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資訊專業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5

資訊教育研究所之碩士班成立於民國80年,博士班成立於民國86年,目前研究生共約160名。本所原屬資訊教育學系,於95學年度起因應系所組織調整,成為獨立研究所,歸屬教育學院。

本所以『資訊科技教育』和『數位學習』兩個專業領域之研究發展與人才培育為宗旨,課程設計分別針對此兩個專業領域規劃必、選修專業科目,提供學生紮實而嚴謹的學術專業知能及個別化之研究訓練。本所教育目標包括:

1、培育資訊科技教育人才;
2、培育數位學習產業人才;
3、培育資訊科技教育與數位學習研究人才。

本所目前六名專任教師,四位教授,二位副教授,在資訊教育領域均具有豐富之教學與研究經驗且均積極從事研究,每年獲科技部補助研究計畫之平均數量與金額在本校名列前茅。另外,本所教師積極參與國內重大資訊教育政策及課程綱要之制定,積極推動國內資訊教育之發展。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應用視覺化與操作之模擬軟體在電子學上的學習效果
    (2006) 洪妤如; Yu-Ju Hung
    電腦模擬學習已成為電腦輔助教學中逐漸廣泛被應用的模式,近年來許多領域以視覺化模擬做研究,發現視覺化模擬必須加強與學習者互動,增加讓學習者操作的機會,能夠促進學習效果。本研究以科技系大二學生兩個班級共49位學生為實驗對像,進行三週實驗。主要目的為(1) 探討學習者在使用只有視覺化模擬軟體與使用視覺化加上操作功能的模擬軟體,當作課後複習工具之後,其學習成效上的差異。(2) 透過歷程分析,探討個別學習者其不同的學習模式與其學習成效的關聯性。(3) 探討學習者在使用模擬軟體後,對電子學視覺化與操作之模擬軟體之態度。 研究結果發現,視覺化加上模擬操作功能的學習活動,其成效大於僅用視覺化功能之學習活動;單用視覺化功能幫助學習,無法提升學習者之學習成效,使用視覺化加上模擬操作功能的方式學習,則能夠提升學習者之學習成效。歷程分析結果發現,以探索式自行調整操作的學習模式,以及經過操作後再重複進行概念釐清學習,可能讓學習者增加學習成效果。學習者對於以「視覺化概念釐清加上引導式模擬操作」功能的教學活動方式與軟體本身大多數持正向肯定之態度。
  • Item
    電腦模擬學習環境對於二極體電路直覺學習成效之研究
    (2008) 張琇閔; Vivian Chang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學習者在使用「電腦模擬學習環境」與「一般網頁學習環境」當作課後複習工具之後,其直覺學習成效上的差異,並驗證直覺認知特性與直覺學習成效之關連性,以及探討學習者使用「電腦模擬學習環境」及「一般網頁學習環境」學習後,對教學軟體之態度。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包含前後測試題及電腦模擬學習環境。實驗對象為北部都會區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高二學生,選取兩個班級共44位學生為實驗對象,進行二週實驗。 研究結果發現,電腦模擬學習環境對於二極體電路單元其成效優於一般網頁學習環境,較能增進學習者直覺答題的反應以及效率,且經驗證其增進的直覺成效,符合直覺具「不證自明」以及「頑固性」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