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資訊專業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5

資訊教育研究所之碩士班成立於民國80年,博士班成立於民國86年,目前研究生共約160名。本所原屬資訊教育學系,於95學年度起因應系所組織調整,成為獨立研究所,歸屬教育學院。

本所以『資訊科技教育』和『數位學習』兩個專業領域之研究發展與人才培育為宗旨,課程設計分別針對此兩個專業領域規劃必、選修專業科目,提供學生紮實而嚴謹的學術專業知能及個別化之研究訓練。本所教育目標包括:

1、培育資訊科技教育人才;
2、培育數位學習產業人才;
3、培育資訊科技教育與數位學習研究人才。

本所目前六名專任教師,四位教授,二位副教授,在資訊教育領域均具有豐富之教學與研究經驗且均積極從事研究,每年獲科技部補助研究計畫之平均數量與金額在本校名列前茅。另外,本所教師積極參與國內重大資訊教育政策及課程綱要之制定,積極推動國內資訊教育之發展。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高中資訊教師對電腦科學史融入教學之看法
    (2013) 陳怡芬; Yi Fen Chen
    本研究調查高中資訊教師對電腦科學史融入教學的看法,並以教師背景與課程實施現況探討影響教師實施電腦科學史教學之因素,調查內容包括教師教學態度、教學挑戰、教學設計、教學內容與教學支援等向度。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邀請全國公立高中資訊教師進行線上問卷填答,共計137位教師參與。 調查結果顯示約有四成教師曾修習電腦科學史相關課程,八成以上實施過電腦科學史教學活動,教師普遍對課程中帶入電腦科學史持正向態度,但教學時數、學生興趣、教師背景知識、教材不足等挑戰因素會影響其教學成效。若要實施電腦科學史教學,教師們認為電腦網路、資訊安全、人工智慧與內儲程式等科學發展里程碑是高中生應該知道的電腦科學史;以學生較熟悉的近代電腦科學發展重要人物做為史料選材重點,可提昇學生的學習興趣;依時序或類別彙整重要事件演進、科學發展的失敗經驗與重要事件發生的時代背景、搭配相關的圖片、照片、科學家故事與奇聞軼事進行科學史料的舖陳,有助於學生對電腦科學的了解;在教科書中包含較完整的電腦科學史內容,增加更多教科書以外的電腦科學史補充教材、中文影音資料庫與科學史網站,則可豐富教師背景知識與教學資源。 建議後續研究者進行高中電腦科學史教學活動設計與教學成效評估,開發電腦科學史教學指引,協助教師更有效率地在教學中帶入電腦科學史,以提昇教師對電腦科學史的教學意願。
  • Item
    高中電腦教師之建構式教學信念
    (2013) 蔡雅旬; Ya-Hsun, Tsai
    本研究以台北市13所公立高中共22位電腦教師為研究參與者,目的旨在瞭解高中電腦教師的教學是否讓學生瞭解到科學與日常生活的相關性、教師的科學本質觀、教師所營造的教學環境是否可讓學生對於其教材教法表示意見、教師是否和學生分享其權力、教師於課堂上是否提供機會讓學生和其他同學討論等五個面向之建構式教學信念,並欲探討不同背景(如性別、年齡、相關科系、教學年資等)的電腦教師其建構式教學信念有何差異。研究方法主要是以量表瞭解參與教師的建構式教學信念,為明確瞭解教師的建構式教學信念,亦針對教師所教授的班級進行施測,最後輔以課堂觀察與訪談以進一步探討高中電腦教師的建構式教學信念及其相關影響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高中電腦教師僅在與學生分享其權力部份傾向傳統教學,課程規劃上大多以其為中心,較少與學生一同規劃上課內容及學習活動;其餘面向之教學信念則均傾向於建構式教學。教師在教導學生瞭解科學與日常生活的相關性之面向自認的建構式教學信念比學生實際所感受到的要高,可能是因為教師僅是舉例引證讓學生瞭解電腦科學的相關概念,而非讓學生將其所學到的電腦科學相關知識實際運用到日常生活,建構出屬於他們自己的知識。教師在與學生分享其權力之面向自認的建構式教學信念比學生實際所感受到的要低,可能是臺灣學生普遍有尊師重道的觀念,即使課程內容大多以教師為中心進行規劃,學生也都能接受。此外,高中電腦教師的建構式教學信念會因性別不同而有些許差異,女性教師在科學本質觀及瞭解學生學習情況部份表現出較男性教師為高的建構式教學信念。
  • Item
    高中電腦教科書概念呈現方式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2004-10-04) 吳正己; Wu, Cheng-Chih
    本研究分析高中電腦教科書中概念呈現的方式,包括概念結構(Concept structure) 及精緻化 (Elaboration)的情形;並進一步了解不同呈現方式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分析選定三本審定本教科書中的「資料表示法」主題為樣本。分析結果發現,教科書都包括了相關的重要概念,但有些卻遺漏了實數(浮點數)及負數(補數)表示法等觀念;而且概念結構均少有高階關係的呈現。精緻化方式則以舉例說明、圖形和表格為主,比較、類比等精緻化方式幾乎沒有出現。而教材中標題不夠明確、同段落描述不同概念、重要概念未特別標示、標題層次不清,內容偏離主題等均影響了學生對教材的理解。
  • Item
    以色列高中電腦科學課程簡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0-11-01) 詹智傑; 吳正己; 何榮桂
    隨著電腦的普及,許多國家已將電腦科學教育向下紮根,納入中等學校的教學科目中。以色列於1990年開始規劃新的高中電腦科學課程,其目標不只是教授學生如何操作電腦而已,而是一套嚴謹而與其它科學學科並列的獨立課程。其課程著重在電腦科學的核心觀念--演算法學,並強調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值得我們借鏡。
  • Item
    高中電腦科教科書編撰建議
    (國立編譯館, 2000-04-01) 吳正己
  • Item
    高中「電腦工作原理」教學規劃
    (國立臺中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 1998-04-01) 吳正己; 林美娟; 劉錫禎; 何榮桂
    高中新修訂的「電腦」選修課程即將於八十七學年度實施,本文提出了「電腦工作原理」一章的教學規劃,並介紹了模擬電腦內部運作過程的SimCPU軟體,及配合的實驗教學內容;最後,我們建議了合作學習的實驗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