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大學生校園音環境覺知、態度及需求之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4-12-??) 董貞吟; 張家儒; 駱怡安本研究為國內首次探討大學生對於校園音環境的覺知、態度與需求之研究。本計畫以全國53所一般大學為母群體,立意選取北中南東10所不同特色的大學,徵求 各校與聲音環境相關科系或社團之同學參與焦點團體,以收集學生對於校園音環境的覺知、態度及需求之質性資料,共計進行10次焦點團體、參與人數達93人。 訪談時的錄音全數轉為逐字稿後,使用Nvivo軟體輔助編碼及分丁,結果發各除常見的自然聲外,針對該校地理位置、系所、宗教、校內環境規劃、活動特色, 也呈現各校不同的聲音特色。但深究學生對校園音環境概念普遍缺乏,當詮釋音環境時多拆解字面音義,而論及音環境的感受及需求時,因察覺力不足也只能提供部 分音源,鮮少延伸思考,亟待提升學生對於校園音環境的覺察能力及積極態度的養成。 各校普遍較常聽見自然音、交通工具聲及儀器設備聲。喜愛的音源除自祭音源外,也包括熱鬧的活動聲及下課鐘聲,較不喜愛的則以儀器設備聲及交通工具聲為最 多,此外,當提及校園音環境需求時,學生則期望校園能持續保留自然音源,亦有增加學習聲及活動音的渴望。對於校園音環境的建議,多校學生除企盼自然音與校 園環境的適當配合外,也希望舉辦各式校園音環境之體驗活動、熱鬧的音樂會或表演活動,以增添校內更豐富的音源。 研究結果歸納出的反應面向,將可作為未來編製校園音環境問卷的參考,或成為相關實徵研究的基礎,日後彙整各大學校園音環境的現況與特色,亦可作為各建構校 園音環境特色、推展「校園綠色音環境」之參考,以發展學校本位之環境教育內涵。Item 大學生減輕體重意圖之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1-12-??) 呂昌明; 楊昭慧; 王淑芳本研究以計劃行為理論為依據,驗證其在減重行為上的適切性。以78位體重過重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收集其對減重行為的信念、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 等資料。研究發現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能共同預測行為意圖(R=.732)。同時也發現某些減重信成與行為意圖間具有顯著相關,並根據研究結果對 體重過重者之減重教育提出建議。Item 大專院校學生靈性健康、知覺壓力與憂鬱之相關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5-06-??) 黃惠貞; 姜逸群本研究之目的在了解大專生的社會人口學變項與靈性健康、知覺壓力和憂鬱的關係,並探討大專生靈性健康、知覺壓力與憂鬱之相關性。母群體為中國海事商業專科 學校日間部全體學生,以普層叢集抽樣法得到研究樣本共373人,本問卷使用的三個量表為靈性評估量表、知覺壓力量表和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收集資料以次數 分佈、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差、最大值、最小值、適合度考驗、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事後比較法、皮爾森積差相關、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的交互作用和 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其重要發現如下:(1)與靈性健康、知覺壓力和憂鬱均具顯著相關性的社會人口學變項為性別、經其困擾、運動習慣和人際關 係。(2)靈性健康與知覺壓力,及靈性健康與憂鬱間均呈顯著負相關,而知覺壓力與憂鬱間則呈顯著正相關。靈性健康與知覺壓力共可解釋憂鬱總變異量的 53%,資料分析顯示在知覺壓力愈大時,靈性健康對憂鬱的緩衝效果愈好。建議:觮庭和學校應關注學生因性別造成身心健康的差異,積極培養其運動習慣;家庭 教育方面宜採開放民主之管教方式,維繫家人間的親密度;學校教育方面宜促進師生的溝通互動與親密度,並分別針對師生開設心理健康和靈性健康相關議題的課程 活動。Item 跨理論模式戒菸教育計畫介入應用於大專生之成效評價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5-06-??) 李淑卿; 郭鐘隆本研究旨在發展一套以跨理論模式為基礎的「戒菸教育計畫」,並進而探討其成效。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臺北縣某技術學院79位吸菸學生為對象,非隨機分配至 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提供以跨理論模式為基礎之團體衛生教育課程及個人化戒菸輔導,對照組則不予以任何介入。本研究介入結果:(1)確帖能伱低實驗組學 生「每日吸菸量」、肺中「CO值」、「尼古丁依賴程度」指數;(2)實驗組學生戒菸改變階段由無意圖期、意圖期改變至準備期、行動期;(3)本計畫確實能 提高實驗組學生「改變過程」得分,且和對照組學生有顯著性差異;(4)實驗組學生在「決定利益」項目和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決定障礙」介入前後則沒有差 異;(5)計畫介入確實能提高實驗組學生戒菸自我效能,且和對照組學生達顯著性差異。整體而言,本研究除了決定平衡中的障礙因素外,其他的依變榑都顯示有 良好的介入成效。Item 大學生健康生活型態與相關因素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9-05-??) 陳政友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的健康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 期能提供大學校園推動 健康促進之參考,以增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本研究採立意取樣,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四年級 學生為樣本,進行問卷調查, 結果 using 發現:(一 ) 大學生的健康生活型態整體而言是 屬中上程度。其中最值得關心的是:「運動量及避免運動傷害的知能不足」、「均衡膳食的 攝取並不理想,尤其是少揖取澱粉、甜食與油脂食物;有計畫攝取適量維生素、礦物質;每 天吃早餐等方面都有待加強」、「不關心自己的血壓」、「經常在路邊攤進食」、「未主動 吸取急救知識與技術」、「口腔衛生習慣不佳」、「經常熬夜,睡眠不足」、「乘坐汽車較 少繫安全帶」、「對築物可能產生副作用的認識不足」、「對社會活動的參與與關心不夠」 、「熬夜唸書且考試時臨時抱佛腳」、「壓抑情緒而有問題時卻不願尋求專家協助」。 (二 ) 影響研究對象健康生活型態的相關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性別」和「學系類組」,以「性別 」來說,女生在「健康生活型態總分」以及「營養」、「自我照顧」、「交通安全」、「築 物使用」、「情緒處理」等五個分項得分上都較男生為佳;以「學系類組」來說,生物類與 社會類組學生在「健康生活型態總分」以及「交通安全」、「課業」等二個分項得分上都較 數理類組學生為佳。而在「運動」與「營養」方面則是生物類組學生較社會類組與數理類組 有較好的健康生活型態。至於「家庭社經地位」這變項只與「營養」、「自我照顧」與「交 通安全」三項有關,而其中高社經家庭的學生較低社經家庭學生有較佳的健康生活型態。Item 大學校院學生環境素養及其相關因素調查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3-06-??) 劉潔心; 邱詩揚; 晏涵文; 潘瓊如; 馮嘉玉; 李恆華本研究為國科會整合型研究計畫「我國環境教育指標建構整合型研究」子計畫「大學校院」中的部分研究成果,主要在探討目前大學校院學生其環境素養之現況及其 相關因素,以作為建構指標之重要參考。本研究從全國141所大學校院中,以分層系統隨機抽樣方式選出13所校院39系所,共計收回1440份有效樣本。分 析問卷結果發現,我國大學校院學生在環境覺知、環境態競與環境價值觀上,月中上程度的表現,但在環境相關知識上仍有待加強,且在實際執行面上欠缺行動的技 巧,以致環境行動表現並不理想。而大學校院學生的性別、學習背景,以及週遭環境相關資源與政策,均為影響大學校院學生環境素養的相關因素。因此未來若欲提 升大學校院學生之環境素養,則可以透過環境教育相關課程之設置,並將教學重點放在環境技能與環境知識之加強,以促進實際環境行動之落實。而環境教育相關課 程及校園環境資源亦可列為重要之指標檢核項目。Item 大學生的健康信念、飲食相關自我效能與飲食行為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9-10-??) 黃淑貞; 姚元青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係探討個人自覺罹患疾病的可能性和嚴重性與實行良好飲食行為可能得到的利益和障礙及實行的自信心與個人飲食行為的相關。母群體係某國立大學日間部八十二學年度註冊之全體學生共5241人,以分層系統抽樣方式抽取505位樣本從事問卷調查。結果發現:(一)、大學生飲食行為未臻理想:「吃宵夜」與「吃零食」的情形甚為普遍,「吃糙米飯、全麥食品」頻率較低,「喝含糖飲料」、「吃口味較鹹食物」、「添加調味料」及「吃油炸食品」等頻率較高。(二)、性別因素與攝取良好飲食行為有顯著相關。(三)、自覺可能罹患疾病和自覺實行良好飲食行為可得到的好處及可能阻礙以及實行良好飲食行為的自信心均與攝取飲食行為有顯著相關。研究者並對培養大學生飲食行為之教育介入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