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

本系大學部學士班,奉教育部核定,自96學年度起取消分組招生,自99學年度起 ,調整為非中等學校師資培育學系。以培養社教機構、文化事業、非營利組織之專案管理、行銷公關、人力資源發展、方案規劃、導覽解說和社會倡議之人才為主。

這一年,我們一起探索社會教育……  

歷史沿革

社會教育學系成立於民國44年,是全國唯一以社會教育為名,培養社會教育專業人才的科系,曾分為新聞、圖書館(圖書資訊)、社會事業(社會工作)三組教學。

74學年度成立碩士班,基本目標是為培養社會教育與文化建設所需之行政人員、專業人才與研究人員,以及社會教育專業師資之養成。

84學年度成立博士班,宗旨為研究社會教育理論與實務,以培養社會教育學術研究及行政管理之高級人才。

此外,為滿足社會教育人員專業發展與終身學習之需求,於89學年度開辦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為因應時代變遷與學術分化,原新聞組、圖書資訊學組、社會工作組等三組,分別於民國86年成立「大眾傳播研究所」、民國91年成立「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民國94年成立「社會工作研究所」後,乃進行系所整合作業,並研擬計畫書,呈報教育部核定,自96學年度起大學部學士班不再分組招生教學。

研究所碩士班則自97學年度起分「成人與繼續教育組」及「社會與文化事業組」兩組招生,藉以深化社會教育研究。

目前設有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以及碩士學位在職專班,各班別形成統整一貫化發展。

自我定位

為配合本校從專門師資培育朝向綜合型大學演變之發展定位,社會教育學系已申請並奉教育部核准,自99學年度起調整為非中等學校師資培育學系,未來的發展將不再局限於正規學校體系。因此,乃綜合世界潮流與社會需求,將社會教育學系之發展定位為:「針對學習型社會及跨族群文化發展所需,進行有關規劃終身學習活動、經營社教文化事業之研究,並培養學生具備相關之能力。」同時兼顧理論研究與實務教學,加強與業界的合作,以培養具有「社會關懷、文化創新、生活充實、教育推廣」之理念的社會教育人才為目標。

教育目標

社會教育學系遵循校、院之教育目標,以及本系之自我定位,訂定本系之教育目標為:培養兼具「人文關懷、社會責任與文化使命」內涵,於社教文化事業或第三部門等領域,具備企劃、行銷、公關與經營等核心能力之人才。並以掌握社會脈動與全人理解、終身教育政策與行政、不同族群學習特性與方案設計、社教機構經營與行銷、研究方法與媒體製作、社區發展與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等等為學習核心。

核心能力
冀由培育學生核心能力,以達成前述教育目標。各班別之核心能力如下:

學士班核心能力:
1.成人創新學習規劃能力。
培養學習方案與文化活動之企劃、設計、發展和評析能力。
2.傳播媒體策略運用能力。
培養影像媒體製作、書寫報導企劃,以及新聞媒體資源整合能力。
3.社會文化事業推展能力。
培養社會和文化現象研究,以及方案設計和整合傳播行銷能力。
4.組織永續經營發展能力。
培養組織優劣勢分析能力、學習型組織推展能力和跨組織策略聯盟能力。
碩博班核心能力:
1.成人創新學習規劃能力。
2.社教文化事業經營能力。
3.社會教育專題研究能力。
碩士在職專班核心能力:
1.社會教育理論應用能力。
2.社會教育實務創新能力。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 Item
    成人海洋環境意識轉化學習研究-以海岸徒步環臺活動參與者為例
    (2020) 潘美璟; Pan, Mei-Ching
    本研究以轉化學習理論為基礎,以現象學方法論探討參與海岸徒步環臺活動參與者的海洋環境意識轉化學習經驗。研究對象為全程參與臺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於2017、2019年所舉辦之海岸徒步環島活動之參加者共6位。以研究參與者的徒步生活經驗為範疇,針對其動機、徒步歷程中與個人、群體及環境的互動經驗,以及轉化學習的歷程與成果,以現象學方法及質性分析法,逐步分析及理解其在徒步過程中海洋環境意識的內涵、轉化的觸發、歷程及轉化學習的成果,並透過文本描述、結構描述及複合描述呈現此經驗現象的本質。 本研究發現研究參與者徒步前大多缺乏與海洋的深入接觸經驗,這與個人所處的社會、文化及教育脈絡有關。研究參與者們參與環島徒步的動機多元,但「海洋」並非關鍵因素。然而,在徒步過程中研究參與者們在獨行、身心調適、及自我對話、同行夥伴們扮演研究參與者們的情感支持者、經驗分享者、海洋環境的共同體驗者、促進認知的合作學習者、友善海洋行動的示範者以及開放議題的對話者等角色,以及透過自身對於臺灣海洋環境觀察的覺察與體驗,研究參與者們的海洋環境意識觀點,隨著徒步、觀看、對話、反思與行動的過程中,在個人脈絡、群體脈絡與外在環境互動的三個脈絡間,在認知、環境敏感度、環境價值觀、情意與行動意圖上皆有改變。研究參與者們在海洋環境意識觀點轉化學習的內涵包括「產生減塑與環保行動」、「開拓海洋認知視域」、「拉近與海洋情感上的親近與連結」以及「建立更開放的環境生態學觀點」,呼應海洋環境意識的行動、認知、態度與價值觀四個面向。而「 自我反省及評估」、「自我要求與責任感」、「身體感官的另類學習」、「覺察脈絡與連結」、「系統性觀看」、「同理與換位思考」是研究參與者如何經驗海洋環境意識觀點轉化學習的歷程主題。研究歸納出海岸環島徒步活動的經驗本質在於「認同與連結」以及「增能與行動」。最後並對成人海洋教育者及政府相關機構提出多點建議。
  • Item
    全職媽媽母職意義觀點之轉化學習研究
    (2012) 李宜芳; Yi-Fang Lee
    本研究旨在探討現代女性選擇擔任全職媽媽的母職意義觀點,瞭解形塑女性母職觀的發展脈絡,影響全職媽媽觀點轉化的重要媒介或阻礙因素,以及在母職實踐中的轉化學習歷程。研究對象為Baby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的家族成員,居住在大臺北都會區,在懷孕生子後自願離職擔任全職媽媽,目前沒有任何職場工作或家族事業兼顧者之中產階級女性。本研究結合成人教育學關懷女性發展與賦權的立場,重視讓女性發出自己的聲音。研究者與這群全職媽媽實際互動長達三年,除實際參與觀察蒐集田野文本,以掌握其母職實踐中的意義觀點內涵與轉變,並輔以深度訪談法,採現象學詮釋觀點,應用Nvivo8.0質性軟體工具來整理分析文本資料,描繪出母職轉化的關係圖,並以此建構全職媽媽母職意義觀點的轉化學習模式。 這群受過高等教育、曾從事有酬正式工作的中產階級女性,主要秉持著「母職即母教」的立場「選擇」擔任全職媽媽,包括「教育孩子前,先教育自己」,以及「重視孩子的健康成長」大於「工作賺錢的價值」等意義觀點。這群女性伴隨著全職媽媽身份,並非落入社會結構的傳統性別框架,而是在母職實踐中轉為更具「自主性」的存在,例如藉由參加網路社群、媽媽讀書會與親職課程等活動來充實自己,這些母職經驗開啟了轉化學習的可能性,並使得母職成為自我洗滌的歷程。而在母職實踐中所遭遇的困境,則促使全職媽媽尋找資源解決問題,並從中批判反思,產生意義觀點的轉化學習歷程。 本研究發現,原生家庭的成長經驗會形塑女性的母職觀,母職角色的轉變與生活危機,也確實會觸發全職媽媽的轉化學習,而質疑假設與批判反思則是觀點轉化的核心,但情緒卻是阻礙轉化學習的因素。至於觀點轉化的發展階段則因人而異,可能是來回擺盪、並非直線性發展;全職媽媽所處情境,與轉化學習息息相關;轉化學習的前提是「愛」,而「傾聽就是愛,瞭解中有醫治」,成人教育者必須提供學習者足夠的信任與情緒支持,才得以促進轉化學習,也就是「先處理好心情,才能解決事情」,本研究提出這些面向,以補足Mezirow轉化學習理論中僅重視理性思維的假設。 面對臺灣離婚率創全亞洲第一高、生育率為全世界最低,以及台灣社會長期「不婚、不生、不養、不教」的現象,我們或許應賦予母職多一些正面價值,給予全職父母多一點鼓勵支持,協助建立父母社群,並提供親職學習的免費資源,將父親也納入課程對象,發揚「親職即親教」的意義觀點。處在這個強調「兩性平等」的年代,我們更需要學習的,可能是「彼此相愛」。藉由這篇母職研究,盼望能帶給成人教育者與自己這樣的提醒,永遠不要忘記幸福家庭的根基,是在於愛……
  • Item
    心理劇對情緒失落成人轉化學習之研究
    (2007) 游明麟; You Ming-Lin
    論文摘要內容: 本論文的目的是透過心理劇理解情緒失落成人轉化學習之歷程、情緒失落轉化現象、情緒失落轉化要素與情緒失落之轉化模式。本研究進行三天心理劇團體,於團體結束時對團體成員進行焦點訪談,並於團體結束後針對在心理劇中擔任主角者進行深度個別訪談來收集資料,後將心理劇過程之錄影帶與焦點訪談及深度訪談之資料轉成為文本,並以詮釋現象學及「置身所在」的方法對文本進行詮釋與理解、詮釋。 本研究參與團體成員共有17人,針對作主角之5位之情緒失落轉化歷程做理解,茲將研究結果說明如下。 一、心理劇促進情緒失落成人轉化學習的面向,包括有:失落者轉化學習之情緒面、失落者轉化學習之認知面、失落者轉化學習之靈性面、失落者轉化學習之社會關係面及失落者轉化學習之時間面的轉化學習 二、心理劇促進情緒失落成人轉化學習的要素,經研究結果包括: 1.超越現實---營造對話與安全、信任的情境 2.角色交換---促進深入他人心中影響對自我與他人認知上的轉化 3.鏡觀---提供審視自我處境進而促進轉化 4.情緒宣洩---宣洩情緒、淨化情緒、轉化情緒 5.愛的撫慰---作為促動轉化的泉源 6.象徵性替代行動---轉化與逝者的連結方式 7.支持---促進主角體認支持,再度走入人群 8.自我的整合---整合內在的衝突,提升與轉化心靈層次 三、心理劇對情緒失落成人轉化過程的模式,經研究發現基本上包含了宣洩、對話、滋養、連結、道別與整合自己的六個歷程,此六個歷程在轉化歷程中的順序不一,但卻為不可少的要素。 論文最後,針對本研究提出研究限制與限制,並從研究發現與成果建議對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須兼具理性教育、感性教育與靈性教育,方能促進成人教育的全人發展。
  • Item
    生命教育相關課程與學生靈性健康之研究-以中原大學為例
    (2013) 郭淑婕; KUO SHU JIE
    本研究以中原大學一百學年度第二學期大學部學生為調查對象,旨在了解中原大學學生靈性健康情形,以及生命教育相關課程的影響。本研究兼採用量化與質性研究,首先以「天、人、物、我」四類課程中與生命教育相關之17 門課程的1722 位學生為問卷調查對象,以「學生靈性健康量表」問卷進行調查,收回有效問卷1029 份,主要運用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薛費事後比較等統計方法分析。深度訪談部分則選出修課學生靈性健康成績達到顯著性的四位授課老師為對象。學生深度訪談則以個人靈性健康分數在前10%,且至少修畢「天、人、物、我」各一門課的七位學院代表為訪談對象。 根據研究結果彙整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中原大學學生靈性健康情形屬於中高,在靈性健康七個面向中以「感懷自然」分數最高,而「宗教寄託」分數最低。學生的性別、宗教、學院、家庭氣氛、校園活動參與次數、校園生活滿意情形、人際關係、生命重大事件都會影響他們的靈性健康。 二、必修課「宗教哲學」以及選修課「天、人、我」三類課程都有顯著性,並在事後比較顯出有修課的學生分數高於未曾修課的學生。 三、四位授課教師的教學理念及生命歷練,透過生命教育課程實踐,能影響學生的生命價值與意義,有助於學生靈性健康的發展。 四、受訪的七位學院學生代表從選課動機以及轉化學習的過程,顯示生命教育相關課程對於其靈性健康的影響。 基於上述研究發現,中原大學融入生教育的「天、人、物、我」通識課程,是一種奠基在「關係」上所建構的課程,的確在台灣各大學通識教育中獨樹一格,而且對於學生靈性健康的發展有所助益,值得其他大學仿效。本研究並對相關單位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參與學校認輔方案婦女志工之家庭互動轉化學習研究~以新北市中和區復興國小認輔志工團為例
    (2014) 李如梅; LI, JU-MEI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婦女志工投入學校認輔方案的轉化學習之內涵及轉變歷程,本研究採取立意取樣,以新北市中和復興國小認輔團隊五位認輔志工為研究對象。以質性取向之深度訪談法,分析其參與學校認輔培訓方案對其家庭互動的轉化學習歷程。此研究結果可作為未來培訓參與認輔服務之經驗與課程設計之參考。 依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歸納出結論如下: 壹、認輔培訓方案對婦女志工個人或家庭互動的轉化歷程 一、原有意義結構、思考模式大多深受原生家庭或傳統社會文化脈絡所影響 二、生活中的問題情境是促發觀點轉化的起點 三、透過認輔培訓方案的學習歷程增進了家庭互動觀點的轉化 四、轉化學習並非是線性的,而是各階段交錯影響的歷程貳、認輔培訓與學習過程對婦女志工個人或家庭互動的改變 一、對個體的改變 (1) 自我統整,提升自信、挑戰自我,展現潛能 (2) 情緒的覺察與管理的能力 (3) 女性意識的覺醒 (4) 社會參與的積極態度 二、對家庭互動的改變 (1) 真誠傾聽,開啟人際雙向的溝通能力 (2) 認知影響行為,以同理心架構關係的橋樑 (3) 營造家庭對話與互動的模式,創造溝通的平台 (4) 體認生命的意義,堅持行善志業,轉變家人的正向思維 (5) 投入認輔志業凝聚家庭向心力,化家人的阻力為助力 (6) 開展家庭生活美學的行動與實踐,建立親子共學的學習型家庭 (7) 建立團體共學的支持網絡成為家庭動能的助力與資源 最後,基於上述之研究結果,本研究也針對婦女志工或其他成人學習者、相關實務工作者、以及未來相關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議。
  • Item
    第1型糖尿病患家人生命意義之轉化學習研究
    (2012) 蔡莉莉; Lily Tsai
    本研究之目的在分析第 1型糖尿病患家人,在照護與陪伴患病子女過程中,面對疾病衝擊、生命難關的人生態度與生命意義觀點,進而探究其生命轉捩點與轉化學習歷程的影響因素。研究結果可供醫療照護團隊改善臨床服務之參考。 本研究採取立意抽樣,以在北部某醫學中心小兒內分泌科就診的第 1型糖尿病患家人五位為研究對象。以質性取向之深度訪談法,分析病患家人生命意義觀點的轉化學習歷程。 依據研究分析與討論以及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從促發第 1型糖尿病患家人生命意義觀點轉化的重要因子,以及生命意義觀點轉化學習的歷程與行動實踐中,歸納出五點研究發現: 一、第 1型糖尿病患家人原有的生命意義觀點深受原生家庭所影響。 二、促發五位第 1型糖尿病患家人生命意義觀點轉化的重要因子,並非是單一因子,而是多元的因素而促成其轉化學習的發生。主要促發轉化學習的重要因子包括: (一)愛的力量創造了無限的可能,是病患家人生存理由的重要力量。 (二)第 1型糖尿病患是支持病患家人,生命意義觀點轉化的最大力量與生存理由。 (三)互敬互諒、同心協力的夫妻,是促進病患家人生存意義的來源,以及生命意義觀點轉化行動實踐的基礎與動能。 (四)宗教是促進病患家人生存意義的理由與力量來源。 (五)良好的疾病認知與自我健康管理,是病患家人主要的生活目標,也是他們生命意義觀點轉化的重要因子。 (六)生命中貴人的現身與援助,是帶動病患家人受苦經驗轉化的重要因子。 三、參與病友支持團體是病患家人,生命意義觀點轉化歷程中的有效作法。 四、當病患家人生命意義觀點轉化學習發生後,其行動實踐係扮演散播愛的助人種子—志工使者的最佳代言人。 五、轉化歷程沒有特定的階段及模式。 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發現,分別對第 1型糖尿病患家人、社會工作實務界、小兒內分泌醫療團隊、學校及成人教育界、以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事項。
  • Item
    故事團體成員家庭互動轉化學習之研究〜以新竹市科學城社區大學故事媽媽志工培訓為例
    (2006) 李世英; Lee shihying
    故事團體成員家庭互動轉化學習之研究 〜以新竹市科學城社區大學故事媽媽志工培訓為例 指導教授:黃明月 研究生:李世英撰200606 中 文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故事團體成員參與志工課程培訓後,對家庭互動方式的轉化學習。主要研究目的有四項:了解故事團體成員家庭互動方式的改變;了解故事團體成員家庭互動的轉化學習;了解故事團體成員家庭互動轉化學習的相關因素;提供故事團體培訓做實務操作課程活動等教學建議。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研究者以新竹市科學城社區大學校園暨社區故事媽媽培訓班級為研究場域,透過故事團體成員於平時課程中所獲得之不同方式的學習與互動模式為出發點,尋找符合本研究需求之女性學員七位,進行質性之深度訪談,先經由個別的個案分析來瞭解故事團體成員在家庭中與家人互動關係是否有改變,是否有將溝通互動的團體經驗所學應用在家人間的歷程,再進行研究結果的討論,最後提出結論,並針對舉辦故事課程的機構組織、擔任故事課程教學的教師、故事團體教師專業養成,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的討論,歸納出結論如下: 一、故事團體成員在團體學習後在家庭互動的目的、內容、方法、過程的態度及情意上有其行為面的改變。 二、故事團體成員在團體學習後對家庭互動目的、內容、方法、態度上的觀點轉化有其正向的提醒與運用:重視互動過程而非結果、重視互動品質而非速度、彼此欣賞重於彼此批評、從權力的行使轉為互惠的概念。 三、影響故事團體成員對家庭成員互動的目的、內容、方法及態度的改變具有成效的課程設計為:多元的互動情境內容教學、多元的課程方法媒材DIY角色扮演建立資料庫的運用、多元環境的安排、系列式固定且持續的課程時間安排。 依據上述結論,提出建議如下: 一、各機構與社大辦理故事團體培訓課程應建構一個故事培訓體系;系列式課程結束後組成多個不同性質的社團,同步在不同機構作定期性服務學習;每學年舉辦定期交流聯誼大型的故事月嘉年華活動或公開巡迴演出;依據社區特色或區域性需求,整合社區學習體系。 二、擔任故事課程教學的教師應常作實務上的反思與建議;對課程時間安排可加長;對課程內容整體策劃必須融入多元智能、同理心與小組討論;對課程後的延伸活動需安排實踐服務學習機會。 三、故事團體專業教師養成應受成人教育相關課程培訓;應受諮商輔導相關課程訓練;應受創意課程研討培訓;應熟悉運用故事各類主題。 四、後續相關研究可在不同「教學型態」上、不同「教學對象」上、不同「教學時間」上進行故事團體研習的模式比較其優缺點,或在課程後設立多個社團,同步在不同機構進行服務學習,或搭配社區活動服務,來觀察理論與實務的執行面成效。
  • Item
    新移民女性金錢觀之轉化學習研究
    (2016) 鄭宜苹; Cheng, Yi-Ping
      基於新移民女性參與非正規理財教育的學習經驗仍待探究,本研究根據成人學習理論之轉化學習觀點,瞭解新移民女性生活經驗中所形塑的金錢觀,以及參與理財教育後,金錢觀意義觀點的發展情形與轉化歷程。   為配合研究目的及主題,本研究選擇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主辦的「新移民女性金融理財培力發展計畫」之「新移民媽媽的幸福帳本」方案,作為研究場域。以參與此理財課程之學員為研究對象,選擇五位新移民女性學習者作為代表個案,進行半結構式深入訪談。首先瞭解新移民女性參與課程前金錢理財的生活經驗,再探討參與課程後對金錢觀的轉化學習情形與歷程,並歸納影響轉化學習的相關因素與綜合討論,最後提供新移民女性學習者、新移民教育工作者、社會工作者,以及政府單位相關建議,作為實務推動之參考。   本研究主要發現說明如下: 一、新移民女性舊有的金錢觀意義結構,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 二、社會文化的意識觀念與家庭生命週期的發展,會影響新移民女性經濟自主相關議題的思維。 三、新移民女性婚姻生活的家庭財務管理問題,為促發觀點轉化的起始。經由理財課程的學習,連結新舊意義觀點,引發對自我金錢觀的覺察。 四、新移民女性透過學習情境中持續性地反思,促使在生活中執行即時性的理財行動、實踐親子金錢教育,以及長遠性的規劃,進而產生新的意義觀點,並建立自信心,達到個人的成長與改變。 五、新移民女性內在的批判反思、自我導向學習、情感覺察、溝通分享與家庭支持系統,以及理財課程與新移民女性生活環境的可近性與連結性,為激發新移民女性金錢觀意義觀點轉化學習的支持因素。
  • Item
    女性志工意識覺醒與增能 : 以土城國小故事媽媽為例
    (2005) 王文姬
    「土城國小故事媽媽志工」組織,成立至今已有八年,起初服務的內容是利用教師晨會時間,到低年級教室說故事,一則安撫秩序,一則保護學童安全。 然而今天,竟將「靜態的故事」變為「活潑而有趣的動態兒童戲劇」,那精湛的演技及舞台燈光的佈置、音效的配置、服飾、海報的設計、節目的主持…都是由故事媽媽們一手規劃完成。截至目前為止,共編演過九齣兒童戲劇,在校內、社區已超過20次的演出,每一場都獲得熱烈的迴響…!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婦女志工從家庭的私領域走向公領域的服務中,所展現的增能,改變了「男尊女卑」、「女人是弱者」的傳統觀念,藉以瞭解女性志工對性別意識覺醒、轉化的歷程。因而歸納以下五個目的: 一、 瞭解「故事媽媽」志工參與學校服務學習的動機。 二、 瞭解「故事媽媽」過去的成長經驗。 三、 探討「故事媽媽」意識轉化的過程。 四、 探討「故事媽媽」產生增能過程中對自我生命的省思與展望。 五、 這種「增能」的模式,對未來婦女教育工作者有何參考價值。 達上述研究目的,研究者透過相關文獻探討後,採質性研究方法,以半結構訪談方式,針對八位服務年資三年以上的「故事媽媽」,深入瞭解受訪者參與志工的動機以及持續的動力、家庭父權的影響和覺醒及轉化的因素,以及增能的展現。將訪談所得資料進行分析與討論,據以提出建議,俾供婦女組織機構及後續研究者參考,期能幫助更多的婦女志工獲得能量的開展,跳脫父權結構對女性的枷鎖,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本研究得到的結論有以下八項: 一、女性參與志工的動機單純,與母職經驗有密切關聯。 二、婦女志工持續服務的原因,大都來自服務團體深厚情誼,以及成員間的 正向的回饋。 三、家人對婦女參與志工有正反兩面不同的感受,在家庭裡仍然有著濃厚的 傳統性別差異。 四、為了希望能繼續留在學校服務,女性志工運用智慧積極爭取家人的認同 與接納,將來自家庭的阻礙能降到最低程度。 五、帶領者具有前瞻性的正確理念,導引她們發揮才華,啟發智慧激勵了受 訪者女性意識的覺醒。 六、受訪者在參與志工的服務操練中,受到許多不同的衝擊,因而對原有習 慣及舊有觀念產生反思,在不斷的衝擊與反思交叉影響下,激勵了覺醒 與轉化。 七、受訪者在服務過程中,有豐富的學習收穫,觀念想法有了改變,對家庭關係、婚姻品質都有正面的影響及滿足感。 八、受訪者參與志工服務,擴展了視野,潛能得到開展,生命歷程不斷的 變,增能的展現令人感到意外與驚喜!超越其原先「只有小愛,沒有大 愛」的生命態度。 在研究的過程中有許多的感動與發現,這些受訪者本來只是抱著「犧牲奉獻」、「為人服務」的初衷而來的家庭主婦,在參與志願服務過程中,竟然有如此豐碩的收穫,這是始料未及的。
  • Item
    女性新住民參與自主性學習團體歷程之研究—以「台北市某自主性學習團體」為例
    (2018) 楊麗嘉; Yang, Li-Chia
    基於新住民籌組團體的歷程中,個人因籌組團體過程或參與團體的經驗,形成的改變仍待探究,本研究根據成人學習理論之轉化學習觀點,瞭解新住民參與自主性學習團體的自我轉化學習歷程,以及參與過程中的意義觀點轉變,並歸納籌組團體的關鍵因素,再加以探討參與自主性學習團體的歷程與遭遇問題。 為逹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式,選擇台北市某自主性學習團體為研究對象,以參與籌組團體的兩位創社學員,及參與團體並擔任重要會務角色的學員一人,進行半結構式深入訪談。 本研究主要發現說明如下: 一、新住民的自我轉化學習歷程與Mezirow提出的轉化學習歷程大致相同。 二、新住民在籌組及參與團體的歷程中,在生活的「思維習慣」、新移民的「身份」、對自己的「看法」、對臺灣的「概念」及世界觀,產生意義觀點的轉變。 三、新住民自我轉化學習歷程的關鍵因素:面臨且覺察失去方向性的兩難困境、參與成長課,發展社會網絡、公家及民間的組織協助及籌組團體的歷程是培力的過程。 四、籌組自主性學習團體的歷程可分為:籌備醖釀期、形成規劃期、運作挑戰期及穩定發展期,不同時期所需求的因素皆不相同,面臨的問題也不同。 關鍵字:新住民、自主性學習團體、轉化學習、籌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