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研究所(105學年度起與東亞學系整併)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6

1.沿革與特色

本所前身為創立於1968年之『三民主義研究所』,後於2003年更名為『政治學研究所』,歸屬於「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為順應全球化趨勢,本所在「國家發展與比較政治」與「全球化與國際政治」兩大架構下,以國家發展、比較政治、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為主軸,以東亞區域研究為方向,進行相關的研究與教學,期以培養政治學領域之專業教學、研究與實務人才。

2.任務與願景

1. 提昇教學品質,鼓勵研究風氣,以促進政治學及東亞區域研究學術之發展。

2. 進行課程之修訂,使本所教育之組織體系更趨嚴整。

3. 推動中型的整合研究計畫,奠定政治學研究的堅厚基礎, 並開拓新的研究領域主題。

3. 師資與課程

目前本所有7位專任教師,教師專長包括:海外華僑與華人研究、國家發展理論、全球化與憲政主義、民主化理論、西洋政治思想、政黨與選舉、政治行為、國際公法、國際組織、中國大陸政治與經濟發展、兩岸關係、國際關係理論、國際政治經濟學。

課程目標在於培養政治學領域之專業教學、研究與實務人才。

碩班畢業學分為32學分,博班為26學分。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論我國同性婚姻權利保障之探討:以歐美經驗為借鑑的分析
    (2014) 陳宜亨; Yi-Heng, Chen
    婚姻,為憲法保障人民自由權之一,然而,卻非屬於全部人所有。在我國現行法制上,婚姻適用對象並未包含同性伴侶,主要來自對同性伴侶是否進入婚姻制度產生了爭議。 究竟同性婚姻是否合法?無論同性婚姻合法與否,各有不同的理論論述,支持與反對的皆有。有的主張捍衛異性婚姻才是合法,禁止同性婚姻的理由是維持傳統婚姻制度;有的則以人性尊嚴、平等、自由與個人自主為基礎主張同性婚姻的合法性。其次,美國聯邦層級與州層級的行政部門、司法部門與歐洲對於同性婚姻的態度與演變可以提供何種制度經驗。最後,藉由美國行政部門、司法部門經驗來推論未來台灣在同性婚姻的合法性。 本文旨在討論藉由取徑歐美現行保障同性伴侶合法的法制關係,提供台灣未來可茲解決的途徑,分別爬梳整理歐美不同國家、不同層級、不同部門對同性婚姻爭議的軌跡、焦點、權利保障的進程。進一步分析歸納提供台灣可參酌借鏡之處。 最後,論述台灣對同性婚姻權利的爭議,同時分析政府、民間對於同性伴侶提出權利保障訴求的回應。台灣社會大眾對於同性婚姻權利合法與否的論辯,民間所提出的「多元成家」方案可行性與否?未來,台灣社會與政府部門對於同性伴侶應建構的權利與義務上的法制關係,是否會有共識?以及如何回應認同與賦權之間的落差。
  • Item
    中共江澤民主政時期對台政策之研究(1989~2003)
    (2005) 陳宜亨; I-Heng Chen
    自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來,兩岸因存在許多的矛盾與結構上的差異,而一直處於敵對的狀態。兩岸關係的好壞,非但攸關中華民國的生存與發展,更加牽動美中台三方的關係;不但影響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的生存空間,亦將影響的範圍擴及亞洲與世界的和平和繁榮。 中共政權的對台政策一直以來是以「一個中國」(one china policy) 為其政策制定的主要基調。隨著中華民國在1987年開放台灣居民到大陸探親,1991年正式宣告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啟動了兩岸民間的交流,兩岸之間開始有了民間的交流。江澤民主政時期的中國,便在這樣錯綜複雜的環境中,有國內及國際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制定對台政策,欲研究中共江澤民主政時期的對台政策,必須考量中共本身國內的各種問題,也必須去衡量美國所制定的對華政策,更需要將台灣的政治環境、人民所希望的加入政策制定的環節中,了解江澤民時期的對台政策制定,可以鑑往知來,避免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