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中心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1
Browse
1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以結構式探究教學促進國小學生了解證據和從事論證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4-12-??) 董又愷; 林樹聲; Yu-Kai Tung; and Shu-Sheng Lin本研究旨在應用結構式探究教學促進國小學生了解證據和從事論證,同時也探究此一教學實踐上的問題與解決之道。研究採行動研究,以研究者任教的四年級三名學生為對象。授課主題為「交通工具、時間的測量」兩個單元,教學時間歷經兩個月,每週三節課。收集的資料包括「證據概念問卷、論證問卷、學習心得單、半結構式訪談資料、課堂師生對話、教師日誌」等。研究結果顯示:三位學生在教學後對「證據從何而來、證據呈現的形式、如何評估證據的信、效度、利用證據作論證」,皆有更多的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遭遇到的問題包括學生「不知道收集的資料可作為證據、不知道如何判斷證據的強弱、不知道如何利用證據證成論點」等。針對這些問題,研究者查閱資料、與指導教授討論後,修正教學。在之後的教學中,教師就不斷地提醒學生有說服力的解釋包含「證據」、「主張」和「理由」,並引導學生「說清楚」自己提出的解釋,藉此訓練學生「提出證據」及「證成論點」,學生的問題因而獲得改善和解決。Item TIMSS 2003國小二年級科學測驗試題(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5-0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科學教育中心Item 凱欣斯泰納思想在國小生活科技教學應用之個案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1-05-??) 張玉山; 蕭佩如本研究在國小科技教學設計中,融入凱欣斯泰納的工作實學思想,希望能提升教學效果。本研究以台北市一所國小的一個四年級班級為對象,進行為期四週的教學實驗。本研究強調針對自然情境與實務的洞察,主要以參與式觀察來蒐集資料,以歸納分析法作為主要分析方法,並以持續比較法及三角檢證法,來建立信效度。經分析後,有以下研究發現: (1) 學生皆喜愛製作氣動車,真高度的學習興趣,代表本教學活動符合凱氏對興趣原則的主張; (2) 在氣動車原理方面,學生了解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方向相反、大小相同之特性,但有一部份學生無法舉出生活中的應用實例; (3)經由創意技法的教學,學生大多可以運用多種的色塊切割方式(如線條、幾何圖形等)及使用獨特的選色技巧來裝飾車體,但在改變圖案外形的表現上,仍有待加強; (4) 學生能逐步進行各加工程序,堅持到完成作品,符合凱氏培育公民性格的主張,學生在面臨問題時,主動發間,但較缺乏獨力解決問題之能力。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發現,針對國小科技教學的活動主題、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等方面,提出建議。Item 「畫」說分數倍(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8-08-??) 許嘉凌; 劉曼麗Item 「太陽經緯儀」在國小天文科學教育上的應用(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1-09-??) 鄭宏文Item 國小新舊自然科學教材之比較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78-03-??) 黃來興Item 八○年代國小自然科學實驗課程研發過程之回顧(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6-07-??) 龍麟如; 謝祥宏Item TIMSS 2003國小四年級數學新試題的開發及建構反應試題診斷性編碼系統的製定(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5-07-??) 林碧珍; 蔡文煥Item TIMSS 2003臺灣國小四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5-12-??) 林碧珍; 蔡文煥Item 以康門紐斯教育思想為基礎的國小生活科技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9-12-??) 張玉山; 林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