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
Browse
1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灣青少年毒品犯罪率之數量分析—家庭結構與娛樂因素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21-12-??) 梁文馨; 黃麗璇; Wen-Hsin Liang, Li-Hsuan Huang本研究以「警政統計查詢網」2002~2018年縣市別逐年的總合毒品犯罪率資料,分析12~23歲毒品犯罪問題並著重家庭結構與娛樂因素之影響。實證上採面板數據固定效果模型,修正可能的估計偏誤、以兩階段最小平方法修正內生性問題,並根據結果提出可供教育現場擬訂毒品防制參考之政策,以降低學生毒品成癮問題。實證結果發現,此年齡人口占比與縣市毒品犯罪率、毒品犯罪級數均有關。其他條件均相同下,12~17歲、18~23歲人口占比分別與一級毒品犯罪率以及二、三級毒品犯罪率呈正相關。12~23歲毒品犯罪行為與特殊家庭結構有關,尤其是單親家庭;與隔代教養家庭的關係較低,且視年齡別與毒品級數而定。娛樂業家數雖與18~23歲毒品犯罪有關,然關係不大;完成大學教育與緝毒的嚇阻效果對降低青年毒品犯罪率的效果很高;家庭可支配所得與12~17歲少年(女)三級毒品犯罪率亦具正相關。本研究提出幾個政策建議之核心為:針對年齡層設定與調整毒品防制重點與方法,例如除國中與小學,也應加強關注高中職與大專校院學生單親與隔代教養之情況、追蹤瞭解高中職與大學學生休學及退學的高危險群、提高鄰近高中職及大學校院娛樂場所(特別是三級毒品)之查緝與查緝頻率,以及留意家庭收入較高家庭12~17歲學生的身心狀況與異常行為。Item 探討高雄市青少年自覺健康、身體意象及幸福感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8-03-??) 吳枚瑛; 陳香廷; 魯盈讌; 洪瑞兒; Mei-Ying Wu, Hsiang-Ting Chen, Ying-Yen Lu, Zuway-R Hong本橫斷調查研究目的在探討青少年於自覺健康、身體意象與幸福感的差異性及中介效果。本研究以分層叢集抽樣方式選取高雄市國中、高中及大學一年級共計1,129位學生為研究對象,以三種自編量表蒐集青少年自覺健康、身體意象與幸福感的現況。首先,以探索性及驗證性因素分析及內部一致性信度檢驗量表之信度與效度,再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性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不同背景的青少年在自覺健康、身體意象及幸福感的差異情形,最後,使用結構方程模式檢驗青少年自覺健康、身體意象、幸福感間相關性與預測力。本研究發現,七年級學生的自覺健康與身體意象總分顯著高於高一及大一學生,男學生自覺健康與身體意象總分顯著高於女學生,而女學生的幸福感顯著高於男學生,青少年的身體意象對於自覺健康及幸福感具有顯著完全中介效果。本研究建議融入健康教育理論與實務於各級學校和各學科領域課程與教學及各類型活動中,以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身體意象觀念及提升幸福感。Item 青少年個人特性與接觸傳播媒介型態的關聯性(資訊中心, 1976-03-??) 楊孝濚Item 家長預防措施與子女菸害知識、反菸態度和吸菸行為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4-12-??) 賴香如; 吳德敏; 邱詩揚; 李碧霞; 趙國欣; 鍾宜君; 李欣憶; 劉姿鈺父母親是影響下一代成長與發展的重要關鍵人物,父母的教養方式和督導可防範子女出現偏差行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瞭解國、高中職學生家長預防子女吸菸措施 的現況,不探討其與學生菸害知識、態度和行為間的關係。 研究者招募對建構無菸校園有興趣的宜蘭縣六所國中和高中職為調查學校,採隨機取樣抽出每校每年級2班的學生和家長為樣本。針對抽出的36班133對親子, 分別以學生和家長版結構式自填問卷為工具進行資料蒐集,有效配對問卷共計1175份,回收率為87.4%。最後,利用SPSS11.0進行複迴歸和邏輯迴 歸分析。主要發現如下: 1.學生的菸害知識答對率在七成以上;反菸態度偏正向;約19.0%的人曾經吸菸。 2.家長預防子女吸菸措施執行的情形在偶而與經常之間,其中又以管控零用錢、重視傾聽和子女教養等層面做得比較好,但在家長反菸角色學習層面上做得比較 差。 3.家長預防子女吸菸措施與學生的菸害知識無關,但與反菸態度和吸菸行為有關。當父母的預防措施做得越好,學生的反菸態度越正向,越不會成為吸菸者。 依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建議推動預防子女吸菸之親職教育,協助家長解決相關之困境,以間接降低青少年吸菸率。Item 影響臺灣阿美族青少年飲酒行為的心理社會因素(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2-12-??) 葉美玉; 黃松元; 林世華; 姜逸群過去阿美族青少年的問題飲酒行為,心理社會因素之外,涵化被認為是主要因素之一。晚近的研究發現,阿美族是臺灣原住民族群涵化最深的一支族群,相較於布農 族、泰雅族與排灣族,也是問題飲酒嚴重性較低的群。本研究旨在以209位阿美族青少年為研究對象,利用結構方程式分析阿美族青少年飲酒行為的心理社會模 式,結果發現直接影響阿美族青少年問題飲酒的主因,包括同儕飲酒行為、父母情感依附、自我效能。至於涵化概念、父母飲酒行為與自我心皆非直接的影響因素。Item 青少年藥物教育需求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0-05-??) 賴香如; 李碧霞; 李景美; 彭如瑩為建立本土化及適用於國內一般青少年的藥物濫用防制教育,本研究採 用質性研究法中的焦點團體訪談法,於八十七年十二月至八十八年一月間,以臺 北市文山區實踐國中一年級學生六十名(男、女各三十名)為對象,進行六場次、 每次一百分鐘的訪談,以了解學生對藥物教育的需求。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1.在校園和社區內,國中生使用的成癮物質以香菸最常 見,酒、檳榔、強力膠和安非他命偶爾見到。使用的原因可分為個人、家庭、學 校、同儕和社會等五類。2.為避免自己或友人染上成癮物質,受訪者會採用澄清 與強化觀念、謹慎擇友、從事正當休閒、擴充個人資訊和資源等方法。3.當友人 邀約使用成癮物質,受訪者的拒絕策略可分為直接(如:勇敢的說不、婉轉推辭等) 和間接(如:轉移或岔開話題、提供替代品、以警車鳴聲或哨音嚇阻等)兩類。4.學 校欲協助學生避免成癮物質,應兼顧硬體和環境、督導與管理、宣導教育、輔導 工作、替代性活動、教師角色模範、與家庭和社區結合等層面。受訪學生認為學 校現有的藥物濫用防制教育具有部分效果,但生活層面的內涵可再加強。5.藥物 教育需求方面:(1)課程內容應涵蓋:藥物濫用資訊(如:藥物的定義、種類、影響、 成份、功用、辨識方法、來源、製造和吸食方法等)、拒絕成癮物質的方法、相 關法律規範等。(2)建議理想授課人選包括:教育人員、政治與專業人士、有相關 經驗者、明星和公益人物等。(3)教學方法以多樣化、提供參與式與互動式的動態 化教學(如:有獎徵答、遊戲、演戲、話劇比賽等),較具教學效果。建議未來在推 動藥物濫用防制教育工作時能結合家庭、學校和社區的力量,強化生活層面相關 技能的傳授;並針對藥物濫用高危險群學生進行藥物教育需求研究。Item 青少年同儕愛滋病防治教育推廣效果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0-05-??) 晏涵文; 林燕卿; 劉潔心本研究藉著同儕團體課程訓練青少年,並以其為種子隊做愛滋病防治的 推廣。其研究共分二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進行"同儕教育者"訓練,以台北市某 私立高中64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26位為實驗組,對照組38位。第二階段則是 推廣部份,由"同濟教育者"進行對高一學生進行教導的實驗對象為253位。蒐集 到的資料進行單因子的變異數分析、共變數、t-test與質化的分析,結果發現: 1.愛滋病防治教育的介入確實可有效提昇"同濟教育者"的愛滋病知識、愛滋病 相關態度、愛滋病防治自我效能及愛滋病防治行為意向。 2.大多愛滋同濟教育者"非常同意這課程協助澄清其價值觀,及更了解人類的性 與生殖健康,及如何與他人溝通,並認為這計畫對青少年是非常有用的。 3.愛滋同儕教育者'對同校高一同學的推廣介入在愛滋病防治的推廣上得到很好 的成效。Item 青少年互動式戒菸自助手冊教材發展及介入效果之初探性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0-05-??) 劉潔心; 劉貴雲; 蔡春美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發展適合青少年使用之戒菸自助手冊,並進一步評 價運用自助手冊的方式在青少年戒菸行為的介入效果。研究過程分兩階段,第一 階段進行自助手冊的發展、設計及製作。此階段運用焦點團體訪談法及問卷調查 法,收集阻礙學生戒菸的情境因素及學生對戒菸手冊的內容需求資料。手冊初稿 完成,進行國中教師及學生預試並修改後,召開專家會議定稿。最後立意取樣143 名國中學生進行手冊滿意度評價,並根據評價結果進行手冊最後修放工作。第二 階段則採取「單組後測實驗」設計,立意取樣69名國中二年級學生,進行一小時 運用此手冊轉換而成的戒菸教學活動,並閱讀完此自助手冊後,評估研究對象在 戒菸的知識、戒菸態度、戒菸自我效能、戒菸行為意向的介入效果。研究結果發 現:運用戒菸自助手冊在介入後確能增加研究對象的菸害認知及戒菸自我效能。Item 原住民青少年飲酒的認知模式(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7-06-??) 葉美玉; 陳雅欣原住民青少年飲酒是一重要的議題。本研究旨在探討飲酒效果預期與拒酒的自我效能對原住民青少年飲酒行為的影響。本研究以分層隨機選樣,選取臺灣東部六所高 中職學校一至三年級學生,以自我填答的方式收集資料,共回收500份有效問卷。研究結果以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原住民青少年對飲酒有正向效果預期(如 降低壓力、增加自信、提升認知),在社交壓力下,最無法拒絕飲酒,其飲酒頻率亦會顯著增加。可見,飲酒效果預期與拒酒的自我效能,兩者對原住民青少年的飲 酒行為有顯著的影響。本研究結果將可作為預防原住民青少年飲酒的參考策略。Item 多元自尊構念對國中生健康促進行為之影響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6-06-??) 黃禎貞; 林世華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多元自尊對國中生健康促進行為的影響,並且分析多元自專與健康促進行為的相關結構,以作為未來健康促進行為介入與自專教育的參考依據。 本研究就嘉義縣所有國中,採分區叢集隨機抽樣方式,選取16班,共481位學生為研究對象,以青少年自尊量表與青少年健康促進行為量表為研究工具,得有效 資料458份。所蒐集的資料採用典型相關分析,並以α=.05為顯著考驗水準。 由研究結果發現,自尊與健康行為之問具有典型相關存在,其相關結構分述如下: 一、自尊越高,則越致力於健康促進行為。 二、人際能力感越高者,則越能落實人際支持行為。 三、身體能力感與生理價值感越高者,則越能落實運動行為。 四、外在認可越低與生理價值感越高者,則越能履行營巷行為且壓力管理也越好。 五、生理價值感越高者,則越能落實運動行為與營養行為。 六、內在評價越高者,則越能落實責任行為與運動行為而且其壓力管理也越好。 本文依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且對未來的研究與應用提出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