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景美溪集水區流量及雨量頻率分析
    (2013) 廖俊瑋; Chun-Wei Liao
    頻率分析常被應用於防災規劃、水工設計及災害風險評估中,透過適當的機率分佈可推估最大降雨量或洪峰流量,有助於人們瞭解集水區內的水文特性,提升集水區經營管理之效率。本研究以景美溪集水區作為案例,從1970年至2009年間,針對降雨與逕流,透過年最大日事件、豐、枯季節量與全年總量,比較極端值第一型分佈、對數常態分佈、皮爾森第三型分佈及對數皮爾森第三型分佈之適切性,並據此探討近期氣候變遷之趨勢。結果顯示,研究區內年最大日流量頻率分析以極端值第一型分佈最為適切,後期(1987-2009年)的年最大日流量推估值均比前期(1970-1987年)高出許多,變動率介於9.45%至54.59%間,後期的年最大日流量平均值也比前期高出17.77%,變異係數更高出32.45%。後期的年一日最大雨量推估值均比前期高,變動率介於12.87%至56.34%間,後期的年一日最大雨量平均值比前期高出16.74%,變異係數則高出65.19%。在季節變動部份,枯水期流量及雨量下降,導致豐、枯季間差距亦更趨明顯。豐水期流量推估值較前期增加,變動率介於9.12%至12.62%間,後期豐水期流量平均值上升8.34%,變異係數高出35.50%。枯水期流量推估下降,變動率介於8.55%至14.01%,平均值減少13.42%,變異係數增加10.52%。流量不僅在年最大事件中出現增強的趨勢,豐、枯水期差距亦有趨於極端之現象。整體而言,景美溪集水區的年最大日流量及年一日最大雨量均逐漸增高,變動率大,頻度亦增強,顯示出未來的極端水文事件將具有上升之趨勢。 景美溪為台北都會區外圍重要河川,隨著都市的擴張,都市聚落多沿著河谷地向上游擴張,多使用河道兩側土地與山坡地。在全球氣候變遷下,台灣氣候型態受到明顯轉變,地表逕流亦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防洪減災成為景美溪流域經營的重要目標才能因應氣候變遷下流量及雨量特性的轉變。
  • Item
    氣候變遷衝擊下脆弱環境之永續發展策略建立-以台東地區為例-氣候變遷下水文環境敏感區的動態變化及原住民社區的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台東太麻里溪流域為例(I)
    (2011/08-2012/07) 廖學誠; 林俊成; 林雪美
    頻率分析常被應用於防災規劃、水工設計及災害風險評估中,透過適當的機率分佈可推估最大降雨量或洪峰流量,有助於人們瞭解集水區內的水文特性,提升集水區經營管理之效率。本研究以台東的太麻里溪集水區作為案例,從1982年至2009年間,針對極端水文事件包括年最大日流量以及年一日最大雨量進行頻率分析,比較極端值第一型分佈、對數常態分佈、皮爾森第三型分佈及對數皮爾森第三型分佈之適切性,並據此探討近期氣候變遷之趨勢。結果顯示,研究區內年最大日流量頻率分析以極端值第一型分佈最為適切,後期(1996-2009年)的最大日流量推估值均比前期(1982-1995年)高出許多,變動率介於37.93%至57.88%間,後期的年最大日流量平均值也比前期高出40.63%,標準差更高出67.94%。另外,年一日最大雨量頻率分析則是以極端值第一型分佈及對數常態分佈為佳,後期的年一日最大雨量推估值均比前期高,變動率介於10.27%至59.25%間,後期的年一日最大雨量平均值比前期高出16.09%,標準差則高出109.30%。整體而言,太麻里溪集水區的年最大日流量及年一日最大雨量均逐漸增高,變動率大,頻度亦增強,顯示出未來的極端水文事件將具有上升之趨勢。
  • Item
    景美溪集水區年際及豐枯水期水文特性變化之研究
    (中國地理學會, 2015-06-01) 廖俊瑋; 宋健豪; 詹仕堅; 廖學誠 
  • Item
    太麻里溪集水區極端水文事件的頻率分析
    (中華民國工程環境學會會刊委員會, 2012-01-01) 廖俊瑋; 葉春國; 詹仕堅; 劉一新; 廖學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