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大素描教室

一、沿革與概況

本系創立於1947年(民國36年)8月,初為四年制圖畫勞作專修科;1949年(民國38年)更改系名為藝術系;1967年(民國56年)更名為美術系。1974年(民國63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兩組,進行專業教學。1975年(民國64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進行專業教學。2005年(民國94年)實施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分組招生與專業教學,自2009年(民國98年)起設計組將逐年移轉獨立為視覺設計學系。

碩士班成立於1981年(民國70年),初設有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分六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07年(民國96年)起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自本系移轉獨立為藝術史研究所;2011年(民國一百年)起,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五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因本校設計研究所及視覺設計係整併後,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

博士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初設有西洋美術史組、中國美術史組、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與管理組、創作理論組(水墨畫、繪畫、藝術指導、藝術評論),分五大組招生與八小組專業教學。2011年(民國100年)起,調整為創作理論組(水墨、西畫、藝術指導)、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組與管理組、美術理論組(西洋美術史、東方美術史、藝術批評),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再次調整美術創作理論組中的藝術指導組為新媒體藝術組。

週末在職進修碩士專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現設有美術教學班、藝術行政班、美術創作班(水墨畫組、繪畫組),分班與分組招生教學。
program

系創立迄今,已歷六十四年載,為臺灣歷史最悠久之高等美術學府。六十多年來畢業生遍及海內外,尤其國內之中等學校、大學、美術館、博物館、文化中心、美術機構等單位擔任館長、主管、系所主任、院長、董事長等重要職務,以及美術史學者、美術評論家、專業藝術家等,表現傑出。全國近三十所大學美術相關科系和研究所之大半師資皆畢業於本系所。公費時代,師大美術系每年畢業生均分發至全國各地中學,從事美術教學,因此,城鄉皆可見其畢業生。部分畢業生於服務期滿後,轉向學術研究或創作研究,隨後轉任職其他文化機構者眾多,發展途徑多元。隨著1994年(民國83年)起逐年減除公費名額之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逐漸轉型成為綜合大學,師大美術系除了原先的師資培育之外,更是全力發展學術研究、加強創作與文化建設專才之培育。

師大美術系館為一獨立之六層大樓,位於和平東路與師大路交叉處,位處臺北市區之精華地段,交通便捷,為師大校園顯著之地標。系館包括有國畫、西畫、設計、理論、版畫、攝影、電腦、陶藝、雕塑、複合媒材等專業教室以及教授研究室,還有經常舉辦國內外名家展覽之師大德群畫廊以及擁有豐富藏書之系圖書館。兼具悠久歷史、完善教學設備以及傑出師資的環境下,師大美術系將永續發展。
16-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青烏物語:陰陽五行思想運用於繪畫藝術的呈現
    (2024) 陳效尼; Chen, Hsiao-Ni
    「天人合一」是整個中華文化最高的理念。天,就是自然。人處於自然之中,透過自身的體驗與觀察,創建出一套陰陽五行的哲學思維邏輯與系統架構。陰陽五行的學說理論基本表現在系統性思考上,而古代的智者思想家把這套系統架構多方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如大至國家的歷史政教、家族的興衰榮辱乃至個人切身相關的山、醫、命、卜、相的五件事,均是依循這套邏輯系統發展出趨吉避凶之法,從而把「天人合一」的理念實踐在日常生活之中。「相」,簡單來說是觀察之術,觀人、觀宅之相等等,其中便包含觀察自然地理的風水堪輿。繪畫作為空間和視覺的藝術,而山水畫在構圖排出聚、散、虛、實的空間佈局、筆墨表現出的濃、淡、乾、濕的趣味節奏,這些就是陰陽五行的藝術效果。在古代的山水繪畫裡,不單只有描寫自然景物的筆墨表現,而將自然環境如何將影響人的精神層面的風水知識運用在畫面之中,也是畫家考慮與關注的課題,這一本質也就體現了山水畫裡蘊含陰陽五行的本意。此種現象,在重視理學的宋代,其氛圍就已開始。本創作係以客觀的山為物象,經由筆者對其獨特的感知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筆者試以山水之「象」來寓風水之「意」。本文論述是以文獻來分析陰陽與五行,來探討山水畫與風水之間的天人合一關係。在依據圖像研究法將陰陽五行的概念,對應到客觀的物象作為此次創作的學理基礎。由象而意的創作過程中,陰陽對比、結構佈局及造型顏色,無一不離陰陽五行的主軸。此創作的目的,乃筆者自我闡述經由「觀物取象」藉以「以象寓意」進而呈現「天地有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