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6

一、系所整體發展概念

本系所設立是為了因應當代「國際創意設計產業」趨勢與「台灣創意設計」人才需求,跳脫傳統設計概念之分科教育方式,強調培育具備『設計策略』、『創意設計服務』與『專業職場精神』之跨領域思維的設計專業人才,主要培育方針為:

  • 創新創意之本質
  • 美感美學之品味
  • 專業實務之技能
  • 多元跨界之知識

    二、系所特色

  • 以創意設計之創新思維啟發為重點。
  • 因應創意設計產業之人才需求規畫。
  • 除專業知識技術之外,強調多元跨界知識學習。
  • 輔導學生具有自行規劃主軸專業能力,並專精於自我學習及參與相關活動。
  • 就業領域以擴及不同創意設計產業,培育設計領導管理人才為教學目標。
  • 課程設計將逐步減輕課程時數,使學生能專精學習及參與活動。並加強各課程之專業要求,重視扎實的美感品味基礎。
  • 強調人文藝術素養與拓展國際視野。
  • 特別強調國際化,每年舉辦多次跨國工作坊、研習營、論壇與交流活動。
  • 設置國內外當代藝術與設計雜誌期刊環境,提供學生豐富的學習創意設計思維。

    三、設計系所歷史沿革

    1975 年本校美術系實施大學部三、四年級分為國畫、西畫、設計三組教學。相關設計組教授包括莫大元、王建柱、蘇茂生、王秀雄等名師。
    1981 年美術研究所成立設計組。
    1982 年本校成立工藝學系,之後並成立室內設計組,近期由莊修田教授領軍。
    1998 年設計研究所成立。由康台生、張柏舟、周賢彬、梁桂嘉所長積極發展。
    2004 年美術系碩士班藝術指導組成立。經由林磐聳、施令紅、林達隆、林俊良教授努力經營。
    2005 年美術系學士班實施國畫、西畫、設計三組分組招生。
    2006 年美術系博士班藝術指導組成立。
    2007 年以美術系設計組為基礎,規劃申請籌設視覺設計系。
    2008 年教育部通過視覺設計系成立申請案,並由林磐聳前副校長擔任籌備主任。
    2008 年由林磐聳前副校長設立文化創藝產學中心。
    2009 年視覺設計系成立,歷經林磐聳、李新富、許和捷主任積極發展,並逐年轉移美術系設計組師生。
    2012 年8月1日「設計學系」正式成立,整合視覺設計系、設計研究所與工教系室內設計組的專業資源,發展視覺藝術與媒體傳達設計、產品設計、室內設計等頂尖設計專業,並培養跨設計專業能力之商務型設計師。歷屆主任為許和捷教授(2012.8-2013.7)、林俊良教授(2013.8-2015.7)、梁桂嘉教授(2015.8-2017.7)、現任主任為劉建成教授(2017.8-迄今)。

    四、學士班特色

    本系招收對藝術設計有興趣之學生,分兩類組招生,視覺組需加考術科(第一類組),產品組不須加考術科(第二與第三類組) ,可跨領域修習課程。突破以往傳統單一藝術與設計人才的培育方式,促使不同類型之菁英學生,能在多元跨界的設計領域中相互學習成長。本系另開設室內設計學分學程、生態藝術與科普傳播學分學程,提供有興趣的學生選讀。 透過專業領域的課程分組方式,依學生特質發展主修的專業設計方向,並根據興趣延伸修習其他領域之創意設計知識。

    本系學生的養成,除了有良好的創新創意、美感品味、專業技術與多元跨界知識外,更具備清晰的正確設計服務理念。 本系課程橫跨視覺創意設計、產品創意設計等二大領域之藝術與設計專業。具有精要設計學院之精神,卻無獨立系所間的學習藩籬與障礙,以因應現今創意產業對於跨界領域的實際需求。

    本系特別重視人文藝術之涵養,設計產業精英人才不僅著重設計專業的訓練,更是創意設計專業思維的培養以及職場所需的敬業精神和創新能力。

    五、碩士班特色

    區分視覺設計(平面、書籍、文創、品牌設計、繪本、動態繪本、動態影像、動畫設計與媒體藝術等)、產品設計(商品、文創、產品設計、展場設計、商業空間設計、住宅場辦設計等)領域,課程除了基本的必修與主修課程之外皆可多元跨領域選課。另開放設計創作在職專班,提供業界人士就讀。

    本所師資涵蓋專業教師與業界資深創意指導,提供學生在專業領域更加精進,並學習多元跨界知識,以符合當前國際與社會創意設計產業之高階人才需求,強調實務創作與學術研究並重。

    六、博士班特色

    培育具備國際視野與解讀國際市場資訊能力,以及對創意設計資源掌握與應用能力,並具有整合能力的設計專業高階創作或學術研究人才。

    七、師資特色

    本系凝聚全國創意設計產業領域眾多資深教授,目前14位專任教授。 近20位兼任教師,三分之二為設計業界之創意總監,此一架構為全國相關系所之冠。 位處台北市市中心,每學期固定有另外十餘位產業界資深師資講習。

    八、文化創藝產學中心

    本系設有系級之文化創藝產學中心,每年承接教育部、文化部、經濟部、國科會、與產業界等各種不同專業計畫案,提供學生計畫執行及設計實務之機會。實質推動國內創意設計政策,積極參與國內外各創意設計相關協會之活動,以整合產、官、學、研之交流平台。

  •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0
    • Item
      以裸體插畫應用於保養品包裝之創作研究
      (2022) 林嘉雯; Lam, Ka-Man
      裸體藝術與插畫的根源要追溯至人類文明的開始,從石器時代人類以插畫與裸體雕像進行紀錄與宗教祭拜,到近代的政治插畫與裸體畫探討社會問題與藝術精神,都證明裸體藝術與插畫對文明發展的貢獻。本研究以裸體插畫作為主要研究範圍,於文獻探討進行插畫、裸體藝術、保養品等等的資料蒐集,統整出插畫與裸體藝術的歷史脈絡。然後透過個案分析法與半結構式訪談,進行對插畫家的插畫包裝與商品、市場上的品牌的插畫包裝設計、消費者對於插畫與包裝喜好的資料蒐集與分析。透過研究方法分析裸體插畫與包裝設計的設計模式以及消費者對於保養品定位與包裝設計的取向,例如保養品適合的插畫風格與本創作研究的品牌和包裝定位。然後以這些蒐集與分析的資料作為創作背景,確定品牌理念,進而設立的三個系列作品,分別是香水系列,臉部產品系列,身體乳液系列三個系列,每個系列都擁有6個作品,內容以研究分析的設計模式進行插畫創作與包裝設計。經過研究分析後,肯定了插畫與藝術在包裝上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意欲,並且發現不同領域的市場可以融入更多不同的插畫發展。經過創作後,本研究確定以適合的設計模式下能夠讓裸體藝術與保養品包裝結合,並且拓展插畫在包裝上有更多的可能性。
    • Item
      蒸氣波風格應用於精釀啤酒包裝設計創作研究
      (2022) 潘畇沄; Pan, Yun-Yun
      蒸氣波風格這幾年在社群媒體使用者的拓展與助瀾之下,逐漸從音樂特色延伸至視覺領域,更進一步形成獨特的蒸氣波美學。不只常見於社群媒體上,在許多商業廣告及購物平台上也能見到蒸氣波的表現,使得原本非主流的視覺風格逐漸被大家認識。在蒸氣波商用的部分,目前僅侷限用專輯唱片封面與社群媒體廣告文宣,在包裝設計部分未見得,因此本研究欲藉由蒸氣波風格的創新表現,增加與消費者話題性高及連結性強的包裝,應有助於提升對產品的關注度。本研究之目的有三點,一、探討蒸氣波風格的形成脈絡及分析此視覺風格的表現特徵;二、分析市面上精釀啤酒包裝設計,彙整精釀啤酒的視覺風格並比較其異同;三、建構蒸氣波風格應用於精釀啤酒包裝設計的表現模式。在研究方法上,以文獻探討研究蒸氣波風格之形成脈絡與風格特徵、啤酒發展及精釀啤酒在國內外的歷史與特色、包裝的功能與包裝中圖文設計的功能;案例分析法為針對2012-2022年臺灣市售精釀啤酒的包裝設計,分析其色彩、文字與圖像的運用,在整體風格表現有何異同,研究發現:蒸氣波美學基本要素在色彩上是以冷色調為主、圖像體材的運用多懷舊元素,視覺表現手法上採複合式圖像、無複雜感的編排與水平的構成。而台灣精釀啤酒包裝設計的視覺表現,主題常響應社會議題,並透過與傳統禮俗結合的包裝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常出現幽默風趣的取名方式傳達年輕活潑的特質。而文字應用方面分為現代與傳統兩類,傾向以毛筆字表達傳統主題,用黑體字表達現代。最後以上述之研究分析結果為基礎進行蒸氣波與精釀啤酒包裝設計媒合之創作。綜合前述之觀點導入創作實證研究,發展出三個系列啤酒包裝設計共九款樣式,獲致結論如下:一、題材編排與色彩表現,形塑出獨特的蒸氣波風格:二、社會議題、詼諧命名、古今並承與調性統一是台灣精釀啤酒包裝之設計趨勢:三、掌握蒸氣波風格之圖像、色彩等特徵為創作精釀啤酒包裝設計的準則。關鍵詞:蒸氣波風格、精釀啤酒、包裝設計
    • Item
      呷速配:裝飾藝術應用於高雄地方海產包裝設計創作研究
      (2022) 李明璟; Lee, Ming-Ching
      台灣近年來很多地區的傳統產業在各種因素下開始逐漸勢微沒落,而地方政府欲改善此情形而開始積極推動「設計翻轉、地方創生」的政策,進而挖掘出地方上深具在地特色的產業資源項目,進而引導優質人才回流就業與回饋故鄉。現今高雄在地漁業展因為資源枯竭也面臨逐漸沒落的趨勢,而一些偏遠地方海產因長期欠缺產品宣傳,使得大眾對於地方海產印象一般都很普通,如何改善海產的包裝視覺設計,來轉變這些舊有印象將是一個重要的議題。本創作研究對於地方特產藉由視覺風格與包裝設計結合,探索是否能創造出新的樣貌與價值,地方特產藉由不同題材加入並以另類方式來傳達相關文化特色。在研究方法上,以文獻探討來歸納裝飾視覺風格的特徵,並找出適合應用於包裝設計的表現形式。案例研究部分,取樣標準以曾受產業、獎項肯定的特產包裝案例為主,研究結果發現較成功的包裝案例具有簡約視覺、仿生或器物擬態應用等特點。並導入在創作實證上,藉著「呷速配」的創意概念,將漁業與農業的飲食文化結合,搭配裝飾藝術的幾何、簡約及擬態等特徵,創作出七組代表高雄地區漁會的系列包裝設計。獲致結論有下列數點:1.在地產業依靠新思維的現代設計概念有機會來轉型並永續發展;2.幾何圖形因其單純的特性,常常被運用於簡約的包裝設計上;3.以裝飾藝術風格應用於海產包裝設計,可以帶給地方商品的優雅、進步及富足印象;4.海產包裝的農漁結合的創意思維,創造話題並引起消費者的關注。
    • Item
      由品牌定位發展品牌元素之研究-以臺灣果乾為例
      (2020) 陳怡璇; Chen, I-Hsuan
      臺灣水果多元而優質,廣受國內外市場歡迎。由於水果容易腐敗不易保存,果乾市場在崇尚健康與方便食用的趨勢下日益繁榮。然而,臺灣多數果乾品牌之目標市場過於相似集中。因此,本研究旨在以臺灣果乾為例,研究該如何從眾多品牌中開創商機來創造新品牌,強調以目標客群需求來建立品牌定位和選擇包裝相關之品牌元素。研究方法參考策略性品牌管理流程和行銷流程,分兩大階段:透過市場環境分析(包含30個臺灣果乾品牌)決定品牌定位,再根據品牌定位來選擇品牌元素。研究成果之新果乾品牌──果福(GoFu),意即水果的祝福,其品牌箴言為「祝福、臺灣和健康」。將來臺最具消費潛力之日本旅客作為目標客群,與知名飯店聯名推出臺灣12月份代表水果製成的零添加果乾紀念商品,依不同水果吉祥話分成4種禮盒。包裝上插圖則融合寫實與抽象兩種相互衝突的藝術風格,呈現出臺灣新舊文化融合的特色,並同時兼具高質感。經問卷調查後,品牌元素在整體上皆得到正面評價,亦證實品牌定位的方向正確。期望透過本研究,提供小型企業和設計師參考,以建立品牌定位與選擇品牌元素。
    • Item
      傳統辦桌轉型為網路餐飲品牌之創作研究
      (2020) 蔡典益; Tsai, Tien-Yi
      隨著社會型態與經濟的改變,喜慶宴客幾乎都是在室內舉行,不但有富麗堂皇或是主題型的室內設計與造景,亦有舒服的環境與桌椅,臺灣原本重要的傳統辦桌文化受到嚴重的擠壓,不但容許擺桌設宴的場地減少了,加上戶外天氣熱,雖有業者開發出可搭配棚子使用的戶外冷氣車,但所費不貲。另外亦有不少辦桌或桌椅租賃業者採用與餐廳飯店同樣的桌椅布置,但整體的風格卻顯得混亂。雖然辦桌業者不斷地改良與更新,仍抵擋不住時代與觀念的變遷,亦吸引不了年輕人欲喜慶宴客時的首選。本創作研究藉由文獻探討臺灣辦桌產業,了解到辦桌的發展與產業狀況,並了解到其文化特色。也在網路購物、網路餐飲品牌、冷凍即食品等相關文獻資料中,也可得知消費者對於網路購物的消費習慣與喜好。並透過對問卷調查結果綜合分析後,了解消費者幾乎都曾吃過或聽過辦桌,也對辦桌的人情味特別有濃厚記憶;且消費者在網路購物時會在意照片不應差異過大、加熱應簡單明瞭等習慣。因此在進行將辦桌轉化為網路餐飲設計創作時,應將辦桌的特色與文化內涵融入於品牌與相關的商品設計中,加深消費者與辦桌的鏈結與印象。而且在辦桌菜餚的選擇上,應該符合消費者對於即食加熱料理的飲食習慣,並附上清楚明瞭且以圖示資訊為主的加熱方式,讓消費者可以輕鬆照著步驟還原辦桌菜餚。最後依照現代消費者的家庭狀況,區分為:小家庭、單身族與朋友聚餐三大類別,並針對這三大類別進行主題包裝系列創作,讓消費者在選擇餐點時,可以依照使用情境進行選購。期望本創作研究可供未來欲轉型的辦桌產業或是傳統餐飲產業,想要藉由網路販售餐飲時,可以有個參考依據,除了延續其餐飲的生命力與文化外,更期待能夠在網路上創造新價值,讓更多的消費者可以品嚐到來自各地的美味佳餚。
    • Item
      青少年對於零食包裝設計之圖像偏好研究
      (2012) 魏子薇
      本研究藉由問卷調查法,以青少年消費族群為主要研究對象,將行銷學中吸引消費者目光、提高銷售量「無聲的推銷員」的包裝設計作為研究方向,探討現今青少年對於零食包裝設計的偏好,以期能夠提高商品之銷售。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次數分配表及交叉分析法,6位專家從26個網站的219個樣本,篩選出攝影、寫實描繪、簡易象徵及文字等四類共24張刺激物(研究樣本),形容詞意像篩選由18位視覺意象分析小組,篩選出15組形容詞意象。以紙本問卷方式施測,時間自民國100年3月29起至民國100年4月31止,參與學校包括台北市、新北市、與基隆市某高級中學及高級職業學校共三所;總參與人數共391位,分別為男175人、女216人,平均年齡大約17歲。研究結果發現如下:(1)在內容物提示項目裡,高中男女生對於具象寫實風格的都具有高度偏好,顯示青少年消費者重視內容物的具現遠超過新奇特殊的包裝圖像;(2)以「原料提示」功能設計包裝插圖時,修飾的手法反而更能獲得青少年消費者的青睞。(3)青少年在購買零食產品時,仍偏好於內容物具象表現圖像來判斷內容物與包裝插圖的一致性(4)在以「品牌與聯想」為包裝概念時,由於不具備商品的內容物或原料等相關的圖像,高中生在判讀時多半會以自身背景、經驗或對圖像的好感度決定是否購買此類商品。
    • Item
      台灣觀光意象運用於包裝設計-以酒包裝為例
      (2014) 詹羑芳; Chan,Yu-Fang
      3742億元,觀光產業逐漸對台灣經濟發展具有相當影響力,這也使得台灣意象的相關伴手禮成為炙手可熱的商品。佔來台旅客最大宗的中國大陸旅客,偏愛飲用白酒,因此,台灣高粱白酒成為大陸觀光客鍾愛的台灣伴手禮之一。 奇匠工坊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觀察到台灣觀光產業的脈動與白酒市場之潛力,規劃開發屬於台灣的觀光酒品。本研究與奇匠工坊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針對台灣觀光意象運用於酒品包裝設計進行創作研究。本創作研究藉由台灣觀光意象、品牌設計與包裝設計相關文獻的探討與歸納,作為創作之學理基礎,並透過「內容分析法」針對台灣白酒市佔率9 成的三大酒廠之包裝視覺元素進行分析,以了解市場包裝設計之趨向。此外,對酒品公司經營者、企劃經理、營運經理、陶瓷協力廠等人進行「深度訪談」,歸納出品牌核心、目標市場及客群、產品定位等,以作為品牌識別設計及酒包裝設計之依據。 本研究創作主要以台灣自然景點、氣氛與氣候、地理劃分架構出觀光意象的三大構面,歸納出台灣四個地區著名景點之四季特色作為主軸,勾勒出「台灣醉美」之品牌識別設計與包裝設計的視覺結構。研究結果包括:(1)品牌識別設計:品牌標誌、標準字、品牌標準色、輔助圖形;(2)包裝設計:酒瓶設計、包裝材質運用、包裝視覺設計表現、包裝結構設計; (3)運用台灣四地之四季景色設計4款酒品行銷海報。
    • Item
      建築結構形態應用於包裝創新之探討 -以禮品包裝設計為例
      (2014) 鄭伃婷; Cheng Yu Ting
      建築物的結構可承受外力載重防止崩塌,包裝也需設計結構以支撐內容物所存放之空間,且不論建築或包裝,兩者皆脫離不了與美學的重要關係。本創作研究藉由思考建築結構與包裝設計的類同處,進而相互融合、互補兩者之結構美學,透過此結合以發掘更多的可能性,呈現不同於以往之創新包裝設計。 透過文獻探討深入了解建築結構之概念脈絡、設計原理,以及包裝的基礎知識,並以建築、包裝的各五個案例深入理解設計的實際操作手法,分析兩領域的結構與形態之關連。創作以未來建築與包裝設計的共同趨勢-「輕量化」為主題。依據研究結果創作出以建築結構形態為出發的禮品包裝設計:婚禮喜糖包裝、花束包裝、沐浴花瓣包裝。創作中思考如何將建築結構形態轉化至包裝設計上為本創作之重心,發現發想設計之際宜以建築結構的基礎形態出發再轉化至包裝設計上,若先以包裝的角度思考反而容易侷限在原本的包裝概念裡,使得建築結構形態難以完全發揮。 「建築結構設計」有著相通的概念與原理,涵蓋力學工程的專業知識,「建築形態設計」則變化多端無規則可循,因此建築結構設計需以理論為基礎發展,而建築形態設計雖無一定模式,但需對點、線、面、體的構成有一定敏感度,才能妥善支配彼此份量而安排出不俗的結果。因而惟有對建築結構深入理解,才可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不破壞機能性並輔助達成美感的形態設計。 文獻探討整理建築的相關知識,深入理解其結構的基本原理與其形態之建構生成,並認識包裝的基本觀念與掌握未來趨勢,再透過案例分析歸納出建築、包裝兩者其結構與形態之關連。創作嘗試了轉化建築結構概念,以建築形態重新解構包裝立體空間,驗證了建築結構形態應用於包裝設計之可能。 本研究突破往常包裝設計的發想模式,從建築的領域出發思考,重新解構包裝的立體空間之處理方式,轉化建築領域的特色帶來包裝新的創作靈感,期能給包裝設計師作為未來創作的參考。
    • Item
      地方特色產業包裝設計之研究與創作-以西螺醬油為例
      (2010) 簡瑜珊
      視覺傳達設計是一門針對資訊傳達與人際溝通的視覺介面的設計工作,而包裝設計則是一門融合造形與裝潢的實用藝術。著眼於當下,台灣十分重視本土文化的時代背景,本論文企圖設計一個能體現地方文化特色的包裝創作。過去「黑豆醬油」一直都是以雲林縣西螺鎮的地方特產著稱,但如今傳統製造業勢微。因此,本研究企圖以顯著的地方特色為主題,發展醬油產品的包裝設計。 論文主軸可分為三部份:(一)文獻探討:了解地方特色產業與包裝設計的內涵,及西螺醬油的發展源流與特色,並從研究地方文化特色中構思包裝設計。(二)深度訪談與田野調查:以西螺鎮上的醬油產業經營者、西螺農會、及產品消費者為訪談對象,透過問答與實地觀察,作為設計發想的參考。(三)整理分析:綜合產業經營者、產品消費者、商品設計者三方的訴求,作為包裝設計的養分。 包裝是產品業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樑,本論文最終的設計表現就是融合二者之觀點,並從中突顯地方特色來呈現物產與文化的結合。
    • Item
      茶產業之包裝設計策略探討與創作
      (2014) 范佩珍
        本研究旨在將品牌精神與臺灣茶文化應用於包裝設計策略,以達品牌文化傳承之目的。透過歸納整理茶業史發展、茶葉相關基本知識及分析臺灣早期、近代及國外近代品牌,對各品牌背景及包裝設計策略進行分析,並從研究個案中,選出一個經營跨越臺灣轉型前後期之茶品牌,進行深度訪談分析,最後透過創作加以佐證。   從文獻分析中得知,臺灣茶產業相關政策因政權更替而改變,早期以外銷出口為主,需要經過長時間海運,包裝注重防潮與集合運輸便利,且並無品牌經營,臺灣當時還是扮演原料輸出國的角色,故在整體生產成本逐漸提高後,逐漸失去過去外銷優勢;近代隨政策輔導轉往內銷後,因應消費者需求及市場趨勢,包裝逐漸改成精緻且適合送禮的內包裝或個體包裝,大小茶業品牌逐漸形成。   藉由個案分析比較出早期與近代包裝設計策略之差異,在於品牌精神有無導入包裝設計中,透過市場趨勢分析、消費者需求評估、競爭者分析等方法,訂定出品牌目標與品牌精神,並將其轉化為設計元素導入包裝設計中,使品牌欲傳達之訊息,透過包裝設計轉化為視覺上的呈現,增加產品附加價值,為臺灣茶產業轉型後包裝設計策略之重點。   本研究與創作之主要結論整理如下六點:(1)透過品牌暨產業背景歷史之探討,可獲得符合品牌精神之包裝設計元素;(2)舊文化產物可藉由新的組合概念,重整後產出新概念之設計;(3)呈現包裝材質的原始狀態,可以營造舒適無負擔的氛圍;(4)包裝造型應將生產組裝之複雜程度列入設計考量;(5)透過品牌定位與精神之確立,可提供包裝更明確之設計方向;(6)為加強消費者對品牌記憶度,可將品牌資訊以店頭小手冊或酷卡等平面宣傳物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