本所原屬資訊教育學系,於95學年度起因應系所組織調整,成為獨立研究所,歸屬教育學院。
本所以『資訊科技教育』和『數位學習』兩個專業領域之研究發展與人才培育為宗旨,課程設計分別針對此兩個專業領域規劃必、選修專業科目,提供學生紮實而嚴謹的學術專業知能及個別化之研究訓練。本所教育目標包括:
1、培育資訊科技教育人才;
2、培育數位學習產業人才;
3、培育資訊科技教育與數位學習研究人才。
本所目前六名專任教師,四位教授,二位副教授,在資訊教育領域均具有豐富之教學與研究經驗且均積極從事研究,每年獲科技部補助研究計畫之平均數量與金額在本校名列前茅。另外,本所教師積極參與國內重大資訊教育政策及課程綱要之制定,積極推動國內資訊教育之發展。
Browse
1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線上知識分享討論活動與其行為模式探究:以教師/學生社群為例(2008) 侯惠澤; Huei-Tse Hou數位學習的教學環境中,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教學均受到科技的影響,然而研究發現,由於教師間缺乏知識分享的組織文化,教學知識的互動受到限制,此外,運用網路的專題導向教學中,學生社群也存在著資料分析與互動不足的瓶頸。 上述知識互動的侷限,均將可能影響教學與學習的深度,由於知識分享(Knowledge sharing)理論即聚焦於探討社群成員間知識的互動過程,為促進教師及學生社群的知識互動,本研究由三個子研究組成,分別以知識分享理論為基礎,將目前經常被討論運用於促進組織學習的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同儕評量(Peer-assessment)兩種互動學習策略與知識分享模式整合,針對教師社群及學習社群設計網路知識分享討論活動,並在研究方法上,同時採取質化與量化的各種研究法,包含序列分析、量化內容分析與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藉由實徵、長期之觀察研究與行為模式分析,探究在運用各種知識分享策略時,各個子研究案例中社群成員在知識分享內容的知識建構深度與行為模式,以下為此研究三個案例分析之研究發現: (1)運用同儕評量策略於學生社群,雖有一定程度之知識建構,然僅局限於某些層面,在促進知識內化與外化上仍有相當程度的限制,且討論容易偏題,在序列分析上,偏題行為連續性高且達到顯著。 (2)運用問題解決策略於學生社群,無論在解題歷程的合理性與知識的建構的深度上,均有一定的正面影響,於知識的內化與外化有一定程度上的助益。經進一步檢驗高低成就學生行為的差異,與分析各編碼之間的關聯後發現,其中,高成就學生在提問或釐清問題的行為次數顯著較多,此外,大多數的解題行為編碼次數與知識建構編碼次數均達到顯著之正向關聯,表示解題行為與知識建構幅度有關,然而關聯分析也顯示,學生之學習成就與知識建構編碼次數並無顯著關聯。 (3)運用問題解決策略於教師社群,在知識建構之深度上有一定程度的正面影響,其解題的行為模式係符合理論基礎,於知識的內化與外化有一定程度上的助益,此外,教師在提出解答後會有一定程度的反問或釐清問題的行為特徵,惟較缺乏統整式之解答。 (4)在學生社群方面,運用問題解決策略的知識建構程度與專注性,均較其運用同儕評量策略為高。 (5)在運用問題解決策略方面,學生社群在知識建構程度上較教師社群為高。 由上述結果我們初步了解各策略輔助的面向與瓶頸,並於文中進而提出人為引導介入、策略設計與智慧型代理人科技未來可能的各種輔助建議。 此一系列案例研究可有助於探究數位學習環境下知識分享策略對教師或學生知識互動的影響與其實施的限制,其中包含互動學習與知識分享策略模式的整合與結合量化與質化內容分析以及行為序列分析方式之實徵行為pattern分析,對於數位學習下教師或學習社群知識分享策略的評估與發展期待能有重要參考價值。Item 數位學習課程品質評估準則之發展與探討(2008) 林靜婷; Ching-ting Lin本研究透過數位學習品質評估相關文獻之探討,發展數位學習品質評估工具,並藉由專家意見以確認評估架構的適切性,最後並透過評估架構及數位學習案例評估結果,提供此量表做為判斷數位學習品質優缺的參考,發展完成之量表內容務求淺顯易懂,也可提供一般學習者在評估數位學習優缺時使用。數位學習課程品質評估架構包含機構、教職員、學習者、教學、評鑑與評量五個構面、並細分為三十四項評估準則。 專家針對評估準則重要性審查結果中得知準則構面的重要性排序依次為教學、機構、學習者、評鑑與評量、教職員。在學習者對品質評估準則的觀點調查中發現其對於評估構面的重要性看法依序為教學、評鑑與評量、機構、學習者、教職員。專家與使用者對於品質構面的重要性在重要性最高與最低的選擇上,具有相同的觀點。本研究所評估之數位學習案例共三件,依數位教材之用途與內涵分為國小補充教育、企業內訓、職能進修,此三件案例表現,以機構的品質構面平均表現為最佳,而在教職員的安排與協助上還有改善的空間。Item 整合身心障礙者適性化數位學習與SCORM課程庫之研究(2006) 王鼎元隨著資訊科技的普及和進步,數位學習無論在學校教育或企業訓練上皆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而隨著SCORM數位學習規範的推動,各式各樣的教材和平台也被開發出來。而在身心障礙者權益更受重視的今日,關於身心障礙者的適性化數位學習機制也漸漸地成為討論議題。在此背景下,除了數位學習平台需要符合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以讓身心障礙者更容易取得網頁資訊外,數位教材應該如何組合、設計以及呈現也是身心障礙者能否確實享受到數位學習好處的關鍵。 本研究整合SCORM執行環境和SCORM課程庫,以實現動態學習順序的理念:以順序組件的概念,將學習導覽與課程內容依據SCORM標準包裝成許多順序組件,藉由事件管理模型改變各順序組件的排列方式,讓學習平台能依據身心障礙學習者的能力和學習狀況主動地改變學習者的學習路徑,達成適性化學習的效果。此外本研究亦以IMS學習者資訊封包為基礎,提出身心障礙者數位學習護照之概念,並將此概念實作在系統中,實現平台依學習者障別自動分流的構想。整體研究改善了現有數位學習平台與教材的不足,並提出一套新的身心障礙者數位學習機制,其成果預期將有助於提升身心障礙者在數位學習上的學習成效。Item 應用案例式推理建置學習物件內容註解之研究(2006) 陳進庭; Chin-Ting Chen數位學習是個新興的領域,目前趨勢不論數位教材或數位學習平台都遵循SCORM標準。學員在數位學習平台上學習時,有課程問題無法立即穫得老師的解答,客服人員只能夠協助回答平台操作及開班事宜。而回答課程問題往往須要透過專業領域講師,學員人數及課程數量繁多時愈無法應付學員的問題。 為了要解決數位學習在課程問題回覆方面的困難並且有效管理學習物件的內容,本研究以布魯姆知識認知分類理論定義一個學習物件內容註解語言(Learning Object Content Annotation Language, LOCAL)。本研究並採用案例式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 CBR)來開發課程問題回覆系統。本研究以學習物件內容註解語言為特徵值,將教材內容擷取出來做知識管理,建置課程問題知識庫,並且讓系統可以自動擷取及重組教材內容回覆學員問題。經過本研究初步的分析實作驗證,利用終身學習教材,建立近百個註解語言,可以應用在擷取課程知識上。 本系統提供自然語言即時問題回覆,可做為提供數位學平台課程內容服務的工具。Item 數位學習SCORM教材註冊及儲存庫管理之研究(2005) 董才業; Tsai-Ye Tung近年來,數位學習產業迅速地發展,為了讓數位教材在不同教學網站的學習管理系統間重複使用,製作符合數位學習SCORM標準的數位教材是未來的趨勢。在此趨勢下,各教學網站會產生可進一步整合的數位教材,因此數位教材之儲存庫需求因應而生。在此環境下,數位教材儲存庫必須具備符合國際標準、開放式整合其他儲存庫的特性,才能滿足符合SCORM標準之數位教材的需求。 本研究參考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學習系統架構實驗室提出的學習服務三層式架構,並導入ebXML註冊與儲存庫標準。將之應用在數位學習SCORM 2004教材內容包裝標準上,採用IEEE學習科技標準委員會發展的學習物件詮釋資料標準的描述能力,建立了Asset-based素材儲存庫、SCO-based學習物件儲存庫、Content Aggregation-based教材儲存庫等三種不同顆粒度之教材儲存庫模式,並實作出使用SCORM 2004標準之教材儲存庫系統。本系統除了具備ebXML註冊與儲存庫特有的(1)開放標準、(2)聯合互作、(3)物件導向資料庫架構等特色之外,並發展出物件類型查詢、分類系統查詢,以及註冊物件詮釋資料進階查詢等功能。整體研究成果將有助於架構出一有效的數位學習SCORM教材之內容管理機制。Item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語文數位教學計畫(2010-05-24) 張國恩; 信世昌; 柯華葳; 楊接期; Chang, Kuo En; Hsin, Shih-Chang; Ko, Hwa-Wei; Yang, Jie-Chi隨著中國大陸商機崛起,華語文近年迅速竄紅。全球華語文學習已蔚為風潮,據統計,全球華語人口超過十三億,學習華語人數也伴隨著大陸市場成長而與日俱增,粗估已超過三千萬人正在學習華語,目前約有100個國家,超過2,500所大學設有華語課程。因應全球華語文學習的熱潮,許多高級中學開設華語課程,目前美國已將華語列為大學進階先修的AP課程,華語學習者年齡正降低中,師資與教材市場需求因勢激增。面對龐大華語市場,中國大陸政府強力在全球各地推銷教材與師資,同時,也積極吸引外籍大學生到中國學習華語以及各種學科,透過國家之力量,免費提供教材與師資,在全球已佈建超過150個孔子學院,舉行漢語水平考試,企圖建立華語文發展主導權。因此,為促使臺灣成為華語文學習之重鎮,針對中國大陸對華語文學習的政策與現況,臺灣必須建立與之具差異性的華語文學習模式、工具、教材等,方能找出臺灣發展華語文教學之優勢。由現況分析,臺灣有著資通訊產業的優勢,加上推動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建立的基礎,利用數位科技進行創新應用,向全球輸出華語文學習解決方案,將能建立一個行銷全球市場的教育科技產業,尤其隨著華語文的內容、平台、服務在世界擴散,臺灣將會有機會成為華語文的全球資源運籌中心。為創意推廣國家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之應用,促進我國、人文、社會、產業與經濟的發展,進而將臺灣經驗呈現於國際社會,以拓展臺灣國際舞台空間並永續經營國家重要文化資產,及發展數位學習產業及在教育上的應用。本分項計畫以發展語文數位教學為重點,期以奠定華語文數位教學的國際地位,傳播臺灣價值。Item 華語文線上課程類型之分析與探討(2009-06-19) 張淑萍; 張國恩; 宋曜廷Item An evaluation of complia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ELNP e-courseware quality framework(2006-11-20) Chen, Ming-Puu; Chang, Kuo-EnELNP e-Learning Courseware Certification (eLCC) employed a systematic framework to evaluate the educational quality of self-paced e-courseware from perspectives of “content”, “navigation”,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instructional media”. The analysis of thirty-seven e-courseware certification cases revealed that a) the eLCC quality framework was a reliable mechanism for evaluating e-courseware, b) nine out of the fifteen eLCC quality criteria were capable of recognize well-designed e-courseware, and c) the quality aspect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played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distinguishing and determining an evaluated case’s quality performance.Item 全球華語文數位學習及教學之設計、開發與檢測---華語數位教學系統建置及線上學習社群活動模式研究(2005-10-07) 邱貴發本子計畫有兩項工作,第一項是建置基本的數位教學平台,使整個計畫可以運作;第二項是退於幕後,配合華語文數位內容設計者的要求,發展適用的工具。針對第一項工作,本子計畫建置了 iCANxp 學習管理系統。針對第二項工作,本計畫於 iLCMS 中再發展了華語文數位教材工具。本子計畫整合了 iCANxp學習管理系統及 iLCMS 學習內容管理系統,可以支援非同步及同步教學活動、分享線上教材物件、及製作線上科目。iLCMS 可將教材元件存放在倉儲內,供教學設計者重複使用,並透過教材物件樣板,快速編輯教材物件,以組合出學習單元。Item 全球華語文數位學習及教學之設計、開發與檢測---華語數位教學系統建置及線上學習社群活動模式研究(2005-04-01) 邱貴發本子計畫有兩項工作,第一項是建置基本的數位教學平台,使整個計畫可以運作;第二項是退於幕後,配合華語文數位內容設計者的要求,發展適用的工具。針對第一項工作,本子計畫建置了 iCANxp 學習管理系統。針對第二項工作,本計畫於 iLCMS 中再發展了華語文數位教材工具。本子計畫整合了 iCANxp學習管理系統及 iLCMS 學習內容管理系統,可以支援非同步及同步教學活動、分享線上教材物件、及製作線上科目。iLCMS 可將教材元件存放在倉儲內,供教學設計者重複使用,並透過教材物件樣板,快速編輯教材物件,以組合出學習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