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

本系大學部學士班,奉教育部核定,自96學年度起取消分組招生,自99學年度起 ,調整為非中等學校師資培育學系。以培養社教機構、文化事業、非營利組織之專案管理、行銷公關、人力資源發展、方案規劃、導覽解說和社會倡議之人才為主。

這一年,我們一起探索社會教育……  

歷史沿革

社會教育學系成立於民國44年,是全國唯一以社會教育為名,培養社會教育專業人才的科系,曾分為新聞、圖書館(圖書資訊)、社會事業(社會工作)三組教學。

74學年度成立碩士班,基本目標是為培養社會教育與文化建設所需之行政人員、專業人才與研究人員,以及社會教育專業師資之養成。

84學年度成立博士班,宗旨為研究社會教育理論與實務,以培養社會教育學術研究及行政管理之高級人才。

此外,為滿足社會教育人員專業發展與終身學習之需求,於89學年度開辦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為因應時代變遷與學術分化,原新聞組、圖書資訊學組、社會工作組等三組,分別於民國86年成立「大眾傳播研究所」、民國91年成立「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民國94年成立「社會工作研究所」後,乃進行系所整合作業,並研擬計畫書,呈報教育部核定,自96學年度起大學部學士班不再分組招生教學。

研究所碩士班則自97學年度起分「成人與繼續教育組」及「社會與文化事業組」兩組招生,藉以深化社會教育研究。

目前設有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以及碩士學位在職專班,各班別形成統整一貫化發展。

自我定位

為配合本校從專門師資培育朝向綜合型大學演變之發展定位,社會教育學系已申請並奉教育部核准,自99學年度起調整為非中等學校師資培育學系,未來的發展將不再局限於正規學校體系。因此,乃綜合世界潮流與社會需求,將社會教育學系之發展定位為:「針對學習型社會及跨族群文化發展所需,進行有關規劃終身學習活動、經營社教文化事業之研究,並培養學生具備相關之能力。」同時兼顧理論研究與實務教學,加強與業界的合作,以培養具有「社會關懷、文化創新、生活充實、教育推廣」之理念的社會教育人才為目標。

教育目標

社會教育學系遵循校、院之教育目標,以及本系之自我定位,訂定本系之教育目標為:培養兼具「人文關懷、社會責任與文化使命」內涵,於社教文化事業或第三部門等領域,具備企劃、行銷、公關與經營等核心能力之人才。並以掌握社會脈動與全人理解、終身教育政策與行政、不同族群學習特性與方案設計、社教機構經營與行銷、研究方法與媒體製作、社區發展與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等等為學習核心。

核心能力
冀由培育學生核心能力,以達成前述教育目標。各班別之核心能力如下:

學士班核心能力:
1.成人創新學習規劃能力。
培養學習方案與文化活動之企劃、設計、發展和評析能力。
2.傳播媒體策略運用能力。
培養影像媒體製作、書寫報導企劃,以及新聞媒體資源整合能力。
3.社會文化事業推展能力。
培養社會和文化現象研究,以及方案設計和整合傳播行銷能力。
4.組織永續經營發展能力。
培養組織優劣勢分析能力、學習型組織推展能力和跨組織策略聯盟能力。
碩博班核心能力:
1.成人創新學習規劃能力。
2.社教文化事業經營能力。
3.社會教育專題研究能力。
碩士在職專班核心能力:
1.社會教育理論應用能力。
2.社會教育實務創新能力。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臺北縣松年大學學員參與動機及學習困難之研究
    (2008) 吳淑芳
    臺北縣松年大學學員參與動及學習困難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主要了解參與松年大學學員之參與動機因素及其主要學習困難情形。採問卷調查法,依「台北縣松年大學學員參與動機及學習困難調查問卷」,並以第一次參與松年大學之學員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 調查問卷回收整理後,以 SPSS for Window12.0 統計套裝軟體分析,並依據研究問題,以「次數分配及百分比」來說明樣本基本資料及學員參與動機及學習困難之分配情形,以瞭解不同背景高齡者參與松年大學參與動機及學習困難的現況,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分析不同個人背景變項高齡學習者在參與動機及學習困難上是否有顯著差異,若達顯著差異,則進一步以「雪費多重比較」(Scheffe’ method)進行事後比較分析。 本研究研究結論為: 一、松年大學學員之特徵:性別上,女多於男;年齡上,多集中於65歲之前,佔55.1%;學歷多集中於國(初)中、小學歷;健康狀況:普遍受試者自覺健康狀況尚可;另高達83%以上學員自覺經濟狀況夠用或充裕。 二、松年大學學員參與動機:松年大學學員參與動機以「求知興趣動機」最高,其次「促進健康動機」,再其次為「社交動機」,而後依序「外界期望動機」、「逃避或刺激動機」、「服務動機」。惟所有層面平均數皆高於3分以上,所以非僅單純某一動機層面。 三、不同背景變項松年大學學員在參與動機的差異:女性高於男性;不同自覺健康狀況的松年大學學員其參與動機與學員自覺健康狀況不同而有所差異;自覺健康狀況「很好」者其參與動機得分高於自覺健康狀況「普通」者。 四、松年大學學員學習困難因素:學習困難因素以「心理因素」最高,其次為「生理因素」,再其次為「機構因素」,而後依序為「課程及教學因素」、「情境因素」。 五、不同背景變項松年大學學員在學習困難的差異:小學或私塾學歷學員其學習困難高於高中或高職;居住於「市」者,其學習困難高於「鄉」;自覺健康狀況不好其學習困難較高;經濟狀況充裕者較沒有學習困難情形;參與「其他團體」者,最沒有學習困難存在。 依本研究發現及文獻探討結果,最後謹對主辦政府機關及承辦松年大學之團體單位提出建議,作為規劃、推動或辦理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