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研究所(105學年度起與東亞學系整併)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6

1.沿革與特色

本所前身為創立於1968年之『三民主義研究所』,後於2003年更名為『政治學研究所』,歸屬於「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為順應全球化趨勢,本所在「國家發展與比較政治」與「全球化與國際政治」兩大架構下,以國家發展、比較政治、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為主軸,以東亞區域研究為方向,進行相關的研究與教學,期以培養政治學領域之專業教學、研究與實務人才。

2.任務與願景

1. 提昇教學品質,鼓勵研究風氣,以促進政治學及東亞區域研究學術之發展。

2. 進行課程之修訂,使本所教育之組織體系更趨嚴整。

3. 推動中型的整合研究計畫,奠定政治學研究的堅厚基礎, 並開拓新的研究領域主題。

3. 師資與課程

目前本所有7位專任教師,教師專長包括:海外華僑與華人研究、國家發展理論、全球化與憲政主義、民主化理論、西洋政治思想、政黨與選舉、政治行為、國際公法、國際組織、中國大陸政治與經濟發展、兩岸關係、國際關係理論、國際政治經濟學。

課程目標在於培養政治學領域之專業教學、研究與實務人才。

碩班畢業學分為32學分,博班為26學分。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民進黨執政時期中國大陸政策之研究 (2000-2008)
    (2009) 許民澤
    2008年3月22日的總統副總統選舉,代表國民黨的馬英九、蕭萬長先生以7,658,724的票數,58.45%的得票率,大幅領先代表民進黨的謝長廷、蘇貞昌先生的5,445,239的票數,41.55%的得票率,以極大的差距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屆總統副總統 。選民投票的行為在競選期間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然而由於代表國民黨的馬英九,競選期間主要政見均環繞在加強對中國大陸經貿交流來改善台灣經濟環境,所以這次的選舉結果,未來兩岸關係的主流,將是以與中國大陸改善關係,做更緊密的經貿交流為主。而謝長廷與民進黨的失敗,雖然最大原因陳水扁總統執政八年已不受台灣人民的信任,但是否也代表著民進黨政府執政八年來中國大陸政策路線全盤失敗,值得進一步去探討。然而2004年陳水扁總統以些微差距贏得總統勝利,是否也代表著其第一任總統期間的中國大陸政策即獲得大部分台灣人民的支持,還是已經顯示出陳水扁政府中國大陸政策以出現問題?或許還有待更進一步研究。
  • Item
    政黨輪替後民進黨政府大陸政策之研究(二000年--二00五年三月)
    (2006) 吳秀佩; Wu,Hsiu Pei
    兩岸分治以來,雙方都在爭奪代表中國的主導權,從不認為海峽兩岸是兩個國家。西元一九八六年「民主進步黨」誕生後,使台灣的民主運動凝固成形,且在二000年首次贏得總統大選,創下憲政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的紀錄。然這個新生的執政黨,過去一直認定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各自擁有獨立的主權,不受中共管轄,對於經略中國,讓兩岸統一,毫無意願。嚴重衝擊中共「一個中國的原則」及領土主權不分割的底線。 面對意識型態南轅北轍又頗有敵意的對岸,民進黨政府制定的大陸政策是否能讓人民安心,國際放心,中共尚能接受,將考驗該黨的智慧。 本文以歷史及系統研究途徑,透過文獻分析及政策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討民進黨政府執政前之大陸政策主張的演變及執政後各時期政策的內容與各方的回應,並分析國內、美國及中共等三方因素對其政策制定所產生之影響,希望為目前兩岸停滯不前的官方關係提供一些個人的淺見。
  • Item
    民主進步黨創黨過程中首任黨主席江鵬堅的角色分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硏究所, 2007-02-??) 陳順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