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互惠式教學法:臺灣國中學生的看法及其對英語摘要寫作能力之影響
    (2023) 解凱筑; Hsieh, Kai-Chu
    有鑒於現行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中強調「素養」教育,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受到高度重視。互惠式教學法是經由研究證明可以有效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教學方法。然而,目前缺乏針對互惠式教學法對學生摘要寫作影響之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生對互惠式教學法的看法以及其對他們的英文摘要寫作技巧的影響。本研究為教學介入混和性研究,以互惠式教學法進行為期六週的課程。58位臺灣國中學生參與這項研究。主要資料來源為17名學生所提交的三份閱讀日誌及學生在六週內透過互惠式教學法學習英語閱讀的問卷調查。受測者所撰寫的摘要寫作是根據Frey et al.(2003)研究中所使用的一個四分制摘要寫作評分表進行評分。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對使用互惠式教學法持正面的態度。互惠式教學法展現出提高學生英文能力的可能性,特別是在閱讀技巧、詞彙和文法方面。此外,三篇摘要寫作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近乎所有參與者(94%)在最後一次摘要寫作中都獲得更高的分數,呈現學習成效;三分之一的學生成績增長超過4分(滿分16分)。本研究結果凸顯了互惠式教學的效果,能提高臺灣國中生英文閱讀和摘要寫作技巧。因此,本研究建議以英語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教師在教英語閱讀和摘要寫作時,可以採用此方法。
  • Item
    互惠學習用於英語為外語的低成就學生
    (2012) 巫智堯; Chih-yao Wu
    台灣的英語教育長久以來都存在著雙峰現象,學習低落學生的需求因此特別需要關注。但是,學校老師往往表達不知如何提供有效的補救教學。文獻上顯示,互惠學習可以適用在各種有學習困難的學生身上,它的成效在英文為母語的環境和英文為第二語言的環境中已被廣泛地證實,但是,它在台灣的相關研究往往都是鎖定一般學生,所以,這份研究就是要探索互惠學習是否也能幫助台灣英語成績低落的學生。 這個研究在台北市進行而且採用個案研究的方法。有四位七年級的學生參與了這個為期七周的研究,授課的老師亦即為研究者本人。課堂中所使用的讀物是圖畫書。研究者將學生每次上課的表現記錄在他的教學日誌,這份檔案紀錄了學生可能的改變和進步。此外,為了近一步瞭解學生對互惠學習的看法,我們也讓學生在七周後的課程填寫一份問卷,以獲知他們的想法。 結果顯示互惠學習可以幫助學生的學習,學生的正面表現可在七個面向觀察到,包含專心程度,為他人建立鷹架,彼此的互動,學習的自主,閱讀策略的使用,英文能力的進步,和行為的改變。但是,我們也在施測期間碰到未預期的困難,包含學生課堂的聊天和男學生的投入程度較低。此外,大部分的學生都表達對互惠學習的正面評價,並且想在日後繼續使用這種學習方式。
  • Item
    在英文課堂中利用互惠式教學法提昇臺灣高中生思考之研究
    (2009) 蕭若綺; Anna Jo-chii Shiau
    普通高級中學英文科98課綱即將於2010年實施,其最大特色在於納入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與創造性思考(creative thinking)的培養。然而思考能力在台灣教育界並不受重視,而且國內研究尚未對此議題有深入的探討。雖然坊間教科書已如火如荼地進行修編,但面對即將推行的98課綱,許多英文老師仍覺得無所適從。因此,本研究目的主要探討互惠式教學法(reciprocal teaching)實行於高中英語教學現場的可行性,著重於探討此教學法是否能有效提昇學生的思考能力。 參與本研究的學生為台北市某校三十六位高一男生。本實驗為期六週,每週有兩節課的時間。本實驗的閱讀教材為五篇短篇故事,其改編自坊間針對高一生設計的教科書。本研究作者嘗試使用互惠式教學法(reciprocal teaching)引導學生閱讀,並透過學生提問(student-generated questions)及問卷調查(questionnaire)了解互惠式教學法的教學成效。本研究作者主要採用布魯姆(B. S. Bloom)1956年提出的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A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來分析學生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可分為六類:一、事實性問題(factual questions);二、 詮釋性問題(interpretational questions);三、經驗性問題(experiential questions);四、分析性問題(analytical questions);五、評鑑性問題(evaluative questions);六、創造性問題(creative questions)。 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大部分學生仍停留於提問「事實性問題」及「詮釋性問題」,但學生普遍問比較多有關文章大意的問題,而且他們問「詮釋性問題」多於問「事實性問題」。此外,學生不但問比較多「分析性問題」與「評鑑性問題」,「分析性問題」與「評鑑性問題」在問題內容上也比較具有變化性。學生的「創造性問題」雖然在數量上沒有明顯地改變,但在問題內容上卻變得比較多元。「經驗性問題」則比較少出現在學生提問中。學生普遍認為自己從互惠式教學法中學到互惠式教學法的四個閱讀策略-預測(predicting)、澄清(clarifying)、概述(summarizing)、提問(questioning),英文語言能力有進步,變得比較主動學英文,也比較能掌握自己學習的情況。學生也認為自己在閱讀時比較會思考故事深層的意義,而且變得比較會問問題。針對互惠式教學法的四個閱讀策略,學生認為最有幫助閱讀理解的是「概述」,但最難學會的也是「概述」。總之,學生普遍喜歡使用互惠式教學法閱讀文章,而且互惠式教學法有助於提昇他們的思考能力。以上教學實驗結果證明互惠式教學法不但能提昇英語能力,更能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足為實現98課綱英文能力指標的教學方法之ㄧ。在結論中,本研究提出實行互惠式教學法於台灣英語教學現場的建議,並同時提出不足之處,以供將來研究參考。
  • Item
    互惠式教學法對不同英語能力學生的閱讀理解之成效
    (2013) 蔡涵如; Han-juTsai
    許多研究顯示「互惠式教學法」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然而,在台灣,尚未有研究同時囊括兩個不同能力的群組進行此法教學並比較其不同。因此,本研究旨在檢視「互惠式教學法」施行於不同英語能力的台灣國中生,探討其英語閱讀理解方面的提升成效,及他們對此教學法的回應及建議。 參與本次研究的對象為台中市某國中的六十四位國三學生,學校依照他們上學期的英語平均成績將其分為兩個班級:排名前半的學生編入「成就較高班」,而另一半學生編入「成就較低班」。這兩班的英文老師(也是本次研究者)進行了為期五週,每週兩次的互惠式教學研究實驗。實驗中使用的閱讀教材為九篇敘述性文章,皆取自各版本教科書及英語學習雜誌;而研究工具則採用取自全民英檢的初級閱讀理解試題為前後測試卷,及一份具體探討學生對此教學實驗看法的回饋問卷。為分析前後測分數的變化,本研究使用成對樣本t檢定的方式來判斷兩組學生是否有顯著進步;而研究對象對於此教學法的回應和建議則透過描述性統計的方式來呈現。 根據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互惠式教學法」對「成就較高班」及「成就較低班」的學生們在英語閱讀理解方面皆有顯著進步,而大多數的實驗對象對「互惠式教學法」抱持正面肯定的態度,並認為此法同時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引領他們反思自己的學習或思考過程……等等。其中,針對四個閱讀策略,兩班都認 為「預測」最簡單,而「釐清」最有助益,但「成就較高班」認為最難的是「提問」,而「成就較低班」則認為是「摘要」。依據上述結果,本研究建議「互惠式教學法」可融入一般課室英語教學,不同英語能力的學生都將各有收穫,值得一試;此外,結論中並提出實施此法的建議,期盼能為未來研究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