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8

民族音樂研究所創立於民國91年8月,前身為許常惠教授所主持的師大音樂系碩士班音樂學組,為顧及現代學術分工日趨精細並與當前本土學術發展的脈動相結合,遂申請獨立設所。創所之初開設「研究與保存組」及「表演與傳承組」。民國95年,為提升學生之競爭力與資訊能力,以及思考如何將傳統文化價值與精神,能夠和現代資訊化社會脈動相結合,增設多媒體應用組。民國104年起為培養學生具跨領域之能力,同時具備音樂展演能力,加強傳統音樂文化之研究與教學,整合「研保組」及「表演組」為研究與傳承組,致力於臺灣傳統音樂文化的深入研究、展演教學以及紀錄保存。

近年配合本校推動國際化,陸續與香港中文大學簽署首份系所學術合作交流協議、與中國音樂學院締結姊妹校、建構華人地區音樂數位典藏標準與合作網路等,並積極邀請海外專業教師擔任本所客座教學人員,類型涵蓋民族音樂學、音樂展演及媒體設計等,全程皆以英語授課,為學生提供最新之音樂學術研究成果,以及國際交流管道,利於日後學習深造有更多元的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2004〜2007年南聲社的儀式活動及其音樂研究
    (2008) 劉芷姍
    在臺灣傳統音樂以及戲曲裡,都有所謂的保護神或是此樂種創造者的說法,在南管中則是以孟府郎君為其代表。南管文化圈所包含之儀式的範圍是非常廣泛的,其包括祭祀郎君與先賢之春、秋二祭以及各類生命儀禮等之婚喪喜慶。 本文序論的部份主要是介紹臺灣南管館閣的概況,及南聲社的歷史沿革、當代成員的社會背景,以及南聲社在臺灣南管館閣中的情形;再者,將南管中之儀式類目、音樂及相關之文獻和研究等做一回顧。 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南管館閣所舉行之儀式概況,主要乃針對存在於南管文化圈中之各類儀式做一概略性的介紹;本章分為三節來討論,分別為儀式性質的分類、喪葬的儀式與結婚的儀式。第二章:南聲社所舉行之各種儀式,本章分做三節,分別以郎君祭、館閣社員之生命儀式(其中包含弔喪儀式、結婚儀式、祝壽儀式等)、社區廟宇之各種儀式來探討;本章主要討論的對象為南聲社之各種儀式,同時也會加入臺灣各館閣之儀式音樂及儀程異同之部份,作一個概略性的描述。第三章:儀式音樂分析,本章分為四節來討論,本章節主要是透過樂曲之性質及功能來分類,並以此了解儀式中音樂所使用之場合及功能;再者,透過過場音樂之比較,以呈現南管文化圈中,館閣演奏之時間及裝飾音之差別。 儀式是祭祀行為中具體化的表現,受信仰支配的影響下即使社會不斷的變遷,儀式行為也能夠完善的被保存而不流失,對於受到社會文化影響的南管音樂而言,儀式音樂中的郎君祭,也是南管音樂中保存較完整的音樂系統。因此本文主要探討的,就是這些南管音樂中儀式性較強的音樂,是如何在社會變遷與異文化的衝擊影響下而得以保存下來,又是如何運作及如何地傳承。並希望能藉此尋求更多的理論以及探討上的突破,以一個新的觀點去看,在一個時代階段性的文化下,所帶給人們不同的省思及呈現,以及其在音樂或是在儀式行為上的改變,並重視各種遺留下來的音樂、行為,及其呈現在社會各層面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