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大素描教室

一、沿革與概況

本系創立於1947年(民國36年)8月,初為四年制圖畫勞作專修科;1949年(民國38年)更改系名為藝術系;1967年(民國56年)更名為美術系。1974年(民國63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兩組,進行專業教學。1975年(民國64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進行專業教學。2005年(民國94年)實施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分組招生與專業教學,自2009年(民國98年)起設計組將逐年移轉獨立為視覺設計學系。

碩士班成立於1981年(民國70年),初設有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分六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07年(民國96年)起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自本系移轉獨立為藝術史研究所;2011年(民國一百年)起,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五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因本校設計研究所及視覺設計係整併後,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

博士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初設有西洋美術史組、中國美術史組、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與管理組、創作理論組(水墨畫、繪畫、藝術指導、藝術評論),分五大組招生與八小組專業教學。2011年(民國100年)起,調整為創作理論組(水墨、西畫、藝術指導)、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組與管理組、美術理論組(西洋美術史、東方美術史、藝術批評),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再次調整美術創作理論組中的藝術指導組為新媒體藝術組。

週末在職進修碩士專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現設有美術教學班、藝術行政班、美術創作班(水墨畫組、繪畫組),分班與分組招生教學。
program

系創立迄今,已歷六十四年載,為臺灣歷史最悠久之高等美術學府。六十多年來畢業生遍及海內外,尤其國內之中等學校、大學、美術館、博物館、文化中心、美術機構等單位擔任館長、主管、系所主任、院長、董事長等重要職務,以及美術史學者、美術評論家、專業藝術家等,表現傑出。全國近三十所大學美術相關科系和研究所之大半師資皆畢業於本系所。公費時代,師大美術系每年畢業生均分發至全國各地中學,從事美術教學,因此,城鄉皆可見其畢業生。部分畢業生於服務期滿後,轉向學術研究或創作研究,隨後轉任職其他文化機構者眾多,發展途徑多元。隨著1994年(民國83年)起逐年減除公費名額之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逐漸轉型成為綜合大學,師大美術系除了原先的師資培育之外,更是全力發展學術研究、加強創作與文化建設專才之培育。

師大美術系館為一獨立之六層大樓,位於和平東路與師大路交叉處,位處臺北市區之精華地段,交通便捷,為師大校園顯著之地標。系館包括有國畫、西畫、設計、理論、版畫、攝影、電腦、陶藝、雕塑、複合媒材等專業教室以及教授研究室,還有經常舉辦國內外名家展覽之師大德群畫廊以及擁有豐富藏書之系圖書館。兼具悠久歷史、完善教學設備以及傑出師資的環境下,師大美術系將永續發展。
16-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記憶・情韻-朱慧芬繪畫創作研究
    (2020) 朱慧芬; Chu, Hui-Fen
    本創作研究是筆者在經歷人生重大困境後,於人生低谷時抱持沉潛態度,靜靜與自己的情緒陰影相處的心境轉化過程,並於創傷復原之後,以畫作記錄下這段記憶中的情感及對人生的體悟,將之發展成三大系列創作。在這段沉潛、復原及成長的過程中,筆者對人生有了種種體悟,筆者透過繪畫創作,療癒了自己,也有了重新出發的力量。 筆者以「記憶・情韻」為專題研究,計有三大系列如下:沉潛階段的「大地情感系列」、復原階段的「人物情感系列」,以及成長階段的「省思議題系列」。 在「大地情感系列」中,有筆者在困境初期,對希望之光極度渴求之期盼,並藉由對大地生生不息之描繪,燃起筆者內心等待光明來臨之希望。而「人物情感系列」則是描繪筆者在困境中期,對生命有另一番體悟,因而藉由對親友之描繪,傳達筆者對生命之體悟 ‐ 人生這一趟,只求「無悔」二字。至於「省思議題系列」,則是筆者走出困境後,將視野由個人情感,擴大至對社會議題之關懷的紀錄。 由於這三大系列的作品是筆者在創傷復原之後,從記憶中再次回想而作,因此作品完成時間或有交錯之處。觀看筆者作品時,若依照沉潛階段的「大地情感系列」、復原階段的「人物情感系列」,以及成長階段的「省思議題系列」這三大系列之順序解讀筆者之情感發展,而忘卻其完成之時間順序,應可更理解筆者初逢困境、陷入困境,繼而步出困境之心境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