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 Item
    臺灣地區政府機關與公營事業機構實行菸害防制法現況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4-12-??) 黃淑貞; 黃松元; 蔡善璞; 洪文綺
    本研究目的為了解菸害防制法在臺灣職場實施的情況及其成效,包括員工對菸害防制法的了解、是否免於受到二手菸的危害,如感受到職場內吸菸情形減少、對不法 吸菸行為是否會加以勸阻、吸菸者是否因法令實施改變吸菸行為、以及員工對菸害防制法的評價以及認為機關內實施的有效性。研究採取郵寄問內,由工作於政府機 關或公營事業單位的員工自填並寄回。問內回收1107份,回收率達61.5%,其中非執行菸害防制業務的員工佔766份。研究結果發現,菸害防制法在政府 機構的執行情形最成功的是張貼禁菸標示,但是在溝通說明教育方面切實做到的比率卻較此為低,只有七成五。執行禁菸不甚徹底,超50%的員工知道有不法吸菸 的情形,但卻只有7%知道機關被稽查人員開罰單。絕大多數的員工對法令內容不甚清楚。不到1/3員工認為職場內同事因法令規定愈明確嚴格,機關內的員工愈 感受感到吸菸者行為的改變以及能勸阻不法的吸菸行為。吸菸者目我報告菸害防制法實施後,40%的吸菸者減少吸菸量,8%嘗試戒菸,48%的吸菸者沒有改 變,行為的改變和執行方式嚴格與否為不相關。非吸菸者對法令的評價較吸菸者高,但較不覺得菸害防制法在其任職機關內實施成功。法令規定愈明確嚴格,愈對吸 菸者造成心理上的壓力。研究者建議在機關內加強菸害防制法的溝通教育和禁菸的稽查以及機關執行法令應明確徹底,未來研究應擴及其他職場不對吸菸行為用較直 接的測量方法並輔以生物測量的方式。
  • Item
    我國大學通識生死教育課程設計之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6-06-??) 吳美宜; 黃松元
    本研究旨在建構我國大學通識生死教育課程設計的基本構面與內涵。首先根據國內、外相關文獻,探討有關生死教育課程設計原則,同時歸納整理我國二十七所大學 通識中心於網路公佈的生死教育課程實施現況後,研擬「我國大學通識生死教育課程設計之基本內涵」德懷術問卷初稿。研究採德懷術研究法,邀請二十八位生死教 育專家學者組成的德懷術專家群,完成來回三次之Delphi問卷調查。 根據研究發現,歸納出下列結論:大學通識生死教育課程設計包含七大基本構面,即:開課方式、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活動、教學評量、教學資源及師 資。其中開課方式應考慮「選修/必修」、「學分數」及「單獨設科/融入式教學」等共有五項層面,教學目標上應涵蓋「知識、資訊分享」、「情意、信念、態度 與價值澄清」及「技能、技巧與調適行為」三大層面,共有十四項內涵“教學內容可區分為「死亡的本質及意義」、「對死亡及瀕死態度」、「死亡及瀕死的處理調 適」及「特殊問題的討論」等四大層面,共有十八項內涵。教學方法與活動共十五項內涵。教學評量包括「認知層面」、「情意層面」及「技能層面」等三大層面。 教學資源方面則分「選擇生死教育教材原則」及「教學資源種類」二大層面。而教學師資方面分「認知」、「情意」、「技能」三大層面,共有二十項內涵。最後根 據結論,分別針對大學通識生死教育課程設計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影響臺灣阿美族青少年飲酒行為的心理社會因素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2-12-??) 葉美玉; 黃松元; 林世華; 姜逸群
    過去阿美族青少年的問題飲酒行為,心理社會因素之外,涵化被認為是主要因素之一。晚近的研究發現,阿美族是臺灣原住民族群涵化最深的一支族群,相較於布農 族、泰雅族與排灣族,也是問題飲酒嚴重性較低的群。本研究旨在以209位阿美族青少年為研究對象,利用結構方程式分析阿美族青少年飲酒行為的心理社會模 式,結果發現直接影響阿美族青少年問題飲酒的主因,包括同儕飲酒行為、父母情感依附、自我效能。至於涵化概念、父母飲酒行為與自我心皆非直接的影響因素。
  • Item
    機車安全教育對交通事故傷害防制之實驗性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5-12-??) 張彩秀; 黃松元
    本研究旨在探討機車安全教育介入對大學生交通事故傷害自覺易感性、嚴重性、安全騎機車行為自覺利益與障礙、安全騎機車之自我效能與行為意向之成效。研究採 準設計,以中部某科技大學學生為樣本,共計228人。其中實驗組有122人,對照組有107人,實驗組進行課室3週6小時的「機車安全教育計畫」,對照組 則未提供任何教育介入。於介入前,兩組皆施予前測,以作為學習評量之基礎。教育介入完成後立即施予後測,以了解該介入計畫之意即或效果,並於六個星期後進 行後後測,以了解延宕效果。資料分析採用次數分配、平均值、卡方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與單因子共變分析等方法來進行各項假設之考驗。研究所獲致之結論如 下:立即效果方面,兩組控制在前測相同的情況下,實驗組在事故傷害自覺易感性與嚴重性、安全騎車行為自覺障礙與自我效能方面明顯優於對照組,即機車安全教 育在改善交通事故傷害自覺易感性與嚴重性、安全騎車行為自覺障礙與自我效能方面具有立即的效果,但六大依變項之延宕效果則不顯著。另外參與實驗介入的學生 九成以上為教學活動有實際幫助並且未來值得推廣。
  • Item
    臺東縣社區健康營造推動的現況與困難之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3-12-??) 陳毓璟; 黃松元
    本研究是以臺東縣社區健康營造主要推動者為對象,來了解在一個缺乏社區資源、種族多元的縣市,社區健康營造的政策會有怎樣不同的推動情形與困難。並以深入 訪談的方式收集資料,共計訪問32人,研究結果發現: (一)臺東縣社區健康營造中心主要由衛生所和醫院所承辦。衛生所往往因為社區沒有其他合適的團體,而在衛生當局的鼓勵之下來承辦。醫院則為了傳播醫院的形 象, (二)推動的策略首重衛生所人員能力的提昇,社區有限資源的整合。強調從文化傳統切入,以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結合健康與經濟產業來推動。重視民眾對健康 的自覺與自決,並且強調創造性與永續發展,重視辦理衛教宣導活動與健康講座,並且鼓勵青少年與公務人員擔任自己社區的志工。 (三)推動的困難除了健康議題本身難以成為社區的優先議題以外,主要與其縣內原住民人口多且原住民健康問題的複雜性,以及社會資源的不足有關。此外政治派 系的鬥爭、原住民菁英壟斷資源、營造中心承辦人員時常更換、認知與執行之間能力的落差,以及政策規劃單位對於社區健康營造計畫的規劃與管理的不善所衍生的 問題等。 臺東縣民眾的健康問題與經濟的不足,和原住民的社會文化結構有關,很難只從健康問題的單獨營造而改善。應該從健康政策面,進行中央跨部會相關經費的整合, 權力下放但增強地方所不足的能力與經費著手。深入了解健康對原住民的意義,並且加強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與志工的運用與培訓。
  • Item
    醫院病人接受抗生素團體衛生教育成效之評估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6-06-??) 張德明; 李杰年; 楊順晴; 張博彥; 謝正源; 黃松元
    近20年來的研究顯示,醫院常有過度使用抗生素的情事,因此如何降低抗生素的不當使用,已成為各國及台灣政府應注意的項目之一。本研究目的為評估醫院病人 接受抗生素團體衛生教育後,其對抗生素認知改變情形。本研究以參與團體衛教之466位門診病人為研究對象,並以一15題之試卷進行團體衛教實施成效之評估 “結果顯示,於醫院門診實施團體衛教後,研究對象對抗生素的瞭解由前測的9.5分(總分為15分),提昇至後測的13.8分,每題的平均分數都有提昇,且 以Paired-Samples T Test檢定其均達統計上顯著差異(p<0.05)。另由因素分析確定「保健觀念」、「效果」、「遵從用藥」與「使用習慣」等四因素之適合性後,再 將研究資料依此四分類進行歸納,發現雖然衛生教育的介入確可提升病人對抗生素認知,且皆達到統計學上顯著水準(p<0.05),但在使用習慣因子部 份提升的幅度較小。同時,由本次研究可知,國內病人對「抗生素」這個名詞已不陌生,但觀念仍非完全正確,故建議未來應持續加強病人衛教宣導,使所有病人都 能具有充分的知識,再輔以醫療上的管制措施,當可減少國內抗生素濫用事件的發生率。
  • Item
    醫院防治SARS措施對院內感染控制的影響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5-06-??) 張德明; 林聖雄; 彭銘業; 蕭仁良; 黃松元; 黃乾全
    目的:本研究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防治工作對院內感染的影響。 方法:收集2002年至2004年5-7月北部某醫學中心住院病人院內感染資料,病人數分別為14,298人(2002年)、9,922人(2003年) 及16,362人(2004年),感染人次數分別為366人(2002年)、328人(2003年)及476人(2004年),並分析其差異。 結果:SARS以前之院內感染率為2.56%,過後則為2.91%,與SARS流行期間3.31%比較均達統計之顯著意義(p<0.01),隔離病 患的感染率則在SARS流行期間比非SARS期間均低,感染部位均為泌尿道感染最高。非SARS流行期間以S. aureus菌株數佔率最多,流行期間為P. aeruginosa。 結論:SARS期間的防治措施對院內感染的控制有正面助益。 建議:確遵勤洗手、無菌通及消毒、與隔離措施的實施。
  • Item
    臺北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之自我概念、親子適應及友伴關係與其吸菸行為之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0-05-??) 馬藹屏; 嚴道; 黃松元; 陳政友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了解臺北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之自我概念、親子 適應及友伴關係與其吸菸行為與其間之分佈、關聯性及區別性等各種關係。 本研究以八十六學年度就讀於臺北市及臺北縣各國小五年級及六年級之全體學 生為研究母群,抽取二十二校為樣本學校,於每一樣本學校之五年級及六年級中 以隨機抽樣法各抽取一班,以該班學生為樣本進行問卷調查,以自編之調查表為 研究工具,計得有效調查表1500份。 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吸菸者佔2.9,包括幾乎每天吸菸者(0.3)、偶爾吸菸者(0.5)及過去經常或偶爾 吸菸,但現在已不再吸菸者(2.1);非吸菸者佔97.1,包括曾經嘗試過,但現在已不 再吸菸者(15.5)及從來沒有吸過菸者(81.6) 二、整體而言,受試者有正向之自我概念、尚佳之親子適應及良好之友伴關係, 惟自我批評傾向較高。 三、受試者之社會人口學變項中,計有性別、父親教育程度及父親所從事的行業 等三個變項與其是否為吸菸者之間有顯著之關聯性。 四、受試者之社會參考團體是否吸菸與其是否為吸菸者之間均有顯著之關聯性。 五、總自我概念、親子適應及友伴關係對受試者是否為吸菸者之區別力分別為 2.2、1.3及0.7。
  • Item
    臺北市社區健康營造推動的現況與困難之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3-06-??) 陳毓璟; 黃松元
    本研究是以臺北市社區健康營造之主要推動者為研究對象,以了解目前社區健康營造推動的現況與困難,作為社區健康營造政策推動的參考。以質性研究方法,面對 面深入訪談方式收集資料。共計訪問臺北市衛生局所與社區健立營造中心主要推動者三十人,研究結果發現: (1)非營利性的民間組織基於組織宗旨與社區健康營造的目的相符,以及因可獲得經費補助而承接這項計畫;營利性的機構則基於業務的行銷與機構形象的建立而 承接。 (2)有一半的衛生所不認同社區健康營造的計畫,逃避由衛生所本身來推動這項業務,並且質疑社區健康營造中心所能夠發揮的功能。 (3)臺北市衛生局以健康城市的策略來推動這項工作;營造中心的推動策略包括成立推動組織、尋求社區關鍵人物的支持、建立學習的團隊、落實健康的生活、進 行志工招募、訓練與服務、進行社區評估和健康診斷、整合社區的資源、推動健康活動、進行衛教宣導、建立永續發展的模式等。 (4)推動的困難主要在於衛生所的被動態度、健康非優先議題、社區的不支持、衛生署對計畫的規劃與管理不周全、都會社區的型態不易推動、志工的管理不易、 推動者的專業能力不足與特質不適任推動、缺乏辦公與活動場所、社區資源無法整合等。 (5)主要推狀者對於社區健康營造畫的建議,包括整個計畫重新加以檢討並作完整的規劃;檢討政府在此計畫中應扮演的角色,並從衛生行政機構本身先進行營 造;進行營造中心的成效評估;容許各地方有不同的推動模式;建立促進衛生所與營造中心的互動的機制;培訓退休醫護相關人員參與;以及進行媒體行銷等。 社區健康營造的理念受到大多人的肯定,只是都市社會異質性高,做法上需要更開放多元,更需要加強行政機關內部與營造中心之間的通。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並 從衛生行政機關內部先進行改造。
  • Item
    某社區民眾糖尿病篩檢中血糖值與糖尿病高危險因子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探討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5-12-??) 陳敏麗; 黃松元
    本研究為橫斷性相關性研究,探討於糖尿病篩檢中由醫師診斷疑似糖尿病需門診追蹤之比率,以期早期發現隱藏的糖尿病患及其影響血糖過高之高危險因子與健康促 進生型態間相關性的探討。收案時間為民國91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舉辦糖尿病篩檢之動。收案條件為參加北部地區某區醫院糖尿病篩檢之20歲以上成 人、未懷孕,經個人意願同意參與本研究之個案,共352人。本研究結果,男性疑似糖尿病者比率高於女性。以年層來看,年齡愈大,疑似糖尿病的比率愈高。以 卡方檢定血糖值與各變數間之關係時,發現性別、年齡、喝酒、吸菸、血壓、糖尿病家族史等變項具統計意義(p<.05),以複邏輯式迴歸分析時,糖尿 病家族史、高血壓、年齡、吸菸等高危險因子依序與血糖值偏高具有顯著性相關。「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整體總分,及分量表個別總分,皆與「血糖值」呈現負相 關,即健康促進生活愈差則血糖值愈高;其中「壓力處置」的相關性最大(-0.463,p<.001),其次為運動休閒 (-0.399,p<.001)。由此研究建議民眾於平日應注意自己的壓力調適及適當的運動,以預防罹患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