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研究所(105學年度起與東亞學系整併)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6

1.沿革與特色

本所前身為創立於1968年之『三民主義研究所』,後於2003年更名為『政治學研究所』,歸屬於「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為順應全球化趨勢,本所在「國家發展與比較政治」與「全球化與國際政治」兩大架構下,以國家發展、比較政治、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為主軸,以東亞區域研究為方向,進行相關的研究與教學,期以培養政治學領域之專業教學、研究與實務人才。

2.任務與願景

1. 提昇教學品質,鼓勵研究風氣,以促進政治學及東亞區域研究學術之發展。

2. 進行課程之修訂,使本所教育之組織體系更趨嚴整。

3. 推動中型的整合研究計畫,奠定政治學研究的堅厚基礎, 並開拓新的研究領域主題。

3. 師資與課程

目前本所有7位專任教師,教師專長包括:海外華僑與華人研究、國家發展理論、全球化與憲政主義、民主化理論、西洋政治思想、政黨與選舉、政治行為、國際公法、國際組織、中國大陸政治與經濟發展、兩岸關係、國際關係理論、國際政治經濟學。

課程目標在於培養政治學領域之專業教學、研究與實務人才。

碩班畢業學分為32學分,博班為26學分。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中國亞太地區經濟戰略之研究
    (2006) 王玉龍
    本論文題目為中國亞太地區經濟戰略之研究。主要在探討中國大陸如何利用其經濟優勢來發展其經濟戰略,中國經濟戰略的主要目標是富國強兵,而成就亞太霸權是其最終目的。中國要成為亞太霸權國家,其最主要的武器就是「經濟戰略」。「經濟戰略」是國際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13億的人口將是中國經濟戰略的起源與原動力,13億的人口可以是龐大的「新興市場」,可以是可觀的「廉價與優質的勞動力」,可以是驚人的「購買力」,更可以是經濟戰略最好的武器與工具。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與好轉,這將增加中國發展亞太霸權經濟戰略的本錢與籌碼。本論文之思想核心是中國大陸如何運用「經濟戰略達到政治目的」與「以經濟戰略為主軸」而作「發展亞太霸權的策略」,中國如欲在亞洲稱霸,其假想敵是日本。 中國大陸對亞太地區的經濟戰略,重點是從地緣戰略看中國大陸在亞太地區的經濟戰略選擇,中國大陸在亞太地區的經濟戰略順序為──「先經濟整合東南亞,而後往東北亞發展」,其中優先利用CEPA的經濟效應來整合香港與澳門,唯有使國內的經濟整合出現成效,方有說服力使東南亞的東協各國願意與中國簽署FTA。CAFTA若能發揮中國取得在東南亞的政治與經濟優勢時,其才有足夠的本錢與經濟實力揮軍北上,一方面利用其經濟吸引力與東北亞各國簽署FTA,另一方面挑戰日本在東亞的經濟領先地位。上述為中國大陸在亞太地區的經濟戰略對象與順序,是其成為亞太霸權的主要架構。因此藉由本論文之研究,期能發揮中國發展亞太霸權之一套完整經濟戰略思想體系建構與理論實踐。
  • Item
    胡錦濤時期中國大陸與土耳其政治經濟關係發展之研究
    (2014) 劉馥瑜
    中國大陸與土耳其兩個看似沒有關係的國家,其實從很久以前就開始有互動,冷戰期間受到國際局勢的影響沒有太多互動。兩國在1971年建交,冷戰結束後兩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甚至在2010年進行聯合空軍演習,同時習近平在上任前後訪問土耳其,足以見到土耳其在中國大陸眼中的重要性。本文之目的在於探討胡錦濤時期兩國間的互動,負面的有疆獨問題及能源的競爭,疆獨問題長期存在兩國關係中,大陸方面絕對不願意退讓的。兩國在政治、戰略上的互動良好,貿易額也越來越大,同時土耳其到中國大陸的留學生也越來越多。整體來說,儘管有負面因素存在,雙方的關係仍朝正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