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自律學習策略與自我效能、學習興趣、學業成就的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2-09-??) 趙珮晴; 余民寧; Pei-Ching Chao , Min-Ning Yu
    本研究探討自律學習策略與相關學習因素的關係,並進一步探討其在性別和本國籍與新移民子女間的差異。本研究以自編問卷對北晝灣五所國民小學四年級學生進行施測,統計分析方法包含皮爾遜積星空相關、結構方程式模型之多樣本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和最小平方法迴歸分析。研究發現自律學習策略,與各科日自我效能和學習興趣之間具有正向顯著關係存在,而且與提升各科學業成就和縮短國文、英文科目的寫作業時間有關。另外,自律學習策略在兩性之間呈現差異,且以女生優於男生;至於本國籍與新移民子女之間,則未達顯著差異。最後,自律學習策略,在自我效能和學業成就之間,具有部分的中介效果。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一併提出相關結論與建議以供參考。
  • Item
    自律學習策略與自我效能、學習興趣、學業成就的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2-09-??) 趙珮晴; 余民寧; Pei-Ching Chao , Min-Ning Yu
    本研究探討自律學習策略與相關學習因素的關係,並進一步探討其在性別和本國籍與新移民子女間的差異。本研究以自編問卷對北晝灣五所國民小學四年級學生進行施測,統計分析方法包含皮爾遜積星空相關、結構方程式模型之多樣本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和最小平方法迴歸分析。研究發現自律學習策略,與各科日自我效能和學習興趣之間具有正向顯著關係存在,而且與提升各科學業成就和縮短國文、英文科目的寫作業時間有關。另外,自律學習策略在兩性之間呈現差異,且以女生優於男生;至於本國籍與新移民子女之間,則未達顯著差異。最後,自律學習策略,在自我效能和學業成就之間,具有部分的中介效果。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一併提出相關結論與建議以供參考。
  • Item
    自律學習策略與自我效能、學習興趣、學業成就的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2-09-??) 趙珮晴; 余民寧; Pei-Ching Chao , Min-Ning Yu
    本研究探討自律學習策略與相關學習因素的關係,並進一步探討其在性別和本國籍與新移民子女間的差異。本研究以自編問卷對北晝灣五所國民小學四年級學生進行施測,統計分析方法包含皮爾遜積星空相關、結構方程式模型之多樣本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和最小平方法迴歸分析。研究發現自律學習策略,與各科日自我效能和學習興趣之間具有正向顯著關係存在,而且與提升各科學業成就和縮短國文、英文科目的寫作業時間有關。另外,自律學習策略在兩性之間呈現差異,且以女生優於男生;至於本國籍與新移民子女之間,則未達顯著差異。最後,自律學習策略,在自我效能和學業成就之間,具有部分的中介效果。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一併提出相關結論與建議以供參考。
  • Item
    從幽谷邁向巔峰: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態類型與促進因子之探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3-03-??) 鐘珮純; 余民寧; 許嘉家; 陳柏霖; 趙珮晴; Pei-Chun Chung; Min-Ning Yu; Jia-Jia Syu; Po-Lin Chen; Pei-Ching Chao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目前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態類型之分佈情形,並探索教師心理健康之促進因子。本研究以正向心理學為理論基礎,提出心理健康狀態理論模型,並以影響領域特定性假說為理論基礎,探索教師從幽谷邁向巔峰的心理健康狀態之促進因子。本研究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樣本,共獲得1020位有效樣本,分別以主觀幸福感量表、台灣憂鬱症量表、及教師生活瑣事量表進行測量。研究結果發現:1. 大多數教師的心理疾病程度偏低,但仍有21.4%的中小學教師群,係屬於幽谷型的心理健康狀態類型;2. 教師從幽谷邁向巔峰的心理健康狀態之促進因子為正向生活瑣事。文末並針對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提出各項具體相關建議。
  • Item
    教師健康行為、評價性支持與憂鬱傾向之關係:以主觀幸福感為中介變項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1-06-??) 余民寧; 鐘珮純; 陳柏霖; 許嘉家; 趙珮晴
    本研究以全國中小學教師為對象,希望瞭解在教師族群中,健康行為與評價性支持對憂鬱的影響關係,以及個體的主觀幸福感能否在健康行為及評價性支持與憂鬱之間,扮演中介變項的角色。本研究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樣本,共獲得1055位有效樣本,分別以健康行為量表、評價性支持量表、主觀幸福感量表及台灣憂鬱症量表進行測量,並以結構方程式模型加以檢視依據評閱文獻結果所提出的初探性中介變項模型。研究結果發現:主觀幸福感完全中介健康行為與憂鬱,也完全中介評價性支持與憂鬱。文末並針對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提出各項具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