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大素描教室

一、沿革與概況

本系創立於1947年(民國36年)8月,初為四年制圖畫勞作專修科;1949年(民國38年)更改系名為藝術系;1967年(民國56年)更名為美術系。1974年(民國63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兩組,進行專業教學。1975年(民國64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進行專業教學。2005年(民國94年)實施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分組招生與專業教學,自2009年(民國98年)起設計組將逐年移轉獨立為視覺設計學系。

碩士班成立於1981年(民國70年),初設有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分六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07年(民國96年)起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自本系移轉獨立為藝術史研究所;2011年(民國一百年)起,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五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因本校設計研究所及視覺設計係整併後,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

博士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初設有西洋美術史組、中國美術史組、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與管理組、創作理論組(水墨畫、繪畫、藝術指導、藝術評論),分五大組招生與八小組專業教學。2011年(民國100年)起,調整為創作理論組(水墨、西畫、藝術指導)、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組與管理組、美術理論組(西洋美術史、東方美術史、藝術批評),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再次調整美術創作理論組中的藝術指導組為新媒體藝術組。

週末在職進修碩士專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現設有美術教學班、藝術行政班、美術創作班(水墨畫組、繪畫組),分班與分組招生教學。
program

系創立迄今,已歷六十四年載,為臺灣歷史最悠久之高等美術學府。六十多年來畢業生遍及海內外,尤其國內之中等學校、大學、美術館、博物館、文化中心、美術機構等單位擔任館長、主管、系所主任、院長、董事長等重要職務,以及美術史學者、美術評論家、專業藝術家等,表現傑出。全國近三十所大學美術相關科系和研究所之大半師資皆畢業於本系所。公費時代,師大美術系每年畢業生均分發至全國各地中學,從事美術教學,因此,城鄉皆可見其畢業生。部分畢業生於服務期滿後,轉向學術研究或創作研究,隨後轉任職其他文化機構者眾多,發展途徑多元。隨著1994年(民國83年)起逐年減除公費名額之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逐漸轉型成為綜合大學,師大美術系除了原先的師資培育之外,更是全力發展學術研究、加強創作與文化建設專才之培育。

師大美術系館為一獨立之六層大樓,位於和平東路與師大路交叉處,位處臺北市區之精華地段,交通便捷,為師大校園顯著之地標。系館包括有國畫、西畫、設計、理論、版畫、攝影、電腦、陶藝、雕塑、複合媒材等專業教室以及教授研究室,還有經常舉辦國內外名家展覽之師大德群畫廊以及擁有豐富藏書之系圖書館。兼具悠久歷史、完善教學設備以及傑出師資的環境下,師大美術系將永續發展。
16-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題款之圖文關係於環保海報編排設計之運用
    (2012) 林軒宇; Hsuan-yu Lin
    中國畫題款有悠遠發展之歷史,為中國傳統繪畫重要的組成部份。經由歷代畫家探討,形成題款處理圖像與文字兩者關係之獨特手法。如何發揮傳統繪畫題款之特性與實際編排設計運用上,為本研究之重點。本研究藉由分析傳統繪畫之組成元素,筆者以形式區分為題款、圖像、佈白、鈐印、畫幅等五種要素。另外整理出傳統繪畫之構圖手法,分別為起承轉合、開合疏密、龍脈運行、虛實相生,以及氣韻生動之品評標準。後依照題款位置區分,可分為離散、相侵、隨形、緊鄰、多處款、隱款等共六種。次依照姿態區分,可分為單行短題款、單行長題款、多行短題款、多行長題款等形式。與編排設計時可選擇使用形式,並搭配齊頭等手法,則可變化出各種編排形式。本研究以實際海報編排實踐題款手法,主題以自然環境議題為主,藉由實際創作,實驗本研究所提出之題款手法於編排設計運用之變化。本研究結論發現傳統繪畫題款具有生動活潑之姿態,而運用於漢字編排方面亦十分靈活,意即傳統繪畫題款可實際運用於編排設計,且能提供許多形式供設計者參照。題款對於直式編排具有許多可依循之編排方式,其字體變化與行間設計均具有特色。而在許多題款形式中,以多行短題款適用於一般標題文字,可增加視覺變化,數最最具特色與實用性之形式。而較長的說明文字由於需要讓觀者便於閱讀,故不適合過度個人化的書體形式。
  • Item
    Floating 浮世意象:氣球造形意象分析應用於海報設計創作之研究
    (2014) 李侑儒; Lee Yu-Ru
    本創作研究以社會新聞事件為引,試圖以海報創作的形式呈現現代人面臨的各種攸關生存的面向,創作主題將從三個方向進行,分別為「經濟」、「性別」、「飲食安全」。從有感於民生用品上漲的事件,到跟任何民生消費有關的議題,進而試圖理解人們面對當今物質生活下的角色立場,以及經濟環境的脈動對人類生活所造成的影響。藉由探討人民在整體世界經濟體制之中,如何被操控與影響,卻又不得不面對基本的生存、消費的問題,反思與建構出對於生活消費、經濟議題的創作思維。「性別議題」來自於女性作為被觀看的對象的觀點,受制於性別的意識形態的社會立場。在當今的社會風氣與媒體文化中,刻意強調女性的身體,並放大檢視女幸身體,反而忽略個人的整體特質,「事業線」的詞彙出現便是明顯的例子。透過以上觀點,進而試圖理解女性在當今社會中的角色為何,女性主義與性別不平等的問題有什麼衝突,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發現也許這是整個性別發展脈絡之下在當代所產生的面貌,女性作為被觀看的角色有何先例以及當代的意義,試圖透過創作呈現出個人的理解與詮釋。最後一個是食品安全的議題,「食安」在2013年成為消費新聞的重要項目,人們最基本的生存條件-飲食,面臨了前所未見的問題,這個幾乎逼近到人類生存的底線,以當前所發生的事件作為核心概念,進而建構出對於飲食安全的詮釋方式與概念。最後,透過探討三個面向的議題,引導出「浮世」的核心概念,透過海報的形式呈現,同時加以整理海報的歷史文化背景,對於視覺載體進一步的瞭解與剖析,作為整體系列創作呈現的主要方式。 符號學為這一個創作分析的基礎理論,透過符號學,進行作品視覺符號的探討與整理。而在這一系列創作的視覺呈現中,「氣球」成為了「浮世」概念的主體,而氣球如何結合各個主題以傳達出每個議題的內涵,也是透過符號學的方式分析。並試圖將「氣球」作為這一系列統一的視覺元素,透過不同的主題,發展出氣球不同的應用模式。整體的研究方向期望透過文獻的分析與整理,試圖勾勒對於現世人類生存議題的大輪廓,透過海報的呈現方式,將「氣球」與三個主要議題概念的結合,進而捕捉「浮世意象」的概念與內涵。
  • Item
    條碼意象之隱喻海報創作研究論述
    (2011) 黃貴晶
    條碼這個圖像符號已經進入了人類集體的視覺語彙,它們能立即被閱讀者辨認出來,它們已是一種辨認符號,如何能將條碼意象更多元的呈現將其本身的意涵放在海報設計或其他的呈現中?條碼的沿革及特性及隱喻與修辭學及符號學的關係學理的探討中,來談論符號的象徵意涵,本創作研究透過多空間模式的隱喻概念合成理論來分析,先將海報中的符號圖像依皮爾斯的圖像、指示、象徵三模式來區分,再依概念合成理論將圖像意涵分為第一輸入空間及第二輸入空間,並提出類空間概念融合後提出完整的合成概念。透過許多的隱喻海報分析歸類,將其媒體特性表現手法做一篇篇的實例分析,而得到隱喻海報在呈現時的優缺點及歸納出條碼海報在實際運用上的例子及呈現出來的優缺點整理。本創作研究創作理念及海報設計分為四大主題:(一)永續環境、(二)物種保育、(三)消費生態及(四)現代消費文化其共同意念「正視地球危機,省思消費意識」來做為此次條碼意象之隱喻海報的創作主要概念,並透過圖像高反差及影像合成表現風格來強化及統一視覺風格。海報設計的創作手法極為多元,在世界經濟流通的社會裡,多角度、跨國際及重視環保的議題藉由海報的藝術化手法來提醒人們重視當下的生活議題。只有圖像訊息可以打破各國的藩籬、語言及文字,將直接的圖像、強烈的隱喻象徵及無所不在的條碼結合成為新的視覺藝術。
  • Item
    國際海報設計競賽運作模式研究-以台灣國際海報設計獎為例
    (2009) 范玲玲; Ling-Ling Fan
    本研究探討國際海報設計競賽之運作模式,以系統方式依各相關因素探討其影響性。再藉此研究結果提供未來「台灣國際海報設計獎」或相似活動執行規劃之策略及辦理方式參考,以期能使辦理更具國際一致性與提高其執行之效益。 研究首先進行國際知名海報設計競賽之次級、初級資料收集,整理歸納辦理背景、方式、規章及現況,再藉由個案及專家訪談了解其組織架構及運作模式,細節包括辦理架構、評選運作機制、流程、推廣與後續運用等。 為有效探討「台灣國際海報設計獎」之運作模式,特別引用企業效益3P理論,即整體效益(Performance)= 經營與人員能力(People)x規則與管理流程(Process)x應用工具與電腦系統(Program),作為本研究的分析模型。試圖由現有運作架構與相似競賽的執行比較中,找出不足或會面對的重要事項,以作為規劃辦理、改善及修正的依據,以促進相關活動辦理效益的提升。本研究發現,國際海報設計競賽活動中有一些共通現象及要點,狀況如下: 1.在經營與人員能力方面 國際海報設計競賽主辦單位多屬文化及推廣性質組織,經費來源主要為政府補助或贊助,自主營運「商業」組織徵件以綜合類別為主,海報設計僅為其中一項;競賽大多申請國際平面設計社團協會(Icograda)認可,評審邀請領域跨國且具國際知名度專家擔任;舉辦目的為國際交流、促進產業發展、提升人員能量及推廣設計、藝術和文化;常設組織委員會及執行團隊,以作為競賽策略規劃與擬定、國際評審推薦及邀約。 2.在規則與管理流程方面 依主辦單位與舉辦目的不同,競賽主題類別集中為社會/環境議題、文化藝術、商業類或不限。多數不限參賽資格、以創作結果作評審依據;作品多有年份限制、部份單位有件數限制;評審標準多為簡述,採二審制;研究發現參賽國與總件數呈現相關性,而得獎率高低對收件數多寡相關性不明顯。 3.在應用工具與電腦系統方面 競賽知名度及得獎殊榮是參賽重要誘因;多數競賽為政府或是文化單位舉辦,不須繳交報名費,而商業組織辦理之競賽則收取報名費;廣宣主要藉國際平面設計社團協會(Icograda)、Rene Wanner's Poster Page網站及主辦單位資料庫推廣,或與國家性設計組織策略聯盟促進;研究發現獎金高低對收件數增減未呈現顯著關連性,國際競賽吸引參賽的誘因包括博物館作品典藏、辦理展覽、頒獎典禮、線上展覽及提供獎項標章;多數主辦單位在得獎作品有專門典藏(如博物館、美術館)及展覽;另商業類及墨西哥海報雙年展報名作業採用網路應用系統。 依研究結果顯示「台灣國際海報設計獎」在亞洲規模僅次於日本富山國際海報設計三年展,辦理3年已與國際相關性競賽規模相當,同時也是目前台灣唯一有延續性、專業人士參與之國際競賽,在促進我國設計的國際交流及知名度方面已具作為平台的條件,為促進執行力效益提升,建議創意執行如下: 1.在經營與人員能力創意建議 品牌經營、建立競賽特色、引進贊助機制、永續發展;朝商業性綜合設計類發展,逐步採報名者付費方式運作;建立常設執行推廣機構及組織委員會,以加強策略規劃能力,健全機制,使執行系統化、效益;繼續申請Icograda認可,加强與其他國家協會合作支持辦理。 2.在規則與管理流程創意建議 定位專業海報競賽、2年辦理1次,不限參賽資格、件數,但限為3年內、印刷作品;主題類別訂定為商業及推廣用途(含社會關懷議題)二類;建議評審流程分為二階三審制:第一階段資格審:由執行單位及國內專家審查,以節省評審時間。第二階段初審:國際與國內評審擔任,選出入圍或可作為展覽作品,可供立即辦理展覽和頒獎典禮。複審:可與初審同一批評審擔任,隔日或另評選出獲獎作品;未來朝增加參賽國努力,而獲獎比率建議調為10%-15%。 3.在應用工具與電腦系統創意建議 尋求專責單位典藏(如博物館、美術館)及安排常設展覽,以累積重要的文化資產及供後續研究;若難有實體單位典藏,則建置數位博物館及專門網站、資訊平台,以數位典藏競賽作品及規劃多元應用、交流及展示;建議採多項獎金以取代高額獎金,加強廣宣以提升知名度;建置競賽資訊(資料庫)作業、知識平台,導入線上報名管理、條碼(Barcode)系统,將報名、交件、收件整理、評審、公告及進度查詢、通報作業數位化,以提升效能、精進作業;規劃配套及加值措施,商品(如專刋、筆記本)開發等。 以上研究共通現象及創意建議將可作為未來繼續執行「台灣國際海報設計獎」及相關競賽推動之參考。
  • Item
    超現實表現手法於海報設計之研究與應用
    費國鏡
    二十世紀初期的20年代到40年代左右,西方世界興起了一股嶄新的美學思潮,它試圖打破人類傳統以理性為主的經驗價值,致力於潛意識及夢幻的探索,在當時,特別是在藝術及文學的領域中,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洪流,那就是著名的「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超現實主義對於當時的世界影響深遠,無論在繪畫、攝影、雕塑、電影、戲劇、甚至在文學與心理學的領域裡都有其蹤跡。時至今日,超現實主義似乎已經消失於多元的文化拼盤中,不過在影像處理、電影、廣告、設計等視覺傳達的媒體中,仍是最被喜用、也最具震撼的表現形式之一。本論文希望從超現實的海報設計進行解析,歸納出其表現形式與創意的原點,以作為日後設計工作者或設計教學之參考。 一.研究目的: 1.藉由文獻探討,能瞭解超現實主義的起源、思想與理論、創作技法、 表現形式,及對後世視覺藝術的影響與重要性。 2.分析探討超現實風格應用於海報設計上,引人入勝的原因,並綜合歸 納出各類表現手法,清楚提出使用超現實風格進行海報設計的相關要 素及時機。 3.將分析歸納後的心得,於個人創作中運用呈現,並且提供設計工作者 於創意發想或海報設計之參考。 二.歸納與結果: 1.超現實的風格特色: (1)令人驚奇,覺得不可思議。 (2)違反自然界的物理定律。 (3)嚴重挑戰人的邏輯觀及視覺之合理性。 (4)兼具叛逆、顛覆、矛盾、幽默的特質。 2.超現實的精神內涵: (1)人類的心靈是隱蔽的豐富寶藏。 (2)叛逆的哲學與創新的思維。 (3)釋放潛意識心靈並對夢境進行解析。 3.超現實的創思原則: (1)反邏輯。 (2)反結構。 (3)反現實。 (4)反自然。 (5)反理性。 (6)反傳統。 4.超現實的表現手法,歸納為以下九點: (1)大小的置換。 (2)材質的置換。 (3)空間的置換。 (4)重疊交錯的矛盾意象。 (5)違反物理常理的意象。 (6)相異物體之融合。 (7)生物之物化。 (8)無生物之活化。 (9)解剖學的解構與重組。
  • Item
    以中國歲時為主題之印刷傳達設計創作研究--海報為範例--
    康敏嵐; KANG, MIN-LAN
    本創做研究以文獻資料之分析探討,配合設計實例之調查,對本創做主題「中國歲時 」及創作莓介「印刷傳達設計」進行研究,做為創作的基礎和理念。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市創作研究之動機、範圍與方法等;第二章簡述中國歲時節慶意義、由來與內 容;第三章探討印刷傳達意義、功能、煤體和印刷原理;第四章針對擇定之創做題材 (二分/二至)及表現媒體(海報)作進一步分析和探討;第五章綜合前述研究,整 理出創作理念,並透過三段式設計方法將其視覺化;第六章陳述本創作研究之結果和 建議。 經由上述之研究,本創做研究之發縣有三要點: (一)中國歲時節慶是生活和文化最密切之表徵,它匯集了天文、曆法、生活習俗、 娛樂、祭祀和民間藝術等,可說是一部民族的生活史。其中並蘊有先民的精神與智慧 ;自然與祖先崇敬以及追求生活幸福的美好形式與內涵。 但隨時代變遷,這些文化資源,已逐漸喪失其內在精神,只殘留小部份空洞形式。如 何承傳我國傳統美俗,並透過設計與現代生活結合,就是極富價值的當急之務。 (二)印刷傳達媒體是視覺傳達設計之主要媒體。海報在印刷傳達媒體中,藝術行葚 高且表現自由,是是設計家最愛的主要創作媒體之一。至於中國歲時之招貼物,與早 期海報發展關係密切,且蘊藏中國歲時涵義,值得發展。 (三)從傳統文化再出發,並塑造現代之中國風格,是當錢藝術工作者之共同使命。 中國風格現代化,主要是將傳統文化資源透過創心兒賦予鮮活的生命,並將之塑造成 多樣兒富於現代民族特性的視決與研和風格,表線出中國文化之內涵和精神所在。本 創作將以此為出發點,並作為未來研就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