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從Instagram探討疫情對澎湖觀光旅遊人潮的影響與各景點的吸睛熱度
    (2024) 葉揚; Yeh, Yang
    澎湖擁有豐富且獨特的自然和文化資源,這些資源是該地區觀光發展的潛力所在,也是吸引旅客前來的主要原因。根據民國110年4月核定的「澎湖縣國土計畫」,澎湖縣政府提出了以「海洋生態、創意觀光、序續菊島」作為空間發展的願景,目標是建立一個結合低碳生態保育和創意觀光的有序與永續菊島。從合法民宿家數的增長中,我們可以見證地方觀光產業的發展。澎湖的觀光成果,不僅來自其天然的條件,還包括政府的政策導向和民間業者的持續努力。然而,觀光產業是一個極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的產業,如2019年底爆發的Covid-19疫情對全球觀光業造成了巨大衝擊。在行動通訊和社群媒體廣泛普及的當下,社群媒體為旅客提供了一個分享旅遊訊息和體驗的平臺,這些由使用者生成的內容,能更真實地反映旅客的感受和想法。在自願性地理資訊和適地性社群網絡分析的應用下,除了能夠彌補官方資料之不足,許多情況下更能夠反映旅遊景點真實且細微情形,從而得知城市中的活動以及遊客的行為,進而協助政府優化資料收集和政策制定方向。因此,本研究根據「澎湖觀光發展整體規劃」,利用社群媒體Instagram打卡貼文數據,選取10個遊憩主題次系統內45處具有代表性的旅遊景點作為依據,研究旨在利用Instagram對澎湖各著名旅遊景點進行遊客人數推估,以彌補官方統計資料之不足,並探討疫情對澎湖觀光旅遊人潮的影響與各景點的吸睛熱度,以及提供政府觀光旅遊及外在環境因素衝擊下之應對參考。研究結果顯示,以Instagram主題標籤貼文(遊客)數進行觀光旅遊人次推估,適用於沒有官方遊客統計的戶外景點採用,其迴歸模型的配適度佳;然而,對於室內景點,此方法則不適用,因其迴歸模型的配適度極差。再從Instagram打卡貼文(遊客)數來看,「摩西分海(奎壁山)」、「跨海大橋」、「雙心石滬」、「篤行十村」、「隘門沙灘」、「山水沙灘」、「鯨魚洞」、「風櫃洞」及「大菓葉柱狀玄武岩」這九個景點不論是平常,亦或是疫情間依然保持高吸睛程度。另外景點「後寮天堂路」在109年3月至8月期間,Instagram打卡貼文(遊客)數擠進十大吸睛景點內,且其景點特性與吸睛榜首「摩西分海(奎壁山)」相同,必需掌握潮汐時間,方能體現該景點的奧秘,是個極具發展淺力旅遊景點。
  • Item
    臺灣學生在不同社群媒體中的英語溝通意願
    (2014) 張修榕; Hsiu-Jung Chang
    本研究旨在檢視臺灣學生於不同社群媒體功能中使用英語溝通意願的變化, 以及影響他們使用英語溝通意願的因素。首先,以語言冒險量表(Language Risk Taking scale)與社群媒體溝通意願量表來測量受試者的語言冒險傾向高低和社群 媒體溝通意願程度,再來以媒體選擇問卷檢測他們對不同時效性(immediacy) 及溝通模式(communication mode)的社群媒體偏好。接著,以重複測量變異數 分析法分析在不同媒體功能之中學生的英語溝通意願差異,再以單向多變量變異 數分析探討語言冒險傾向對英語溝通意願之影響。最後,藉由和高溝通意願與低 溝通意願的學生的訪談,更進一步得知影響他們選擇不同性質媒體功能的因素。 本研究分析結果如下:第一,不同社群媒體功能顯示對受試者之英語溝通意 願產生顯著差異,而在配對比較中,受試者唯獨在使用Facebook 聊天室與 Facebook 私人訊息、Skype 視訊通話與Skype 語音訊息時之溝通意願無顯著差異, 並且時效性與溝通模式兩因素對溝通意願具有顯著影響。第二,冒險傾向對個人 在社群媒體中之英語溝通意願無顯著影響。第三,根據受試者訪談的內容,影響 媒體選擇之因素可被歸類為:(一)媒體承載訊息濃度,(二)線上溝通真實性, (三)自視英語能力程度,(四)語言冒險傾向,及(五)其他。 最後,根據訪談的發現與結果,本研究提供英語教師具體之建議,期盼可針 對學生不同性格給予適當之溝通媒體管道以提升其透過英語與他人溝通之意 願。
  • Item
    國內外翻譯系所經營臉書粉絲專頁之公眾溝通策略
    (2017) 陳冠吟; Chen, Kuan-Yin
    資策會於2017年的研究顯示,台灣人平均擁有四個社群媒體帳號,而國人使用比例名列前茅的社群媒體Faceobook更是網路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據中央社報導,台灣每月活躍的Facebook用戶超過1800萬,而資策會的報告也顯示,每週使用Facebook三次以上的頻率高達八成五。在Facebook上,除了能得到朋友的最新動態,還可以透過訂閱、按讚來追蹤喜愛的品牌、商家或者名人的粉絲專頁。而國內外的翻譯系所也已注意到這股臉書的潮流,成立粉絲專頁。本研究將以Waters等人(2009)提出的三大公眾溝通策略為主要研究架構,以次級資料分析法研究國內外8所翻譯系所粉絲專頁共585篇貼文,發現國內外翻譯系所多能呈現系所基本資訊、貼文類型最多為新知分享,且各翻譯系所Facebook粉絲專頁的留言、回覆情形並不踴躍。其次,配合訪談法,訪問台灣各校粉絲專頁的經營者,探討粉絲專頁內部經營策略,發現國內翻譯系所的粉絲專頁管理人員多為學生,皆將未來的學生列為粉絲專頁的目標受眾,在經營上也遇到人力不足等挑戰。各校粉絲專頁經營者對Facebook粉絲專頁的執行成效均持正面評價。透過粉絲專頁,可以讓系所以外的人士了解系所舉辦的活動,也多了一項與外界互動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