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與教學中心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29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以協作敘事取徑促進幼教師專業發展歷程之探究(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8-09-??) 張素貞 劉美慧; Su-Chen Chang, Mei-hui Liu研究目的研究者為師資培育工作者,長期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企圖在現有的幼教師專業發展方案之下,以協作敘事的方式,提供另一種促進幼教師專業發展的取徑。本研究旨在透過協作敘事取徑,促進幼教師的專業發展,探究其歷程以再概念化幼教師專業發展取徑。研究設計/方法/取徑本研究採敘事探究方法,邀請八位幼兒園教師,組成幼教師協作敘事成長團體,共同開展協作敘事取徑的幼教師專業發展歷程。本團體的運作兼重生命故事與教學故事的敘說,透過閱讀與敘說、教學難題的討論、團體的互動、對話與反思,共歷時一年半的協作敘事。研究者主要規劃與運作團體的議程、營造團體的氣氛、促發協作者敘說及引導協作者進行討論與對話。透過觀察、訪談與文件分析的方式蒐集運作歷程中的資料,並運用主題分析法加以分析。研究發現或結論本研究結果發現,協作敘事取徑啟動幼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包括教師主體性的關注、團體凝聚力的建立、幼教師身分的覺知與建構、反思性思維的運作以及協作者、研究者和專業文本三方視域的對話與交融。再概念化在職幼教師專業發展取徑的內涵為以關懷和開展生命為根基,「教師↔學習者」身分的跨越與混種,透過多重回觀、反思與解構將經驗意義化,從對話中學習,多元方法的運作方式,以及知識是藉由三重敘事發展而來,亦即不斷的反思、對話、建構與行動的循環歷程。研究原創性/價值以協作敘事取徑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實務運作,在國外的實徵研究較多,但較少運用在臺灣的幼教師專業發展中。本研究發展出適合本土學校文化與脈絡的協作敘事教師專業發展策略,可以提供師資培育者在規劃幼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與在職的幼教師專業研習課程時另一種可行的途徑。Item 校長教學視導、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關係-運用中介效果模式驗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3-06-??) 陳建志; 陳亭燏; Chien-Chih Chen; Ting-Yu Chen本研究旨在利用中介效果模式,分析國小校長教學視導、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關聯性。以往相關研究大多運用直接效果模式進行,然而,其無法解決校長如何透過知識分享,影響教師專業發展之重要議題。因此本研究採取中介效果模式,進一步瞭解其關係。本次研究係針對屏東縣國小教師進行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主要應用積差相關、迴歸分析以及結構方程模式進行統計分析。本次研究共得到兩個結論:(1)校長教學視導對教師知識分享具有正向的解釋作用;校長教學視導及教師知識分享對教師專業發展亦具正向的解釋作用。(2) 校長教學視導能夠間接透過教師知識分享的中介作用,對教師專業發展造成正向的顯著影響。Item 臺灣教師評鑑制度之分析(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07-09-??) 劉美慧; 黃嘉莉; 康玉琳Item 非制式科學教育機構對國民小學教師增能策略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1-11-??) 邱庭煒; 朱楠賢; 何雅娟; 陳香微; Ting-Wei Chiu; Nan-Shyan Chu; Ya-Jiuan Ho; Hsiang-Wei Chen本研究主要探討非制式科學教育機構如何針對國民小學教師增能需求,研擬辦理教師研習策略及方案。臺灣社會經歷了教育改革、環境變遷,期待教師專業提升並關注教師素質的優劣。非制式科學教育機構為能有效地協助教師增能,本研究特擬以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以下簡稱科教館)為例,首先對教師研習現況進行相關文獻分析;並採用問卷對北區七縣市國小自然科教師調查增能需求資料,問卷是依據文獻探討及研究所需設計而成。經資料收集分析與召開會議請專家學者提供科教館辦理教師增能相關意見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發現與會議結論,提出科教館教師增能策略方向的建議與看法,期研究結果提供其他非制式科學教育機構參考使用。Item 國小教師地質專業發展之敘事探究(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0-04-??) 賴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