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初探《聖經・馬太福音》熟語中譯對中文的影響
    (2020) 吳盈慧; Wu, Ying-Hui
    本研究從《新約‧馬太福音》出發,翻查《和合本》和《和合本修訂版》兩本《聖經》中譯本,找出現代中文有在使用的聖經熟語。藉由觀察華人主流網路媒體的應用情形,了解現代中文聖經熟語的涵義,並取之與神學教義解釋相互比較,分析現代的應用是否仍保有《聖經》原意。試圖由聖經熟語的條數、應用廣度,了解《聖經》譯入中文之後,對中文產生的影響。 另為釐清聖經熟語的發展脈絡,本研究追朔至十八、十九世紀的三版中譯本:《古新聖經》、《神天聖書》、《委辦譯本》,一窺中文《聖經》古譯本與聖經熟語發展的互動情形,且進一步依據現代中文聖經熟語的發展現況,分類為「用字不變」、「間接發展」、「意思轉變」三種熟語。此外,本研究也會探討現代中文聖經熟語是否為獨立發展而成,意即沒有可對應套用的現代英文聖經熟語,以及經過時間的發酵演變,現代中英文聖經熟語的發展方向是否一致,還是已出現分歧。 本研究共計找到 22 條中文聖經熟語,及其衍生發展出來的 30 條現代中文聖經熟語,其中計有高達七成七的現代中文聖經熟語,即便應用多已無宗教色彩,但仍保有《聖經》原意,另有近三成的現代中文聖經熟語未必有可套用的現代英文聖經熟語。
  • Item
    華語「臭」字相關慣用語與成語之第一語言習得
    (2016) 鄭淑君; Cheng, Shu-Chun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華語為母語的學童如何詮釋華語「臭」字相關慣用語與成語。三大操縱變因包含慣用語與成語之差別、熟悉度和語境效應。本研究方法採用兩個口頭詮釋測驗,分別讓受試者在有無語境提示下詮釋「臭」字相關慣用語與成語。研究對象共分為六組,每組十五人,分別由平均年齡六歲、七歲、九歲、十二歲和十五歲學童與成人共九十位受試者所組成。 研究結果如下:首先,關於慣用語與成語兩類表現,可視為華語口語及書面語的掌握差異。五組學童組皆在慣用語之譬喻詮釋較佳,而成人組則為成語。然而,熟悉度被證實對大班、小二學童造成顯著影響。五組受試者皆在熟悉之慣用語與成語表現最佳,而成人組則在不熟悉類別仍表現優異。各組皆在提供語境測驗中展現較好的表現,所以語境效應的確能幫助六組受試者理解隱喻。最後,根據各組學童受試者與成人組之「臭」字相關慣用語與成語詮釋表現來看,可發現掌握隱喻之能力隨著年齡增加而進步。大班學童尚未具備詮釋隱喻之能力,其詮釋偏向字面意義為主。小二學童比大班表現佳,但仍較依賴字面意義。小四學童開始能詮釋隱喻。此三組兒童皆需要語境之提示達到正確詮釋隱喻。小六學童和九年級學生能在字詞獨立狀況下,成功詮釋隱喻,但此兩組表現仍未達成人組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