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青少女運動行為探討(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5-06-??) 黃淑貞; 洪文綺; 劉翠薇; 李秋娓本研究旨在了解青少女運動行為的現況以及影響因素,以跨理論模式為主要架構,進行焦點團體訪談,並探討跨理論模式中各變項對其運動行為的情形。以臺北地區 兩所國立大學一年級女學生為對象,於民國九十二年十月至十一月間在A校及B校分別進行三場焦點團體訪談,場參與為大學一年級女學生約15名,共計有100 人參與訪談。訪談後,將每場焦點團體對話錄音肉容轉錄成逐字稿,依討論主題訂出分類標題,策此發展分類架構。再依字句意義予以編碼,進行內容分析,歸納出 資料中的概念、主題與類型,藉以整理訪談對象的意見與論述。訪談內容經反覆詳細討論而加以歸類,兩個編碼者的內 容一致性達0.91。青少女運動行為歸納出經驗、知及行為面向。青少女對於有益身體健康的運動行為定義認知,仍有待加強;受訪者是否從事運動與其參與運動 的感覺、過去運動經驗、興趣及學校活動要求有關。造成青少女不運動的主要的障礙因素,可分成生理性、心理性、社會性與跑境等層面,其中又以心理性障礙如: 懶惰、怕曬黑或流汗、擔心形象受損,最令青少女困擾,成為不運動的主因。對於跨理論模式的驗證上,八個階段改變方法在此次焦點團體中有提及,值得再進一步 探討其應用。研究者針對研究發提出多項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並以本研究作為發展介入資料庫的參考。Item 臺灣北部三所國立大學一年級女生運動分期行為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6-10-??) 黃淑貞; 洪文綺; 劉翠薇; 李秋娓本研究旨在比較不同運動分期青少女在社會心理變項及改變方法的差異。以臺北三所大學一年級女生為對象,共發出695 份問卷,回收686 份(回收率為 98.7%)。以頻率分佈、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進行資料分析。結果發現:準備期的學生最多,其次為行動期及維持期。不同運動階段學生各變項得分有所差 異,後階段(行動期、維持期)學生各項得分顯著較前階段(無意圖期、意圖期)者有利於身體活動。自我效能顯著預測所有階段的身體活動。後階段身體活動的顯 著預測因素是教師支持,較前階段影響因素為反制約,階段改變策略的適用性和原理論不完全符合。未來應蒐集本土性資料作更多驗證。建議在應用跨理論做運動行 為研究,可將改變階段歸併簡化,並將運動改變方法重新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