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英語近義詞Accommodate和Adapt以及Accommodate和Contain的語意分析
    (2023) 葉佩欣; YEH, PEI-HSIN
    本研究旨在分析英語近義詞accommodate和adapt的語意異同以及accommodate和contain的語意異同,分析內容包括它們的語意、句型模式、所搭配的名詞詞組所呈現的語意特徵,以及語意韻。此研究的600筆語料來自於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 COCA),accommodate、adapt及contain各200筆。研究結果發現,第一組近義詞accommodate和adapt不只是在句型使用模式上有高度雷同,在「名詞搭配詞」的語意特徵也都是以「有生命」占最大多數的名詞搭配詞的特徵。再者,accommodate和adapt多在句中表達「配合」或「適應」之意,則在語意韻上大部分句子含有「正面的」語意內涵。第二組近義詞accommodate和contain由於動詞語意相同的部分有超過一半以上都是「容納」或「包括」之意且兩動詞在句型模式上是完全一致。而動詞accommodate和contain所搭配的主詞及受詞在語意特徵上,也都以能夠有容納能力的「空間」特徵、或是有乘載能力「無生命」特徵的容器、物品等等為主。因此,這對近義詞在語意韻上是以中性內涵為絕大部分,而較少部分是負面意涵。
  • Item
    基於語料庫的動詞學習困難之研究: 及物性、語意韻、近義詞
    (2012) 楊小慧; Hsiao-hui Yang
    許多研究已經證實學習者電腦語料庫(computer learner corpora)有助於第二語言的學習。然而因電腦語料庫的建構不易,導致過去研究在語料數量上頗受限制。本研究採用臺灣師範大學陳浩然教授所建立約150萬字的臺灣學習者英語語料庫(TLEC)與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LEC)107萬字,探討動詞的學習困難。主要研究學習動詞困難之三個面相:(1)探討外語學習者動詞及物性錯誤分析;(2)外語學習者與母語人士在語意韻使用的差異;(3)外語學習者在近義詞使用的錯誤。 本研究先以AntConc為語料分析工具,找出臺灣與大陸學生最常使用的200個動詞,再加上動詞及物性、語意韻與近義詞之相關文獻資料分析,以列出研究動詞為(1)Arrive, Agree, Care, Dream, Listen, Reach (2) Cause, Happen (3) Happen/Occur, Say/Tell, Understand/Realize。然後進行錯誤分析(error analysis)與中介語對比分析(contrastive interlanguage analysis),至於母語語料庫之參考,則以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CA)為基準。 研究結果有三項顯示:(1)外語學習者較易將不及物動詞當成及物動詞使用,以Arrive的錯誤率最高(37.2%),Listen次之(29.4%),至於及物動詞Reach的錯誤率則最低(9%)。錯誤原因可能是母語影響(L1 influence),因中文並沒有不及物動詞的使用情形。(2)過去研究顯示Cause與Happen帶有負面或消極語意韻,常與偏負面詞類並列,就學習者語料庫分析,學生多能正確使用,但仍出現正向積極的詞彙,造成語意上混淆。(3)關於近義詞使用,參考字典多未能清楚說明兩個近義動詞的區別,在Occur使用上出現很多搭配詞錯誤,原因可能是學生在英文寫作上仰賴逐字翻譯(word-by-word translation)。至於Say/Tell,學生亦習慣於中文翻譯方法而出現”say to the teacher”(跟老師說)的錯誤,對這兩個動詞結構,如Tell須加直接受詞,而學生無法正確使用。Realize在語料中出現很多中介語搭配詞(interlanguage collocation),在母語語料庫中相當少用,如 *realize the theory, *realize the reason。 同時,本研究結果也發現台灣與大陸語料庫,儘管學習背景、學生年齡、英文程度不相同,但高頻動詞使用的相似度達94%,顯見學生在英文寫作上多仰賴這些高頻動詞。 透過語料檢索工具,研究者得以處理與分析大量語料,本研究提供許多實證資料,以了解學生的動詞學習困難,尤其搭配詞的錯誤,在各個面相中均大量出現,建議英語教學者能針對本研究所出現的搭配詞錯誤以設計教材,並且提供學生真實語料,讓學生在英文寫作上可以正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