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與教學中心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29
Browse
1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小人員情緒地理的研究:以校長為焦點(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4-12-??) 林明地; 梁金都; Ming-Dih Lin; Chin-Tu Liang本研究主要從情緒地理的觀點,透過參與觀察和訪談的方式,蒐集「旭日國小」成員在六項關鍵事件中互動過程的資料,以分析校長和成員之間的情緒距離形式和關係,並獲致了以下重要的結論。1. 校長和成員主要呈現道德、個人、政治、專業等的距離形式和關係,較少出現社會文化和物理距離的形式和關係。2. 校長和成員在教學事務上易於發展道德和專業距離的關係,而在行政運作上則是個人和道德與政治距離的關係。3. 校長和主任大致有接近的道德距離開係,惟與教師則有比較接近的專業和個人距離關係。4.誰的責任、建立處理原則、堅持自己立場、以對話發展共識等是構成校長和成員道德距離的主要內涵。5. 關心成員需求、忽視工作負荷、採取親切的作為、幽默的人格特質等是校長和成員之間個人距離的影響因素。6. 彈性調整的作為、審慎的權力運作、尊重教師實務的態度等是拉近校長和成員政治距離的處理原則。7. 重視教師的專業自主性、校長的支援和成員的參與、提供對話的空間等方法,有助於縮短校長和成員之間的專業距離。8. 校長和成員各種情緒距離的關係,約略有著相互影響的特質。Item 國小攜手計畫數學補救教學課程決定與教學實施之探究(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5-03-??) 徐偉民; 劉曼麗; Wei-Min Hsu; Man-Li Liu本研究採用教學觀察與訪談、問卷調查的方法,來瞭解教師在攜手計畫數學補救教學中,其課程決定與教學實施的情況。有8 位、300 位高屏地區教師分別接受觀察訪談與問卷調查。在觀察與訪談中發現,教師補救教學時,以使用概念與計算的問題為主,先進行全班例題的講解,再讓學生個別練習與進行指導,以達熟練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表示會根據學生程度來決定課程,但由於學生程度落差大,所以採用學生原年級的數學教科書為補救教學之主要內容,而學生程度的落差也讓教師在教學時感到困難。問卷調查的結果與觀察訪談的結果相當一致,約8 成左右教師表示在課程決定和教學實施上有困難,未來研究者宜針對補救課程教材與教學策略兩方面來提供現場教師的協助。Item 以結構式探究教學促進國小學生了解證據和從事論證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4-12-??) 董又愷; 林樹聲; Yu-Kai Tung; and Shu-Sheng Lin本研究旨在應用結構式探究教學促進國小學生了解證據和從事論證,同時也探究此一教學實踐上的問題與解決之道。研究採行動研究,以研究者任教的四年級三名學生為對象。授課主題為「交通工具、時間的測量」兩個單元,教學時間歷經兩個月,每週三節課。收集的資料包括「證據概念問卷、論證問卷、學習心得單、半結構式訪談資料、課堂師生對話、教師日誌」等。研究結果顯示:三位學生在教學後對「證據從何而來、證據呈現的形式、如何評估證據的信、效度、利用證據作論證」,皆有更多的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遭遇到的問題包括學生「不知道收集的資料可作為證據、不知道如何判斷證據的強弱、不知道如何利用證據證成論點」等。針對這些問題,研究者查閱資料、與指導教授討論後,修正教學。在之後的教學中,教師就不斷地提醒學生有說服力的解釋包含「證據」、「主張」和「理由」,並引導學生「說清楚」自己提出的解釋,藉此訓練學生「提出證據」及「證成論點」,學生的問題因而獲得改善和解決。Item 國小幾何教材內容之比較:以臺灣與芬蘭為例(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2-09-??) 徐偉民; 董修齊; Wei-Min Hsu; Hsiu-Chi Tung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與芬蘭國小數學教科書,在幾何教材內容呈現的異同。研究對象為晝灣康軒版和芬蘭WSOY版教科書,採用內容分析的方法,以課程目標和數學問題為分析單位,依研究者設計的分析類目,來分析兩國幾何教材目標和內容呈現的特色。研究結果顯示,在幾何教材目標上,兩國皆強調透過操作來理解幾何形體的性質;在幾何教材內容上,兩國教科書中的幾何問題都以幾何形體的辨識與建置最多;不論是在教材目標和內容上,兩國空間幾何內容所占的比例都偏低。此外,本研究也發現,臺灣幾何問題多使用圖形和文字來呈現,並意圖經由解題結果來歸納和發現幾何形體的特色或定義:而芬蘭幾何問題的呈現則以圓形為主。兩國教材中,幾何概念呈現的順序和結構大致符合van Hide幾何思考和發展的理論。Item TIMSS 2003國小二年級科學測驗試題(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5-0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科學教育中心Item 「畫」說分數倍(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8-08-??) 許嘉凌; 劉曼麗Item 「太陽經緯儀」在國小天文科學教育上的應用(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1-09-??) 鄭宏文Item 八○年代國小自然科學實驗課程研發過程之回顧(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6-07-??) 龍麟如; 謝祥宏Item TIMSS 2003國小四年級數學新試題的開發及建構反應試題診斷性編碼系統的製定(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5-07-??) 林碧珍; 蔡文煥Item TIMSS 2003臺灣國小四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5-12-??) 林碧珍; 蔡文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