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

本系大學部學士班,奉教育部核定,自96學年度起取消分組招生,自99學年度起 ,調整為非中等學校師資培育學系。以培養社教機構、文化事業、非營利組織之專案管理、行銷公關、人力資源發展、方案規劃、導覽解說和社會倡議之人才為主。

這一年,我們一起探索社會教育……  

歷史沿革

社會教育學系成立於民國44年,是全國唯一以社會教育為名,培養社會教育專業人才的科系,曾分為新聞、圖書館(圖書資訊)、社會事業(社會工作)三組教學。

74學年度成立碩士班,基本目標是為培養社會教育與文化建設所需之行政人員、專業人才與研究人員,以及社會教育專業師資之養成。

84學年度成立博士班,宗旨為研究社會教育理論與實務,以培養社會教育學術研究及行政管理之高級人才。

此外,為滿足社會教育人員專業發展與終身學習之需求,於89學年度開辦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為因應時代變遷與學術分化,原新聞組、圖書資訊學組、社會工作組等三組,分別於民國86年成立「大眾傳播研究所」、民國91年成立「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民國94年成立「社會工作研究所」後,乃進行系所整合作業,並研擬計畫書,呈報教育部核定,自96學年度起大學部學士班不再分組招生教學。

研究所碩士班則自97學年度起分「成人與繼續教育組」及「社會與文化事業組」兩組招生,藉以深化社會教育研究。

目前設有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以及碩士學位在職專班,各班別形成統整一貫化發展。

自我定位

為配合本校從專門師資培育朝向綜合型大學演變之發展定位,社會教育學系已申請並奉教育部核准,自99學年度起調整為非中等學校師資培育學系,未來的發展將不再局限於正規學校體系。因此,乃綜合世界潮流與社會需求,將社會教育學系之發展定位為:「針對學習型社會及跨族群文化發展所需,進行有關規劃終身學習活動、經營社教文化事業之研究,並培養學生具備相關之能力。」同時兼顧理論研究與實務教學,加強與業界的合作,以培養具有「社會關懷、文化創新、生活充實、教育推廣」之理念的社會教育人才為目標。

教育目標

社會教育學系遵循校、院之教育目標,以及本系之自我定位,訂定本系之教育目標為:培養兼具「人文關懷、社會責任與文化使命」內涵,於社教文化事業或第三部門等領域,具備企劃、行銷、公關與經營等核心能力之人才。並以掌握社會脈動與全人理解、終身教育政策與行政、不同族群學習特性與方案設計、社教機構經營與行銷、研究方法與媒體製作、社區發展與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等等為學習核心。

核心能力
冀由培育學生核心能力,以達成前述教育目標。各班別之核心能力如下:

學士班核心能力:
1.成人創新學習規劃能力。
培養學習方案與文化活動之企劃、設計、發展和評析能力。
2.傳播媒體策略運用能力。
培養影像媒體製作、書寫報導企劃,以及新聞媒體資源整合能力。
3.社會文化事業推展能力。
培養社會和文化現象研究,以及方案設計和整合傳播行銷能力。
4.組織永續經營發展能力。
培養組織優劣勢分析能力、學習型組織推展能力和跨組織策略聯盟能力。
碩博班核心能力:
1.成人創新學習規劃能力。
2.社教文化事業經營能力。
3.社會教育專題研究能力。
碩士在職專班核心能力:
1.社會教育理論應用能力。
2.社會教育實務創新能力。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銀髮族的外向型人格特質、線上社會焦慮、資訊超載與網路潛水行為關係之研究
    (2022) 郭惠敏; Kuo, Hui-Min
    在網路通訊時代,因移動裝置普遍和社群媒體蓬勃發展,促成了資訊豐富化的社交環境,促成網路社交多元性。當銀髮社會遇到資訊社會,銀髮族邁入退休階段、家庭空巢期、生理逐漸退化、社會角色變動、心理調適過程…等身心轉變時期,對網路數位環境的陌生,無所不在訊息接收的資訊社會,銀髮族從心理、生理反應性的角度來看,社會互動將導致社會焦慮的關鍵特徵。由於銀髮族在前半生未曾或甚少接觸網路虛擬環境,原本熟悉的實際社交環境,卻不能運用於陌生的社群媒體氛圍,在使用LINE的過程中,可能因為個人的外向型人特質、線上社會焦慮、資訊超載…等因素,影響在LINE群組中的網路潛水行為;另外,線上社會焦慮、資訊超載與網路潛水行為之相關研究,大都集中在數位原民(1980年後出生)年輕族群為研究對象,很少聚焦在數位移民的銀髮族上,故引起研究者對此議題之研究動機。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目的為:一、瞭解不同背景銀髮族在使用社群媒體LINE時,其外向型人格特質、線上社會焦慮、資訊超載與網路潛水行為之差異性二、探討銀髮族在社群媒體LINE環境互動下,其線上社會焦慮、資訊超載與網路潛水行為之間互相影響程度。本研究對象為台灣北部都會區(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年滿55歲使用社群媒體LINE的銀髮族,其研究方法採取橫斷式、網路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收集334份有效樣本,採取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等方式進行量化研究、統計資料。得到下列研究發現:一、銀髮族每天在LINE發布訊息量越多、擁有越多LINE群組數、越多LINE 好友數,其外向型人格特質越明顯。二、銀髮族外向型人格特質越高,則線上社會焦慮與網路潛水行為就愈低。三、銀髮族在LINE發布訊息量越少,線上社會焦慮越明顯;女性比男性之 線上社會焦慮高。四、銀髮族的線上社會焦慮與資訊超載越明顯,其網路潛水行為越高。五、銀髮族感知資訊超載越明顯時,其線上社會焦慮越高。六、銀髮族的網路潛水行為,家庭管理者比高階主管者明顯,教育程度越低 者,則網路潛水行為越明顯。七、銀髮族的外向型人格特質越明顯,其資訊超載越低。 八、銀髮族的網路潛水行為越明顯時,其線上社會焦慮程度越高。 九、銀髮族的資訊超載越高,網路潛水行為越明顯。 十、銀髮族的的線上社會焦慮越高,資訊超載越明顯。 十一、銀髮族的線上社會焦慮和資訊超載,能預測網路潛水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