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The Accrediting System and Its Impact on Finance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82-06-??) 陳樹坤
    美國的大專認可制度是一種十分特殊的管理大專院校品質的制度,它不同於一般國家多半由教育部管理學校,而是由同性質的或同地區的大專院校自行結合而成的民間學術團體負責評鑑學校,並對認為能達到一定水準者予以認可,凡經認可之學校即可加入為該認可組織或機構之會員,此種制度即謂之認可制度。這種制度的實施對於美國高等教育機構具有相當大之約束力,特別在提高學校素質方面貢獻尤鉅。本文之主旨即在探討美國不由聯邦政府或州政府負起管理學校品質之責,而由民間組織的學術團體主其事之原因為何;又此等民間認可機構如何發揮其功能及其對美國高等教育機構經費方面之影響如何,亦為本文研究目的之所在。本文之內容大要包括下列數點:第一,探討認可制度之意義與性質,特別著重在認可制度之非官方的自願性性質之探討;第二,探索認可制度的起源及其發展,對認可制度的發展史作一系統的敘述;第三,探討各認可組織實施學校認可時之步驟及其所使用之標準;最後,探討認可制度的實施對於高等教育機構的經費方面所發生之影響如何。本文之研究,除對美國大專院校認可制度之輪廓作一概括性之敘述外,特別著重於此一制度之特質與功能之分析,其能對此制度之精神與價值有一深入之瞭解。本研究之結論主要有下列兩點:第一,美國所以形成山民間組織自行管理高等教育之認可制度的原因,一方面固係政治制度所使然,最主要的乃受保障學術自由,不使政治干預學術之傳統影響所致。第二,認可制度對於學校爭取校外經費補助及校內經費分配合理化、公開化均有其積極之作用。由於認可資格的有無,關係著學校申請聯邦政府及各種基金補助的機會,在一九八0年代大專院校普遍處於招生不足、經費短絀之情形下,各校為生存計,無不力求獲得或確保其認可資格,因而認可制度對於高等教育機構素質之提高貢獻至鉅。
  • Item
    影響國小學童科技創意發展的因素之量表發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5-10-??) 葉玉珠
    本研究基於創意發展的生態系統模式,嘗試編製三份影響國小學童科技創意表現的量表-「國小學童科技創意發展個人因素量表」(IPF-PTCD)、「國小學童科技創意發展家庭因素量表」(IFF-PTCD)以及「國小學童科技創意發展學校因素量表」(ISF-PTCD)。本研究以量化的驗證取向來編製量表,即以大樣本的創造力測驗分數來篩選能區辨高低創意的題目,之後再進行信度及效度考驗。本研究的參與者包括2166 人位國小四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童;主要的測量工具包括初編的IPF-PTCD、IFF-PTCD、 ISF-PTCD 和葉玉珠(2002)編製的科技創造力測驗。研究發現,所編量表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而且量表中的因素之間也都具有中度到高度的相關。此外,所編量表也具有良好的建構效度,而且能有效區別高低創意的學童。IPF-PTCD 包含四個因素、 IFF-PTCD 包含二個因素、ISF-PTCD 包含四個因素。
  • Item
    影響科技與資訊產業人員創意發展的因素之量表編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0-10-??) 葉玉珠; 吳靜吉; 鄭英耀
    本研究的目的在根據訪談結果,編製三份影響科技與資訊產業人員創意發展的因素之量表-創意發展個人特質因素量表(IPF-CD)、創意發展家庭因素量表(IFF-CD)以及創意發展學校因素量表(ISF-CD)。本研究量表預試的參與者為283位科技與資訊產業人員,所使用的資料分析方法包括內容分析、Cronbach's α內部一致性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t考驗、次數分配及描述統計。研究發現所編製約三份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IPF-CD包含九個因素,各因素的Cronbach's α係數為.64~.89,總量表為.95;IFF-CD包含二個因素,其Cronbach's α係數均為.80,總量表為.83;ISF-CD包含一個因素, 總量表的Cronbach's α係數為.87。在效標關聯效度方面,三份量表的分數均與參與者自認為有創意的程度有顯著相關,rs依次為 .51、.18、.23,ps<.01。
  • Item
    美術教育在學校課程的重要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87-06-??) 鄭禎祥; 陳肆明
    本文係鑒於美術教育向來在中小學課程裡佔據不重要的地位而從哲學、歷史觀點探索、分析。視覺藝術在學校教育應扮演的角色。全文引證哲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教育學家們的理論觀點探討,並配合藝術的本質,企圖為學校美術教育建立一理論體系。在藝術本質上把握形式、技巧、感官和表理性。在人知本質上把握住了知性、感情性、社會性、美學性、精神性與生理性。當代有艾斯納( Eisner),邁克( Michael)的學術理念來證明學校教育課程需包括視覺藝術的理論基礎。視覺藝術必定要在學校普通教育中建立鞏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