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工程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4

系所沿革

為迎合產業機電整合人才之需求,本校於民國 91年成立機電科技研究所,招收碩士班學生;隨後並於民國93年設立大學部,系所整合為「機電科技學系」,更於101學年度起招收博士班學生。103學年度本系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本系所之發展方向與目標,係配合國家政策、產業需求與技術發展趨勢而制定。本系規劃專業領域包含「精密機械」及「光機電整合」 為兩大核心領域, 使學生不但學有專精,並具跨領域的知識,期能強化學生之應變能力,以適應多元變化的明日社會。

教學目標主要希望教導學生機電工程相關之基本原理與實務應用的專業知能,並訓練學生如何運用工具進行設計、執行、實作與驗證各項實驗,以培養解決機電工程上各種問題所需要的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

基於建立系統性的機電工程整合教學與研究目標,本系學士班及研究所之教育目標如下:

一、學士班

1.培育具備理論與實作能力之機電工程人才。

2.培育符合產業需求或教育專業之機電工程人才。

3.培育具備人文素養、專業倫理及終身學習能力之機電工程人才。

二、研究所

1.培育具備機電工程整合實務能力之專業工程師或研發人才。

2.培育機電工程相關研究創新與產業應用之專業工程師或研發人才。

3.培育具備人文素養、專業倫理及終身學習能力之專業工程師或研發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網印法製作氧化鎢膜應用於電致色變元件之研究
    (2011-07-31) 程金保; 楊啟榮
    電致色變係利用外加電場時,使材料產生著/去色變化,進而影響外來光線的穿透作用。此一特性可以被應用在汽車和建築物之玻璃上,以製作節省能源、可調節光線進入及控制熱負荷之智慧型窗戶。然而,目前製程技術通常為濺鍍法或蒸鍍法等,耗時且設備成本較高。本研究擬利用溶膠凝膠法來製備氧化鎢膠體,除了能控制微孔結構,在製備多成分系統也較簡易,並具有低成本的特點。在成膜製程方面,本作品將結合精密網版印刷技術,先在網版上製作出特殊設計之圖案,利用此一網版將氧化鎢膠體在ITO 玻璃上印出圖案之薄膜。此一製程快速、簡單易操作,以及成本低、製程溫度低、不需要真空環境、容易連續製程及在各種材料上大面積塗佈等優點。封裝成電致色變元件後,使節能窗更具備美觀及藝術欣賞之價值。技術重點包括網印漿料之調配、控制網版印刷機台製程之最佳條件、結合電解質封裝成電致色變元件及其性能分析等。未來將此一電致色變元件應用於玻璃窗,能兼顧採光與隔熱的需求,經由適當的設計,可以降低建築物的空調及照明等電力負荷,達成節能之目的。
  • Item
    能源國家型人才培育自由導向整合型計畫---觀光旅遊之節能減碳教育研究及推廣(II)
    (2011-03-31) 程金保; 郭乃文; 王國川; 何澍; 李景峰; 呂有豐; 鄧敦平
  • Item
    摻鎵氧化鋅奈米線應用於CO氣體感測之研究
    (2010-12-10) 程金保; 潘俊良; 歐信良; 曹長安
  • Item
    能源國家型人才培育自由導向整合型計畫---觀光旅遊之節能減碳教育研究及推廣(I)
    (2010-04-30) 程金保; 鄧敦平; 李景峰; 呂有豐; 郭乃文; 王國川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昇,觀光旅遊已成為國人生活項目之一,但現代人把都會生活條件的要求延伸到各旅遊地,反而形成另一種高碳耗能的活動。在目前節能減碳思維下,低碳旅遊模式的倡議與相關研究即顯得格外重要。本計畫首先進行基礎的科技研究與資訊統整,考量旅遊行程中的每個環節,包含行程安排、運具選擇、交通工具、住宿設施等,分別探討其可能導入節能減碳之環節,針對國人旅遊選擇決策行為、旅遊活動之能源消耗與碳排放等進行深入探究。同時透過專業的資訊平台呈現,進行數位化教育宣導。目前本年度所達成之績效成果共為九項,分別為資訊平台建置、國人低碳旅遊認知調查、旅遊碳足跡計算機開發、旅遊運具選擇與使用調查、民宿能源使用檢核表開發、民宿能源態度與認知問卷開發、車輛駕駛體驗教具開發、住宿空間節能教具開發、車輛駕駛行為能源態度與認知問卷開發等項目。期望為國內觀光旅遊的節能減碳領域建置完整的宣導模式,並透過生活化的方式灌輸旅遊民眾與觀光產業經營者正確的能源使用觀念與確實可行之節能方法,進而影響旅遊選擇決策以達到實質節能減碳的目標。
  • Item
    退火處理及外加電場效應對氧化鋅薄膜微結構之影響
    (2010-12-10) 程金保; 黃昱綸; 歐信良; 陳維鈞; 謝福昇
  • Item
    無電鍍蝕刻矽奈米線陣列對有機溶劑感測之研究
    (2010-11-06) 簡仕奕; 程金保; 王威程; 陳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