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資訊專業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5

資訊教育研究所之碩士班成立於民國80年,博士班成立於民國86年,目前研究生共約160名。本所原屬資訊教育學系,於95學年度起因應系所組織調整,成為獨立研究所,歸屬教育學院。

本所以『資訊科技教育』和『數位學習』兩個專業領域之研究發展與人才培育為宗旨,課程設計分別針對此兩個專業領域規劃必、選修專業科目,提供學生紮實而嚴謹的學術專業知能及個別化之研究訓練。本所教育目標包括:

1、培育資訊科技教育人才;
2、培育數位學習產業人才;
3、培育資訊科技教育與數位學習研究人才。

本所目前六名專任教師,四位教授,二位副教授,在資訊教育領域均具有豐富之教學與研究經驗且均積極從事研究,每年獲科技部補助研究計畫之平均數量與金額在本校名列前茅。另外,本所教師積極參與國內重大資訊教育政策及課程綱要之制定,積極推動國內資訊教育之發展。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應用潛在語意分析於試題相似度比較之可行性
    (2006) 陳彥霖; Chen, Yan-Lin
    本研究旨在應用潛在語意分析(Latent semantic analysis,LSA)模型於試題相似度之判斷,並探討不同的評分函式對於結果的影響,同時根據試題關鍵字的特性,與LSA模型處理詞彙共現(Lexically Co-occur)的特性,提出訓練文件可採用相關文件來提高判斷的精確率。研究結果使用dice或內積為評分函式較接近專家評鑑結果,對於專家相似度評鑑比較一致的試題,有高達0.9的相關程度,而平均相關值也有0.7以上的相關程度,因此潛在語意分析應用於試題相似度是可行的技術。
  • Item
    文章摘要寫作評量系統
    (2005) 丁偉民; Wei-Ming Ding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發展一國小摘要寫作評量系統。評量系統主要參考「潛在語意分析」(LSA)的方法,利用SV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的技術來建立潛在語意空間,並建立不同文體及不同大小的語意空間,在不同的語意空間中,比對教師及學生的摘要的關鍵詞,作為摘要評量的依據。除此之外,我們也探討其他摘要評量的指標,希望能夠從中找出適合中文摘要評量的指標。 本研究以台北市西門國小五年級的三個班級為實驗對象。經過學生摘要寫作的實驗過程之後,評估經由系統所獲得的各評量指標與教師人工評量的成績,在不同文體及不同大小的語意空間中的相關性。研究結果有一下發現:(1)使用SVD轉換的技術來建立語意空間,並在語意空間中做比對,可達到不錯的評量效果。(2)本研究嘗試使用教師及學生摘要句子的比對方式來評量學生摘要寫作,發現是值得繼續研究的方向。(3)不同文體及不同大小的語意空間,對於評量指標會有不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