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傳播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3

歷史沿革

民國42年2月

政府遷台後為實施國家建設亟需技術人力,仍將初高中職校改制為單位行業教育,在美國國際合作總署之資助下,由當時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設立工業教育學系,初設機工、木工、電工、圖文 (印刷) 工廠,聘請顧柏岩先生擔任系主任,自民國四十二年二月,開始招收第一屆新生,為培育印刷職業教育師資,不定額招收高職印刷科畢業學生,施以印刷師資專業教 育及工藝科「圖文工」師資之培育。

民國50年8月

工教系分別招收工職組及工藝組兩個班,工職組招收高工畢業生,專為培育工業職業學校師資,內有一組獨立招收印刷科畢業生一至三名,施以印刷學程專業教育,並為高中工藝科目培育圖文傳播科目之專業能力。

民國67年8月

工教系教學內容整合為:

機械職業教育組

電機、電子職業教育組

傳播設計教育組

其中圖文傳播定額招收學生五名,至民國八十四年增招至十五名。

民國84年

在許瀛鑑教授規劃,提出圖文傳播組獨立設系之申請,經教育部批准成立「圖文傳播教育學系」,隸屬教育學院,籌備於八十五年八月招生授業。 民國八十四年十月份,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4年10月

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5年8月

提供

四技二專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屬印刷出版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大學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為影像傳播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民國87年9月

教育部核定師大成立科技學院,本系由教育學院改隸科技學院;並再更名為圖文傳播學系,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至六年,至少應修完128學分。專業必修含 蓋印刷出版、影視傳播、電子傳播等領域。公費生尚須多修習26教育學分,畢業及獲得本科准教師資格 ,並在相關學校試教一年後取得教師資格。

民國88年7月

教育部核准籌備研究所碩士課程,並定於八十九年三月分印刷出版科技組與影像傳播科技組兩組招生,九月正式上課。研究所修業年限二至四年,應修完32學分,並選各組專業學程的必修課程才能撰寫學位論文,畢業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89年

千禧年為本系第一屆畢業生完成大學部學業,並為研究所首屆新生入學之雙喜年。

民國89年7月

教育部核准研究所碩士班招收「印刷出版科技」與「影像傳播科技」兩組學生。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94年

教育部核准開設「圖文傳播在職進修專班」。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現在

本系現有專任教師 10 人, 計教授 6 人;副教授 1 人;助理教授 2 人;講師 1 人。

學士班學生共計約 180 人。

碩士班學生約 176 人 (含碩士在職專班 103 人)。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4
  • Item
    圖像化QR code之微結構對於辨識率之影響
    (2021) 劉幸芝; Liu, Hsing-Chih
    QR code (Quick Response code) 為現代常被使用於廣告行銷、消費支付和倉儲管理的媒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的審美標準也日益提升,在這個著重於美學行銷的社會中,經過美化並具有安全性的圖像化 QR code 更是受到青睞。而因為在印刷時會產生網點擴張現象,導致QR code中的白色資訊點被遮掩產生次模塊辨識錯誤,進而限制QR code的最小印刷尺寸以及影響解碼率。為了解決此問題,本研究將雙重加密圖像化QR code的微結構中的黑色次模塊縮小,讓其在進行實體輸出後,降低網點擴張對解碼率的影響,使能夠輸出更小的尺寸,連帶提升圖像化QR code的使用品質。本研究利用半色調資訊隱藏技術生成圖像化QR code,首先將一個帶有外顯訊息之QR code與圖像結合形成半色調圖像化QR code。將內藏QR code之資訊以codeword為單位,避開圖像之中心置於圖像化QR code四周位置。之後將產生的圖像化QR code的黑色次模塊予以不同程度縮小,並輸出不同尺寸後,將其掃描並進行錯誤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此方法將圖像化QR code之黑色次模塊進行一定程度的縮小後,能降低次模塊辨識分析中的次模塊錯誤數量,相同輸出尺寸下將黑色次模塊適當地縮小亦使codeword錯誤率降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除了有效降低印刷輸出的半色調雙重加密圖像化QR code次模塊錯誤及codeword辨識錯誤率外,亦能在印刷輸出成更小的尺寸下,仍能夠解碼出具有防偽功能的雙層QR code,使圖像化QR code在輸出後的應用更為多元,此方法可應用於傳統及圖像化QR code之實體輸出。
  • Item
    圖像化QR code結合動態遮罩應用於影片之技術探討
    (2021) 鄭晴方; Cheng, Chin-Fang
    QR code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雖隨處可見,但大多用於平面影像,將影片結合QR code則相對少見。現今QR code應用於影片中的方式不甚美觀,將QR code直接覆蓋於影片中,不但會佔用畫面的一部分,更會阻擋閱聽人對影片內容的接收。為改善上述情形,本研究將三種不同內容之原始影片結合動態遮罩並進行羽化,利用資訊隱藏結合誤差擴散法之QR code植入技術,生成視覺更美觀的圖像化QR code,且調整圖像化QR code於影片中出現的時間;利用峰值信噪比 (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 評估不同圖像化QR code出現時間以及不同遮罩變化速度對影片品質的影響,並藉由問卷調查動態遮罩是否影響閱聽人對於圖像化QR code之察覺;最後使用智慧型手機測試各個檔案之掃描解碼時間。實驗結果顯示,本研究成功提出影片結合動態遮罩並植入圖像化QR code,藉由遮罩改變與調整QR code出現時間,使QR code不會持續出現而干擾畫面,但仍可讓閱聽人知道畫面可進行掃描,且能夠使用一般智慧型手機穩定掃描解碼。由PSNR評估後可得知,本研究提出之影片品質仍保持在人眼可接受之範圍,問卷調查中得知遮罩能降低閱聽人對於QR code Finder Pattern的察覺。研究提供未來影片製作上有新的趨勢,並且能廣泛應用於電視節目、廣告、網站等各平台,進行商業加值應用。
  • Item
    圖像化二維條碼於影音多媒體之整合應用研究—以音樂傳播為例
    (2020) 黃宣碩; Huang, Hsuan-Shuo
    近年來,訊息傳播方式逐漸由類比走向數位化,音樂方面之傳播也不例外,故透過跨媒體間結合科技來有效傳播內容給閱聽人也是一個重要課題。QR Code 是連接虛擬及真實世界的介面,但其美觀程度仍有精進空間,故本研究將 QR Code 美化並融入於影片中。本研究藉由誤差擴散法將 QR Code 資訊隱藏於三 部常作為音樂傳播之載體影片之角落區域, 並對其「數位檔」及「顯示後再取 像檔」進行讀取及辨識錯誤分析。結果顯示可成功將圖像化二維條碼應用於影片 達成美化及掃碼讀取 QR Code 內容以進行加值應用,也得知較暗影像內容之 QR Code 辨識率會較差,應用時宜避免,並發現「數位檔」及「顯示後再取像 檔」之影像解碼錯誤趨勢有一致性。本研究之結果可使未來 QR Code 在影片的 整合應用得以更快速及方便,未來在產業應用有發展潛力,不僅是幫助音樂傳播, 更是為所有形式之內容傳播開創新的方向與價值。
  • Item
    以改進式半色調技術隱藏兩個二維條碼之研究
    (2019) 阮奕維; Jaun, Yi-Wei
    科技發展帶動了網路與現實世界巨大的變化,而二維條碼中的QR code (Quick Response Code)已成為了連結兩者間的重要渠道,扮演廣告行銷、交易支付和資訊認證等角色。傳統QR code只有黑白資訊點,無法從外觀上判別內容又容易被複製,因此為了資訊的保護與方便判讀性,如何加強二維條碼的安全性與美觀性也被全世界研究者所重視。因此本研究希望可以製作出改進過去半色調技術的雙重加密二維條碼,並增加其美觀性及進行辨識分析。為此,本研究將使用半色調資訊隱藏技術於二維條碼中,藏入第二個QR code,將外顯第六版41x41個模組(modules)的圖像化二維條碼,另內藏一個第四版有33x33個模組的二維條碼。內藏第四版的二維條碼的codeword資料藏在圖像化二維條碼周圍的字碼(codeword)中,較不會影響到二維條碼的中央重點區域,更加提升其圖像品質。圖像化二維條碼中的每個模組(module)分割成 3x3 次模組(sub-module),先將外顯的41x41二維條碼資訊藏於3x3次模組的中間位置,而隱藏的33x33二維條碼codeword資訊則使用鑰匙(key)所產生的隨機亂數(pseudo-random number),藏在其他8個次模組的其中之一,而剩餘的七個次模組則是配合演算法來表現原始圖像的階調。為測試解碼效果,將圖像化二維條碼輸出成四個不同大小後,再掃描以進行資料判讀,內藏的二維條碼則是經過重組後還原成原始QR code。研究結果顯示,所推出之改進式的雙重加密二維條碼之影像品質較佳,影像辨識錯誤率則是發現二維條碼之尺寸越大錯誤率越低,越小則越高。以本研究生成的圖像化二維條碼除了雙重隱藏資訊效果佳外,還能達成防偽功能,且更為美觀,也可以應用在需要兩階調影像之各式圖像產品,以提高雙重加密二維條碼的附加價值。
  • Item
    以正交線網浮水印為基礎之個人化郵票設計之研究
    (2012) 呂亞鴻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透過正交線網浮水印加密設計,應用於個人化郵票設計中。藉由正交線網加密技術,針對圖像的亮部及暗部進行調整與修正,並透過數位半色調技術,將連續調影像分別轉換為水平及垂直線網影像,另將隱藏的資訊透過邏輯運算合成新的影像,讓隱藏資訊的網線瑕疵更少且不影響人眼辨識,達到個人化郵票設計加密效果。使用者並可使用光學輔助儀器(光柵板)於模擬輸出之浮水印上進行解密以呈現隱藏訊息。本研究的個人化郵票設計能夠達到資訊隱藏的功能,並兼具美觀性及創新性,提昇個人化郵票等有價證券之附加價值。
  • Item
    個性化浮水印嵌入個人化郵票之合成技術
    (2011) 黃睿騰; Huang, Jui-Teng
    本論文利用個人化郵票做為載體,選出其中的青色版做為實驗用區域,將個性化浮水印圖像隱藏在內,以達到個人資訊隱藏於個人化郵票之目的,過程中設計合成技術以利網點加密形成個性化浮水印。方法為以數位半色調技術製作網點背景,在背景範圍內所選取的網點是同步性位移,選取邊框與背景網點位移後即產生加密浮水印。再利用本研究的程式批次產生隱藏的浮水印圖像資訊,可提高製作多樣化隱藏內容的獨特性,並減少網點位移後由肉眼觀看的不連續瑕疵,讓圖像看來愈加平順美觀。研究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榮獲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作為郵票設計主題,將個人姓名隱藏於郵票附箋,藉以向臺灣師大默默辛苦付出的教職員生致敬,提高郵票本身的收藏價值,亦具有個性化輸出及文化創意之加值應用。
  • Item
    紅外線浮水印嵌入個人化郵票之研究
    (2010) 呂章誠; Chang-Cheng Lu
    圖文複製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非法複製與偽造的氾濫,安全文件常會應用浮水印技術加強其安全性,個人化郵票是使用者可參與設計之有價證券。 本研究應用紅外線浮水印加密技術,將資訊嵌入於個人化郵票中。在紅外光線下,黑墨因為含碳黑物質,會吸收紅外線光,而青、洋紅、黃色墨則在紅外線下呈現透明之光學特性,以數位過網演算製作出不同線數之調幅網點所混合成的中性灰底紋,並將資訊隱藏其中。利用校正導表,以系統性的方式,找出隱藏紅外線浮水印的最佳匹配參數,另結合網點位移概念,隱藏其他資訊。將紅外線浮水印嵌入個人化郵票後,利用紅外線攝影裝置進行偵測並對浮水印解密還原。 實驗結果顯示,利用校正導表找出隱藏紅外線浮水印的最佳匹配參數,並成功製作出有紅外線浮水印之個人化郵票,且對浮水印解密還原,使個人化郵票能有二維條碼功能,且具有一般郵票的外觀,達到兼具美觀與實用性。
  • Item
    以改進式區塊加密技術應用於可燒錄光碟之全像影像數位浮水印
    (2008) 朱恭麟
    由於電腦資訊科技的突飛猛進,今日電腦的運算能力已非常強大,足以處理許多複雜的數學計算,再加上光碟燒錄器材的普及,近年來有學者利用電腦演算產生全像圖的技術(computer-generated holograms, CGH)將全像圖案燒錄於光碟片上,而光碟導溝以及燒錄點間距之數量級與光波的波長相當,因此當光線照射於光碟片資料面時便會產生彩虹般的繞射現象而形成全像圖案。此外為了提高光碟片多重防偽的效果,亦有學者結合區塊加密技術以及光碟燒錄全像技術將一數位影像經由區塊加密演算法加密後燒錄到光碟片上,再透過光學取像系統將影像擷取並且解出其中的隱藏資訊,且光碟片上之全像圖案無法透過光碟對拷的方式進行複製,因此光碟片本身除了儲存資料外,也藉由本研究技術增加了版權保護的效果。 本研究更將此技術應用於DVD可燒錄光碟片上,由於DVD可燒錄光碟的燒錄密度大於CD-R,因此在固定儲存面積下,DVD可以儲存更多的資料,如此可以增加使用上的彈性。而以往的技術僅針對局部的影像進行加密,經本研究改進後將加密的範圍擴展至整張光碟片上之全像底紋,另外透過調整區塊的高斯分佈以及隨機雜訊之參數,便能使加入的區塊呈現不同的面貌,使得加密過後之光碟片除了具有版權保護的效果外,在視覺上也可以更加美觀。 最後本研究將數位設計稿與拍攝後之影像進行分析,找出兩者間的轉換關係,以提供未來使用者在設計全像影像時更加方便。
  • Item
    網點位移雙重加密應用於個人化郵票之研究
    (2009) 蔡致邠
    本研究提出了一種以數位半色調及網點位移概念為基礎的雙重加密技術,此技術應用於個人化郵票設計可達到數位浮水印及資訊隱藏的複合效果,所製作之個人化郵票,不但可利用光學解碼透鏡,解出隱藏浮水印,另外可透過高解析掃描器掃瞄浮水印圖像部分,再配合影像處理程式解碼得到另一組隱藏資訊。本研究之高解析度加密浮水印影像,以彩色影印機無法複製浮水印,而達到防偽效果。且本研究解密方式可透過光學解碼透鏡(光柵)與電腦程式解密以得到不同隱藏資訊,進而達到多重防偽效果,也為個人化郵票添增趣味性及典藏價值,並更符合個人化產品的少量多樣化特性。
  • Item
    網點偏移在多角度資訊隱藏之研究
    (2007) 林煜翔; Lin, Yu-Hsiang
    在資訊科技與複製技術的進步之下,從數位影像輸出至實體影像的品質已愈來愈高,使得文件的安全性受到挑戰。過去數位浮水印的機制多用於數位音訊、影像及視訊,若經由輸出及列印的過程,數位浮水印即很難保存在於實體的文件中。因此,本研究經數位半色調得單一色版之平網區域嵌入數位浮水印,並將同一區域中的網點,做不同角度的嵌入數位浮水印演算。主要根據所設計網點的位置偏移,與網點面積補償原理,以達到資訊隱藏之功能。由實驗結果發現,輸出成品可成功地以光學解碼工具,在同一區域不同角度解密,或由掃瞄器取樣再分析,而判讀出浮水印內容。此外,也將本研究這項技術實際應用於有價證券與產品設計上,進而增加防偽功能與提高附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