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資訊專業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5

資訊教育研究所之碩士班成立於民國80年,博士班成立於民國86年,目前研究生共約160名。本所原屬資訊教育學系,於95學年度起因應系所組織調整,成為獨立研究所,歸屬教育學院。

本所以『資訊科技教育』和『數位學習』兩個專業領域之研究發展與人才培育為宗旨,課程設計分別針對此兩個專業領域規劃必、選修專業科目,提供學生紮實而嚴謹的學術專業知能及個別化之研究訓練。本所教育目標包括:

1、培育資訊科技教育人才;
2、培育數位學習產業人才;
3、培育資訊科技教育與數位學習研究人才。

本所目前六名專任教師,四位教授,二位副教授,在資訊教育領域均具有豐富之教學與研究經驗且均積極從事研究,每年獲科技部補助研究計畫之平均數量與金額在本校名列前茅。另外,本所教師積極參與國內重大資訊教育政策及課程綱要之制定,積極推動國內資訊教育之發展。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行動數位渾天儀用於國小天文觀測教學
    (2010) 張珈; Zhang Jia
    天文觀測一直都是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裡,較難實施完善教學的課程,也是國小學童普遍反應最難以學習的單元之一(姜滿,1997)。其原因來自於教學內容的性質與其它的課程不同,天文觀測仰賴實際上的體驗,以結合學生的自我概念形成,而體驗的實施卻與現行國小教育體制相互牴觸。天文觀測仰賴天時、地利、人和與設備等因素,而這些天時、地利、人和往往與正課或現行教育體制無法配合。 本研究歸納出國小天文觀測教學待解決的缺失與困境來自於兩大因素:教學因素(內因)與環境因素(外因)。為解決這些困境因而發展手持式數位渾天儀(Mobile Digital Armillary Sphere),打破現有的天文教學單元現狀上的惡性循環,開發全新的教學工具,引入新的教學技術、方法,將有助於改革現有天文科學教學模式,提供給教師與學生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全新學習工具,在教室內提供不輸戶外教學的直覺式學習。 手持式數位渾天儀(MDAS),是利用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的概念與技術,運用行動裝置上的G-sensor感應器與電子羅盤,建構出虛擬的全天星空環境。相同的概念在i-Phone上已被多數的遊戲、學習軟體所應用,被證明能有效結合實際感受的提升。 本研究結果證實,MDAS投入國小天文教學課程,能有效提升學生對於「天文觀測課程的基本學習」(星座的基本觀念)的學習成效,以及「天文觀測實體技能的學習」(星座的辨認能力)的部分學習成效。另外,透過MDAS工具,將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神馳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