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傳播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3

歷史沿革

民國42年2月

政府遷台後為實施國家建設亟需技術人力,仍將初高中職校改制為單位行業教育,在美國國際合作總署之資助下,由當時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設立工業教育學系,初設機工、木工、電工、圖文 (印刷) 工廠,聘請顧柏岩先生擔任系主任,自民國四十二年二月,開始招收第一屆新生,為培育印刷職業教育師資,不定額招收高職印刷科畢業學生,施以印刷師資專業教 育及工藝科「圖文工」師資之培育。

民國50年8月

工教系分別招收工職組及工藝組兩個班,工職組招收高工畢業生,專為培育工業職業學校師資,內有一組獨立招收印刷科畢業生一至三名,施以印刷學程專業教育,並為高中工藝科目培育圖文傳播科目之專業能力。

民國67年8月

工教系教學內容整合為:

機械職業教育組

電機、電子職業教育組

傳播設計教育組

其中圖文傳播定額招收學生五名,至民國八十四年增招至十五名。

民國84年

在許瀛鑑教授規劃,提出圖文傳播組獨立設系之申請,經教育部批准成立「圖文傳播教育學系」,隸屬教育學院,籌備於八十五年八月招生授業。 民國八十四年十月份,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4年10月

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5年8月

提供

四技二專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屬印刷出版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大學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為影像傳播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民國87年9月

教育部核定師大成立科技學院,本系由教育學院改隸科技學院;並再更名為圖文傳播學系,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至六年,至少應修完128學分。專業必修含 蓋印刷出版、影視傳播、電子傳播等領域。公費生尚須多修習26教育學分,畢業及獲得本科准教師資格 ,並在相關學校試教一年後取得教師資格。

民國88年7月

教育部核准籌備研究所碩士課程,並定於八十九年三月分印刷出版科技組與影像傳播科技組兩組招生,九月正式上課。研究所修業年限二至四年,應修完32學分,並選各組專業學程的必修課程才能撰寫學位論文,畢業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89年

千禧年為本系第一屆畢業生完成大學部學業,並為研究所首屆新生入學之雙喜年。

民國89年7月

教育部核准研究所碩士班招收「印刷出版科技」與「影像傳播科技」兩組學生。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94年

教育部核准開設「圖文傳播在職進修專班」。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現在

本系現有專任教師 10 人, 計教授 6 人;副教授 1 人;助理教授 2 人;講師 1 人。

學士班學生共計約 180 人。

碩士班學生約 176 人 (含碩士在職專班 103 人)。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6
  • Item
    以半色調技術隱藏兩個二維條碼及品牌保護應用之研究
    (2017) 管珮君; Kuan, Pei-Chun
    近年來網路與科技的蓬勃發展下,因為行動裝置的普及,使得二維條碼應用更為廣泛,串聯起網路與現實。最常見的二維條碼類型為QR Code (Quick Response Code),而現今QR Code在公司扮演的行銷角色多為廣告訊息及交易支付等。因QR Code製作成本低廉,被許多企業做為宣傳媒介。但二維條碼外觀相似程度高且取得容易,因此為了保護個人資訊及財務安全,二維條碼的安全性也逐漸被重視。故希望製作可兼具外觀及安全性之二維條碼來增加品牌辨識度。為此本研究使用半色調資訊隱藏技術於圖像化二維條碼中藏入第二個QR Code,提高圖像化二維條碼之安全機制和外觀辨識度。本研究利用半色調資訊隱藏技術,將圖像化二維條碼第二個個二維條碼。圖像化二維條碼中的每個像素分成3x3區塊,外顯二維條碼資訊藏於3x3區塊模組之中央位置,欲隱藏第二個二維條碼之資訊使用鑰匙(key)產生偽隨機亂數(pseudrandom number),藏於其他8個區塊之某一區,剩餘7個區塊做為配合演算來表現圖像,以達到不易被破解之用。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發展隱藏兩個QR Code之圖像化二維條碼外觀可被人眼視覺接受,影像品質也在可接受範圍;實驗測試使用不同影像、大小、深淺之影像辨識錯誤率,結果顯示影像大小及深淺都會影響辨識率,其中影像濃度較淺比較有利於解碼;隱藏兩個QR Code之圖像化二維條碼可隱藏資訊效果佳外,還能以較低成本達成防偽功能且有益於品牌保護之功效。
  • Item
    以綠雜訊半色調資訊隱藏技術結合圖像化二維條碼之多重防偽設計
    (2017) 何笳綺; Ho, Jia-Chi
    隨著電腦與網路科技的快速發展,各類圖文、影像資訊的處理、傳播及儲存,在電腦網路的環境下變得更為便捷且有效率,但電腦的虛擬世界及人們所處的現實世界仍須互相連結,才能更有效的傳達訊息,而二維條碼則能成為今日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連結的重要媒介,其中最常用的二維條碼類型為QR code (Quick Response Code),搭配網際網路後更成為廣告文宣、網路購物以及下載連結等的重要角色。由於條碼外顯圖案設計是供機器所判讀,視覺上並不美觀,尤其在結合商品或證件等產品使用時,可能因產品尺寸或設計版面受限而影響整體外觀,因此有許多學者著手進行QR code圖像美化研究,但礙於條碼本身結構的限制,其美化效果仍有許多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QR code 亦用於產品之防偽認證或網頁連結等,但有些不肖業者卻透過偽造與利用機會詐騙或非法取得個人資料的方式危害使用者安全,因此,條碼本身的安全防衛機制亦須加強。有鑑於此,故本研究使用誤差擴散之半色調技術結合資訊隱藏技術,透過半色調技術在影像數位過網的過程中將QR code資訊藏入,製成圖像化二維條碼。另以綠雜訊半色調技術產生種子網點,計算點之間的距離後進行區域劃分,再將各區域與原灰階影像比對後,佈入大小與間距皆不同的隨機網點,形成綠雜訊浮水印底紋,其網點隨機分佈的特性,結合圖像化二維條碼後,較不易產生干擾問題,並以四種不同解析度(dpi)之綠雜訊浮水印底紋進行結果測試,使圖像化二維條碼兼具視覺美觀及防偽驗證之效果,先以手機或複印設備偵測浮水印後,再透過手機條碼掃瞄判讀條碼內容,實現多重防偽設計的概念。經研究結果顯示,圖像化二維條碼除資訊隱藏效果較佳外,能以低成本達到美觀兼具多重防偽之功能,並在任何解析度之綠雜訊浮水印底紋的環境下皆可成功判讀。 關鍵字:圖像化二維條碼、綠雜訊、半色調、QR code、數位浮水印
  • Item
    鷹架策略應用於線上共創學習之研究
    (2017) 蕭喆穎; Hsiao, Che-Yin
    共創學習是一種讓學習者與同儕之間,進行知識的分享、交流、建構,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知識的學習方式。現代教育已普遍在線上進行學習活動,而線上環境打破空間、距離的限制,更有利於共創學習活動。然而環境的轉換、溝通模式的改變以及個人知識背景與特質的不同等,讓共創學習變得困難,因此需要由導師提供鷹架來協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後設認知鷹架的優點為能夠連結學習者的先備知識,以利於後續訂定學習策略。然而僅是以提示的形式協助學生,並無學習操作的指引時,學生可能會無所適從。因此本研究提出混合式的鷹架,將能夠穩定學習路徑的程序性鷹架,改善僅使用後設認知鷹架策略之缺失。本研究使用實驗法,以具備概念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的實驗統計作為課程主題,實驗對象共24位,以後設認知鷹架與混合式鷹架進行分組,進行為期三週的線上共創輔導課程。以學習成就測驗與學習態度量表作為研究工具,並在課程結束後進行訪談,進行質化資料之收集。 研究結果發現,在進行完線上共創學習課程後,全體學習者的學習成效均有顯著差異,但兩鷹架組別間並無顯著差異;在學習態度方面,全體平均為中等偏低,顯示學習者對於此平台及學習方式並無顯著的認同感。根據上述兩點,因此延伸出先備知識及學習參與度的影響來深入探討。發現先備知識、學習參與度會影響學習態度。建議未來相關研究應考慮學習者的個人特質與平台的適用性,對於共創學習的影響。
  • Item
    空間能力對同步多影像擴增實境教學於認知負荷之影響
    (2017) 王雅唐; Wang, Ya-Tang
      對於自然科學教育而言,抽象概念常常是學習與教學的困難之處,傳統教學很難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呈現於教學之中,造成學生依然存有迷思概念。近年來認為透過數位教材的輔助來改善教學方法是有效的,而擴增實境是其中的一種方式。但是有教材設計原則指出,不同的教材呈現方式將會造成學習者認知負荷上的影響,因此教材與教學方法的改變,對於學習者所造成的認知負荷是值得重視的。   本研究使用同步多影像擴增實境系統,與以往擴增實境應用於教學有所不同。同步多影像顯示擴增實境是一種連影連動的擴增實境顯示方式,讓學生能夠同時學習多個概念。利用同步多影像顯示擴增實境進行月相教學,並探討其與單影像、傳統投影片的教學是否有成效差別。以自然科學教育中容易造成迷思概念的月相與潮汐做為題材,並加入空間能力做為學習者之個人變項。   研究對象分為三組,分別採用傳統投影片、單影像擴增實境及同步多影像擴增實境,事前進行空間能力量表測驗,並依據量表成績分為高、中、低能力者,接著進行約一個小時的教學實驗,透過月相單元測驗卷前後測及認知負荷量表來探討不同教學方法與不同空間能力於月相教學中,對認知負荷與教學方法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教學方法和空間能力對於認知負荷皆無顯著差距,代表擴增實境融於月相教學中並不會對學習者帶來額外的認知負荷;學習成效而言,教學方法與空間能力之間並無交互作用,單獨來看則是單影像組優於其他兩組、高空間能力優於其他兩者。   因此本研究認為,雖然擴增實境融於課程,並不會造成額外的認知負荷,但仍須考量到學習對象是否適用,才能有助於提升學習成效。
  • Item
    藝術品網站對新興視覺藝術家與其作品推廣之研究
    (2017) 陳映蓉; Chen, Ying-Rong
    新興視覺藝術家與其作品需要藉由推廣,提升消費者對藝術家及作品的認同。而藝術品網站以推廣新興藝術家與其作品為主,雖是新興推廣管道但逐漸盛行。加上,視覺藝術類在藝術品網站中備受歡迎,讓新興視覺藝術家能藉由藝術品網站,加速宣傳自己的理念及作品,提升其知名度。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藝術品網站對新興視覺藝術家與其作品的推廣目標、方式、效益與建議,以及新興視覺藝術家與其作品藉由藝術品網站推廣的目標、方式、效益與建議。採用深度訪談法,訪談7位藝術品網站相關人員及6位新興視覺藝術家,整理及分析訪談內容後得出研究結論。 研究結果發現,藝術品網站推廣的目標,短期曝光及提升藝術家與其作品知名度,長期則以串接賣家與買家端和雙方獲利為目標;推廣方式,短期將新興視覺藝術家與其作品推向大眾,並引起大眾關注藝術品網站之新興視覺藝術家,長期推廣方式,包括發展線上收藏途徑和販售作品;推廣效益包括新興視覺藝術家與其作品知名度上升、形成線上交易、及消費者使用比率上升;推廣建議包括網站優化、擴大推廣範圍、評估藝術品商品化的必要性與形式及藝術家應擴大推廣範圍。新興視覺藝術家的推廣目標,短期為曝光和提升自身及作品的知名度,長期以經營自身品牌及販售作品為目標;短期方式為吸引關注及加強曝光強度,長期推廣方式則是呈現作品周全樣態,以及提供符合藝術品網站消費者需求的作品;推廣效益則為知名度上升與售出作品;建議部分,則為積極的自我推廣、改善藝術品網站、以及延伸推廣觸角。
  • Item
    半色調線網浮水印之自我認證與評估研究
    (2017) 蘇炤庭; Su, Chao-Ting
    在科技蓬勃發展的現代,市面偽造的有價證券不計其數。由於影像可以方便快速的複製、處理、傳輸與儲存,容易被複製偽造。因此數位圖像的版權保護有許多學者投入研究,但對於印刷輸出的實體浮水印研究是比較少見的。如今已有許多國家的有價證券採用耐用且防偽性高的塑膠透明基材。而此特別材料之相關研究有開拓新的學術研究及產業應用發展空間,因此本研究致力於透明塑膠載體上設計具有防偽功能的浮水印,目的是將浮水印遮罩影像以不同的線網間距透過半色調過網技術,進行邏輯演算得到加密影像,再結合不同寬度光柵遮罩,一同輸出至塑膠透明基材,並以彎曲覆蓋的方式達到自我驗證解碼圖像。 另對於測試與評估光柵遮罩滑動解碼浮水印圖像之效果,先以模擬人眼視覺之模糊化兩階影像後,再以調制轉換函數評估影像自我認證解密的差異程度,而此方法除了能達到辨識真偽之目的,還能加值應用於產品版權的保護。 研究成果證實此自我認證與評估的方式是可行的,不僅可以將自我認證效果量化,亦可依據印刷設備調整加密演算,更能測試出人類視覺對自我驗證浮水印圖像的效果,同時亦可評估出最有效率解出的浮水印的線網參數組合,以利未來應用於許多加值產品及版權保護技術。
  • Item
    數位漫遊者觀點下的情緒勞務:以台灣Facebook粉絲專頁經營者為例
    (2017) 王可元; Wang, Ko-Yuan
    新科技的發展迅速,除了帶給我們便利性之外,更改變了我們既有的生活習慣,甚至創造了一種新的溝通模式,臉書(Facebook)的蓬勃發展便為此現象做了最好的詮釋。本研究將從數位漫遊者的觀點切入臉書世界,並融合情緒勞務的概念,討論閱聽人於現代網路社會的狀態。 本研究以臉書中的粉絲專頁做為研究主要場域,挑選七名演員做為研究對象,篩選標準如下:(1)粉絲人數大於五千人;(2)考量研究對象之親近性;(3)一周至少於粉絲專頁上發文四次以上。研究方法使用網路民族誌輔以觀察法、深度訪談法,理解台灣地區的粉絲專頁經營者在經營粉絲專頁時的使用行為與使用心理。同時,進一步理解他們在這個過程當中產生了什麼樣的情緒勞務。 研究結果顯示,演員在職業類目中具有高度情緒勞務,他們需要刻意地建構良好的形象,避開負面的情緒來維持自己在粉絲心中的印象,將粉絲專頁當作一個自我展演的舞台,在當中盡情地展演自我以操弄自身與粉絲之間的關係。
  • Item
    透過資料探勘技術探討網路圖片正負情緒量詞色彩呈現之研究
    (2017) 陳勃翰; Chen, Bo-Han
    近年受惠於資料探勘技術的廣泛應用,網際網路市場得以獲得新的成長動能。尤其是經由彙整社群網路使用者的情緒反應、留言關鍵字的選擇、數量、頻率與時空背景資料等,網路服務漸漸走向更為多元與客製化的型態。其中以色彩對於視覺化的應用上更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市面上幾乎沒有任何一項產品與服務不會涉及到色彩的應用。因此色彩所帶給人情緒的影響也成為商業應用中討論的重點。 本研究使用資料探勘技術,藉由「正負情緒量詞搭配程度副詞」為關鍵字,將在Bing搜尋引擎所搜尋到的網路圖片進行色彩量化,進而討論正負面的情緒量詞「在網路圖片呈現的色彩」與「配色書的建議配色」兩者之差異。 研究設計採用各6個正負向情緒量詞,搭配9個程度副詞(含單詞),收集10本配色書於正負情緒量詞的建議配色(共216組色票),並整理以「正負情緒量詞搭配程度副詞」為關鍵字(共108項)於Bing搜尋引擎所搜尋的網路圖片結果(共2700張圖片)。 研究分析發現,由「正負情緒量詞搭配程度副詞」為關鍵字所搜尋的網路圖片經過色彩量化後,負面情緒的結果與配色書的建議配色有平均30%的一致性,正向情緒的結果與配色書的建議配色有平均20%的一致性。換言之,網路圖片搜尋結果呈現許多有別以往配色書的建議配色,例如:在網路搜尋正面情緒「快樂」的網路圖片,本應呈現配色書所建議的明亮、暖色系之色彩,但卻也會搜尋到原應屬於負面情緒的暗色、冷色系色彩等照片,而這些圖片經由色彩量化後的結果與配色書的建議配色不一致。相對地,負面情緒的不一致性則較低。 透過資料探勘技術觀察情緒色彩在網路圖片上的表現後,發現有許多網路圖片色彩量化結果與配色書建議配色不一致的地方,而這些不一致的色彩量化結果可以做為情緒色彩在產品設計使用上的新的嘗試,並可依此針對不同產業的產品或服務,提供相對應的客群偏好與反應分析以便創造產品與服務差異化。
  • Item
    學習經驗與參與度對共創前階組織線上學習影響之研究
    (2017) 廖婉伶; Liao, Wan-Ling
    在許多教學理論當中,前階組織法從發展至今已被普遍運用於傳統課堂面授教學及網路遠距教學。過往研究曾證實前階組織對學習是有幫助的,而其前階組織幾乎皆由教材設計者或教學者所編製,也需經由教學者的教學,學習者才得以瞭解其對學習的作用。近年由Web2.0網路科技所衍伸出共構知識的學習方式,可使學習者互相提供自己的知識來創造新的知識架構,產生符合其所需要且能理解的學習內容,因此本研究擬藉由此特性將前階組織交由學習者來共創設計,使用線上共創協作的方式來進行,而教學者則擔任輔助的角色,從旁給予引導及回饋,探討不同的學習任務對線上共創協作學習之影響,同時亦針對學習者在過程中所獲得之學習經驗進行討論並分析其相關性。   本研究利用Google協作平台建立一個線上共創學習環境,以實驗統計為學習主題,研究對象為25位研究生,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進行為期約兩週的課後線上共創學習,兩組皆透過小組共創的方式來學習統計相關知識,而實驗組以共創前階組織做為學習任務;控制組則須完成練習題。在學習活動結束後,以成就測驗卷檢測兩組學習成就之變化,並以量表測量學習者的學習經驗,分析學習經驗與學習成就之關係,以及配合半結構式訪談瞭解學習者之經驗感受。量化研究結果顯示,進行線上共創協作學習後,全體學習者之學習成就皆有顯著改善。然而,給予不同學習任務之學習成就並不存在顯著差異,全體學習者之學習經驗與學習成就亦無顯著相關。而觀察學習情形後,發現學習參與度可能為影響學習成效的因素,因此本研究延伸探討線上學習參與度,量化結果顯示全體學習者之學習經驗與學習成就,皆和參與度達顯著相關。搭配質化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學習者普遍對線上共創協作學習抱持正面態度,並認為其對學習是有幫助的。本研究證實線上協作學習能夠提升學習成效,並對未來教學實務上給予實質建議。
  • Item
    消費者創新性、認知風險與創新認知屬性影響保險聚合網站採用意願之研究
    (2017) 莊賀竣; Chuang, He-Chun
    金融科技促成了整個金融產業的服務內容變革以及版圖轉移,其中保險業作為受影響最深的金融產業,面臨到「保險價值鏈分解」與「互聯網保險崛起」這兩大趨勢。而去除傳統業務中介人直接提供資訊並販售給消費者保險商品的「保險聚合網站」,正是這兩大趨勢的綜合體現,因此本研究聚焦在保險領域中的金融科技「保險聚合網站」,並以創新擴散理論及認知風險作為理論架構,建構影響採用意願的要素,並探討人口背景變項在各要素及採用意願上的差異,依此實證結果提出對保險聚合網站研發與推廣、金融政策研擬之策進建議。正式問卷發放期間為2017年06月10日至06月17日。共回收有效問卷351份。 經統計分析後得出重要結果如下:消費者「創新性」與「創新認知屬性」的「相對優勢」、「相容性」、「可觀察性」與「複雜性」對保險聚合網站「採用意願」皆具有相關性,且具有顯著影響力;消費者「創新認知屬性」四構面中,「可觀察性」最具有影響力;消費者「認知風險」總構面與分構面「隱私/安全風險」、「財務風險」、「時間風險」對保險聚合網站「採用意願」皆具有相關性,其中時間風險相關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