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傳播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3

歷史沿革

民國42年2月

政府遷台後為實施國家建設亟需技術人力,仍將初高中職校改制為單位行業教育,在美國國際合作總署之資助下,由當時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設立工業教育學系,初設機工、木工、電工、圖文 (印刷) 工廠,聘請顧柏岩先生擔任系主任,自民國四十二年二月,開始招收第一屆新生,為培育印刷職業教育師資,不定額招收高職印刷科畢業學生,施以印刷師資專業教 育及工藝科「圖文工」師資之培育。

民國50年8月

工教系分別招收工職組及工藝組兩個班,工職組招收高工畢業生,專為培育工業職業學校師資,內有一組獨立招收印刷科畢業生一至三名,施以印刷學程專業教育,並為高中工藝科目培育圖文傳播科目之專業能力。

民國67年8月

工教系教學內容整合為:

機械職業教育組

電機、電子職業教育組

傳播設計教育組

其中圖文傳播定額招收學生五名,至民國八十四年增招至十五名。

民國84年

在許瀛鑑教授規劃,提出圖文傳播組獨立設系之申請,經教育部批准成立「圖文傳播教育學系」,隸屬教育學院,籌備於八十五年八月招生授業。 民國八十四年十月份,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4年10月

為預作「師資培育機構」之轉型,並配合本系培育「亞太媒體中心」之印刷出版媒體及影視傳播媒體工程人員政策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奉教育部令,本系更名為「圖文傳播技術學系」。

民國85年8月

提供

四技二專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屬印刷出版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大學聯招名額20名,錄取學生為影像傳播科技組,授予工學士學位。

民國87年9月

教育部核定師大成立科技學院,本系由教育學院改隸科技學院;並再更名為圖文傳播學系,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至六年,至少應修完128學分。專業必修含 蓋印刷出版、影視傳播、電子傳播等領域。公費生尚須多修習26教育學分,畢業及獲得本科准教師資格 ,並在相關學校試教一年後取得教師資格。

民國88年7月

教育部核准籌備研究所碩士課程,並定於八十九年三月分印刷出版科技組與影像傳播科技組兩組招生,九月正式上課。研究所修業年限二至四年,應修完32學分,並選各組專業學程的必修課程才能撰寫學位論文,畢業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89年

千禧年為本系第一屆畢業生完成大學部學業,並為研究所首屆新生入學之雙喜年。

民國89年7月

教育部核准研究所碩士班招收「印刷出版科技」與「影像傳播科技」兩組學生。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民國94年

教育部核准開設「圖文傳播在職進修專班」。畢業後獲頒工學碩士學位。

現在

本系現有專任教師 10 人, 計教授 6 人;副教授 1 人;助理教授 2 人;講師 1 人。

學士班學生共計約 180 人。

碩士班學生約 176 人 (含碩士在職專班 103 人)。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4
  • Item
    印刷影像於多重色版加密之浮水印技術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報編審委員會, 2004-12-01) 李俊逸; 周遵儒; 王希俊; Jiun-Yi Li; Tzren-Ru Chou; Hsi-Chun Wang
    本研究針對印刷影像的特性,提出一個新的數位浮水印加密技術,簡稱為多重色版浮水印技術(Multi-channel Watermarking Technique, MCWT)。MCWT可以將圖樣或文字隱藏在印刷影像的多重色版中,並且實際輸出到紙張上。解密時只需使用設計過的光柵透鏡便可直接觀察到所隱藏的資訊,不用經過複雜的計算。實驗結果顯示在青色及洋紅色版中15至30百分比網點面積為最佳的加密條件,同時依相對應的網屏角度來調整網點位置可以獲得較良好的解密效果。
  • Item
    反應器內部組件目視檢測之數位影像分析
    (2003-12-31) 王希俊; 徐鴻發; 陳祝嵩
  • Item
    反應器內部組件目視檢測之數位影像分析
    (2001-12-31) 王希俊; 陳祝嵩
    目視檢測為非破壞檢測技術中的一個重要項目,其特點為較直接且迅速地從事前期檢測工作,在核反應器的應用方面,為了解反應器的健康狀況,需定時對反應器及其內部組件進行反應器內部組件目視檢測(In Vessel Visual Inspection, 簡稱IVVI),由於爐內組件具有高幅射性,人員不易接近,故利用水底攝影機等光學輔助器材進行遠距目視檢測,所拍攝之水底攝影影像,雖利於檢測者於現場或事後從事判讀,但由於判讀影帶時難以和反應器真實位置整合,且影像本身有時因打光不勻或攝像系統的像差問題,判讀瑕疵之位置與尺寸不易,尤其在比較不同時間所攝得的特定瑕疵影像時,因拍攝角度與遠近不同,很難以目視判斷此特定瑕疵是否有增長情形(是否為active),故需要一個影像量化分析的工具來協助。  近年來,隨著電腦科技的蓬勃發展,數位影像處理技術(Digital Image Processing)也廣用於各科學與工程領域,本研究之主要工作即為應用數位影像處理相關技術於反應器內部組件目視檢測 其重點工作項目為 (a)開發IVVI連續影像數位化永久保存技術。(b)應用虛擬實境技術整合IVVI影像與真實空間位置。(c)建立相機自我校正模式,標定不同時間拍攝影像中特定物件變化。(d)應用電腦視覺技術自動化量測攝像系統解析度。經由本研究案之進行,將能進一步確實掌握反應器的健康狀況,做為運轉之參考。
  • Item
    數位彩色複印機偽印鈔券之鑑識--解碼鑑識法
    (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雜誌社, 2001-05-01) 鄭琨琪; 孟憲輝; 王希俊
    印刷科技之發展隨著科技之演變,幾乎已達到無所不印的地步。近年來由於複印機的普及以及其技術上的突破,使得大多數的印刷品可以很容易地經由複印過程而得到一個與原圖很相似的複製品。印刷技術之進步固然可喜,卻常見鈔券遭人複印偽造,影響社會金融秩序之穩定,雖有法令保護,卻因查不勝查而無從防範。本文詳述數位彩色複印機密碼設定之基本原理和密碼可個化之特性,並就數位彩色複印機複印文件之解碼鑑識方法詳加描述,期能將此有效之鑑識方法推廣至全國文書鑑識和犯罪偵查單位,以提昇相關犯罪案件的偵查鑑識能力。另就防制之道提出建議:即與國內進口供應影印機廠商進行合作,以防微杜漸的方法,建立掌握國內數位複印機購買商家名冊,由數位複印機密碼科技之運用,有效打擊犯罪,則必能嚇阻歹徒使用數位複印機從事鈔券之偽印,弭患無形。
  • Item
    印刷影像於多重色版加密之浮水印技術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報編審委員會, 2004-12-01) 李俊逸; 周遵儒; 王希俊
    本研究針對印刷影像的特性,提出一個新的數位浮水印加密技術,簡稱為多重色版浮水印技術(Multi-channel Watermarking Technique, MCWT)。MCWT可以將圖樣或文字隱藏在印刷影像的多重色版中,並且實際輸出到紙張上。解密時只需使用設計過的光柵透鏡便可直接觀察到所隱藏的資訊,不用經過複雜的計算。實驗結果顯示在青色及洋紅色版中15至30百分比網點面積為最佳的加密條件,同時依相對應的網屏角度來調整網點位置可以獲得較良好的解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