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白血病學童居家遠距學習之個案研究(2004) 徐衍正; HSU YAN CHENG本研究係以白血病六年級在家教育學童(燕子)於在家休養期間,運用MSN進行遠距教學的經驗。了解以燕子為中心的生態環境及遠距教學中電腦網路運用、教學的歷程、師生互動的情形。本研究當中資料的蒐集主要來自上課時學生端的錄影、教師的觀察反省日誌、教學進行時的錄音及對燕子及父母的訪談紀錄。運用同儕檢視影片、回到文本中不斷的檢視資料、專家檢視及同儕協助的開放式編碼進行資料檢正與資料分析。在本研究中發現: 一、燕子休養期間的經歷: 住院及休養期間教育服務時數的不足、同儕互動的 減少及身體的狀況、家庭所關切的問題,教育上所 應提供的資源服務。 二、電腦與網路運用情形: 須注意硬體的品質及軟體相容性、硬體的便利性與學生對軟硬體操作熟練度對教學進行過程的影響。 三、遠距教學進行教學歷程: 進行的教學的步驟、教師運用的技巧及學生建構觀念的技巧。 四、遠距教學中師生的互動: 提升學生動機的重要性、學生的上課情形、教學過程的干擾因素、線上與家人互動的過程。 白血病學童在教育上的需求是不足的,可藉由新科技 的引入改變目前教學方式,讓學生獲得更充分的教育服務,並提供家庭更充分的支援服務。Item 資訊實習教師遠距輔導研究---學生管理知能成長研究(II)(1999-07-31) 邱貴發這個研究的重心在於探討線上討論社群對資訊實習教師之學生管理知能的影響。為達到研究目的,我們在STNet上組織了一個封閉型的討論社群。然為使現職教師的學生管理經驗可以提供給封閉型社群成員參考,我們又發展了CMNet。STNet部分的研究結果顯示,雖然發表及回應的文章不少,但大多偏重學生管理的技巧問題,理念性的議題很少。CMNet的研究結果顯示,多數人是沈默的閱讀者。我們只達到預設研究目的一部分,不過,從這個研究中,我們找到不少值得繼續研究的題目。我們認為線上討論系統及線上討論社群是具有遠景的研究方向。Item 資訊實習教師遠距輔導研究---總計畫(II)(1999-07-31) 邱貴發研究目的在於發展可給資訊實習教師使用的線上討論系統及建立可用來輔導資訊實習教師的線上討論模式。在討論系統部分,我們發展了STNet (Student Teacher Network);在討論模式部分,我們採取interns, facilitators,mentors三方合作的方式。研究結果顯示,討論系統雖然可以使用,但功能仍需重新規劃;線上討論模式沒有成型,需進一步研究;另外,我們也了解到我們需要研究出一套我們自己的線上分析工具,以協助分析討論系統中的討論內容。這個計畫兼具論文發表性(可發表論文)、實用性(可用在實習教師輔導)、及產品性(有一套系統),是個值得繼續的計畫。Item 適性化遠距學習系統之設計與實現(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4-04-??) 賴冠州; 陳家幸; 劉健德; Guan-Joe Lai; Chia-Hsing Chen; Chen-Te Liu非同步遠距教學系統透過網際網路,運用現代傳播科技進行學習活動。透過此種教學方式,學習者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行學習。然而此種學習方式尚有需要克服之困難,例如額外設備經費及人力之支出,數位內容傳輸速度之瓶頸,學習介面操作之熟練,…,等等皆面臨挑戰之考驗。其中透過網際網路進行學習活動,因學習者之學習能力及前備知識等因素之差異,致使同樣一份學習教材並不能完全適用於所有學習者來進行學習活動。因此如何透過非同步遠距教學系統進行適性化之學習即為本研究所探討之內容。文獻中曾針對不同的適性化策略進行相關之研究,諸如網站調適之策略即包含下列探討方向:(1)型態的調適,(2)個人化與轉提,(3)內容導向與存取導向,(4)自動化的程度。其中,內容導向的調適(又稱作內容呈現的調適)亦可分針對文字與多媒體呈現方式的調適。而在存取導向的調適(又稱作導覽調適)方法中,又有(1)直接導覽,(2)鏈結適性化排序,(3)適性化隱藏鏈結,(4)鏈結適性化註解,及(5)導覽地圖的調適等五種策略。本研究將針對以上所述及之方法進行探討,期能將難易度適中之適當教材呈現給個別學習者,以達到最大學習之成效。本研究進行之步驟如下,首先針對適性化遠距教學系統,探求學習者之學習模式及教材難度的關聯性,並據以建立適性化學習模式,其中包含學習者的能力值、用功的程度、學習興趣、課程難度、學習時間等因素。並依此適性化模式,以網路法律相關知識為例,建立一個適性化遠距學習系統,此系統依據學習員之學習能力與學習過程中之表現,利用適性化學習模式調整學習者學習之教材內容,達到適性化學習之目標。本系統已實作完成,並架設於Windows系統上,其中程式之撰寫與課程之編撰則利用ASP.NET及Flash6.0。此系統完成後經數間國小學習者試用,並採問卷調查進一步驗證與分析本系統之優缺點,以作為系統改進的參考。本系統不僅從理論觀點分析適性化學習環境,經實驗結果顯示本研究提出之適性化學習模式為一可行之策略。Item 遠距教學在圖書館服務的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3-04-??) 姜又梅 Yu-Mei Chiang; Yu-Mei Chiang遠距教學藉由資訊與通信技術,提供學習者一個不需要面對面授課的雙向、互動的學習途徑,它不但改善了傳統教育的缺失,也從以往的輔助教學角色進而成為一種新興的學習方式。圖書館應善加利用各種資訊設備,對於民眾資訊素養的提昇有所積極作為,而北市圖藉由遠距教學的學習方式,規劃錄製的兒童圖書資訊素養課程,以加強兒童的資訊素養;此外,也計劃性的開辦館內的「遠距學院」,為分散在大臺北區的館員同仁進行教育訓練課程,為提昇同仁專業素養和圖書館整體服務品質而努力。本文將就北市圖在兒童圖書資訊素養和館員教育訓練課程的建置緣起和辦理現況加以介紹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