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桃園海岸林分發展與地形變遷之關聯性研究(1978~2004)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地政學系, 2011-05-01) 莊永忠; 林雪美; 沈淑敏; 廖學誠 
    海岸林分發展與環境變遷息息相關,地形即為重要影響因子之一。本研究透過地理資訊圖層套疊呈現1978∼2004年間桃園海岸林分空間分布變化,探討其與地形變遷之關聯性,並對照林務局歷年保安林總成圖層分析造林地規劃之適宜性。結果顯示桃園海岸之林分在二十六年間因濱線內移致使林分前緣持續後退,其中又以草漯海濱、觀音工業區外濱海位置(富林溪口至大堀溪口,海湖底與樹林子)、以及觀音溪口至小飯瀝溪口段最為嚴重。而沙丘後退內移,以及沙丘位置之林木生長條件不佳亦造成林分受害,致使林帶寬度大為縮減,因而大幅降低林分阻隔飛沙與固定沙丘之能力。而對照林務局歷年保安林造林台帳圖後,亦發現許多保安林邊界已不符合近年海岸變遷與林分發展趨勢,應視目前情況進行擴編或解除,以利當地長期之林分發展。
  • Item
    桃園海岸林分發展與地形變遷之關聯性研究(1978~2004)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地政學系, 2011-05-01) 莊永忠; 林雪美; 沈淑敏; 廖學誠
    海岸林分發展與環境變遷息息相關,地形即為重要影響因子之一。本研究透過地理資訊圖層套疊呈現1978∼2004年間桃園海岸林分空間分布變化,探討其與地形變遷之關聯性,並對照林務局歷年保安林總成圖層分析造林地規劃之適宜性。結果顯示桃園海岸之林分在二十六年間因濱線內移致使林分前緣持續後退,其中又以草漯海濱、觀音工業區外濱海位置(富林溪口至大堀溪口,海湖底與樹林子)、以及觀音溪口至小飯瀝溪口段最為嚴重。而沙丘後退內移,以及沙丘位置之林木生長條件不佳亦造成林分受害,致使林帶寬度大為縮減,因而大幅降低林分阻隔飛沙與固定沙丘之能力。而對照林務局歷年保安林造林台帳圖後,亦發現許多保安林邊界已不符合近年海岸變遷與林分發展趨勢,應視目前情況進行擴編或解除,以利當地長期之林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