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與教學中心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29
Browse
1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區分性逆向課程設計的探析與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8-06-??) 陳偉仁; 吳雅萍; 陳明聰; Wei-Ren Chen, Ya-Ping Wu, Ming-Chung Chen逆向設計(backward design)結合區分性教學的模式,是回應課程標準卻不標準化,能夠讓教師適性而教,學生成功學習的方式,符合後標準化時代的課程設計理念。本文簡介區分性逆向課程設計,輔以一個國小五年級數學科「容積」單元的課程試探,分析該教學模式在實務轉化上的相關議題,反思如何發展持續且精準的評量,回應多元差異,並提出「脈絡」是引動教學革新的關鍵所在,希望引發更多融合情境中的教育工作者,思考與實踐回應課程綱要又考量學生多元差異的課室運作方式。Item 簡述數學科個別化教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7-03-??) 高源令今年(76年)乃值兔年‚ 本文便以兔子為題‚ 首先舉兩個類似題‚ 分別用傳統教學法及創造思考方式解之‚ 發現創造思考教學個別化的應用在教學上‚ 有其價值。故本文乃就數學科個別教學法的重要性及個別化教學之原則與祕訣加以論述。Item 國小資優班數學科問題解決教學與智力結構模式之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2-06-??) 陳貞蓉Gilford智力結構模式認為智力是由三個層面所組成的 (1)內容 (2)運作(3)結果。每一層面又分為幾類‚根據這三個層面的交互組合‚可產生180種的智力因子。問題解決的定意是:運用個人先前舊有的經驗、知識、技巧和了解‚去滿足未能解決情境之要求。我們若以智力結構模式的觀點來評斷當前的學校教育‚會發現學校課程的安排過於強調認知和記憶方面‚而忽略聚斂或擴散思考及評鑑的能力。教學也經常只強調找出正確答案而不鼓勵學生作其他方面的探索。故本文嘗試在資優學生的數學教材上著重問題解決‚ 應用Gilford的觀點設計若干問題‚以期充份發揮資優生的潛能。Item 彰化陽明國中國中資優學生數學科自學能力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2-02-??) 賴耀裕本研究係以彰化陽明國中30名資優生為實驗對象,所做的研究報告。研 究結果顯示:(1)資優生具有91.8%的自學能力;(2)數學自學能力的成績與其 業成就有顯著相關;(3)影響資優生自學能力的因素方面發現:1.智力並非影 響自學能力的絕對因素;2.學習態度佳者,自學能力較高;3.自學能力高者有 較好的人格適當能力;4.自學能力高者有較積極的自我觀念;5.教材難易是影 響自學能力的重要因素;6.預習時間充分與否,亦為一影響因素;7.抱負水準 較者,影響自學能力;8.課外補習亦為影響自學能力之因素。文後並附有自學能力高低分組之學習態度之比較,和個人與社會適應比 較之統計資料。Item 由「直觀經驗」入門的數學科教學(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77-05-??) 簡蒼調Item 中學生通訊解題第二十六期題目參考解答與評析(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3-05-??)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數學科Item 中日國(初)中數學科課程標準研究之結論與建議(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76-12-??) 國民中學數學課程實驗研究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Item 國小五年級數學科基本學習成就測驗(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95-09-??) 陳昭地; 林保平; 簡茂發; 王淑真Item 七十六學年度國中數理科教學情況調查與輔導研討會(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88-0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中心編Item 日本中等學校數學科的新學習指導要領改訂簡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92-01-??) 陳俊生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