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皇權、法律與社會控制──以清代秘密社會為中心
    (2019) 齊汝萱; Chi, Ruu-Shiuan
    本研究以秘密社會(秘密宗教、秘密會黨)為例,觀察清朝政府透過敕令、上諭、奏摺御批等代表皇權的展現,以及律、例等法律條文之間的交錯運用,呈現出清代政策與社會控制手段的變化。清初官方政策與法律條文乃至於案件審判上,再再呈現出對秘密社會零容忍的態度;至清中期政權逐漸穩固,除了邊疆地區外,對於秘密社會的態度轉趨寬容;及至清中後期,朝廷中開始相繼出現「不問教不教,只問匪不匪」和「不問會不會,只問匪不匪」的聲音,甚至正式頒布上諭,只究其為匪,不問其為會,這是清代官方對秘密社會態度上重要的轉變。但此一態度出現的前期,是因政權逐漸穩固,而後期則因社會變動劇烈,因而採行的權宜之變;至清末期過渡至民國初年時,清代官方所制定的法規範與其政權弱化,並處於幾近瓦解的狀態。國家劇烈變動下,既有的法規範無力控制地方社會秩序,而地方社會處於法規範幾近真空狀態下,卻保有一定的秩序,除了原先地方社會的宗族規範力量外,取代國家法規範的竟為原先受法規範認定危害社會秩序而將其壓制的秘密社會,成了另類穩定社會秩序的特殊現象。同時,秘密社會的一些行為仍多有對社會造成嚴重侵蝕,因此,在民國建立後,秘密社會不因參與革命運動有功,而有所轉型躍升,得到政權接納,反而再次成為政權取締查禁的對象,重回下層社會。
  • Item
    再論白居易「百道判」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2011-06-??) 陳登武; Chen Den-wu
    本文選擇以白居易作為唐代的一位「知識人」進行考察。通過他為參加「書判拔萃科」的科舉考試所模擬的「百道判」,分析他對唐律的理解與詮釋。  「百道判」是為應考「書判拔萃科」而作的練習題,其中頗有以模擬的獄訟案件,或經學、史籍所載的概念、掌故或史事,假設兩難情境之議題,續以判詞論述,從而展現其對於維護禮教倫理和法律秩序的態度與看法。本文大致就「百道判」中直接涉及「純粹法律類型」的判進行分析,以闡述其推理與論述。白居易判詞的法律推理,明顯有以下幾個特色值得注意:一、重視違法事實的釐清。二、注意罪刑輕重的區分。三、採取「息訟」、「無訟」的態度。四、兼顧儒家禮教與法律規範。
  • Item
    再論白居易「百道判」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2011-06-??) 陳登武; Chen Den-wu
    本文選擇以白居易作為唐代的一位「知識人」進行考察。通過他為參加「書判拔萃科」的科舉考試所模擬的「百道判」,分析他對唐律的理解與詮釋。  「百道判」是為應考「書判拔萃科」而作的練習題,其中頗有以模擬的獄訟案件,或經學、史籍所載的概念、掌故或史事,假設兩難情境之議題,續以判詞論述,從而展現其對於維護禮教倫理和法律秩序的態度與看法。本文大致就「百道判」中直接涉及「純粹法律類型」的判進行分析,以闡述其推理與論述。白居易判詞的法律推理,明顯有以下幾個特色值得注意:一、重視違法事實的釐清。二、注意罪刑輕重的區分。三、採取「息訟」、「無訟」的態度。四、兼顧儒家禮教與法律規範。
  • Item
    再論白居易「百道判」--以法律推理為中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11-06-01) 陳登武
    本文選擇以白居易作為唐代的一位「知識人」進行考察。通過他為參加「書判拔萃科」的科舉考試所模擬的「百道判」,分析他對唐律的理解與詮釋。 「百道判」是為應考「書判拔萃科」而作的練習題,其中頗有以模擬的獄訟案件,或經學、史籍所載的概念、掌故或史事,假設兩難情境之議題,續以判詞論述,從而展現其對於維護禮教倫理和法律秩序的態度與看法。 本文大致就「百道判」中直接涉及「純粹法律類型」的判進行分析,以闡述其推理與論述。白居易判詞的法律推理,明顯有以下幾個特色值得注意:一、重視違法事實的釐清。二、注意罪刑輕重的區分。三、採取「息訟」、「無訟」的態度。四、兼顧儒家禮教與法律規範。
  • Item
    從地獄審判的書寫看唐代司法收賄現象
    (中國法制史學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12-12-01) 陳登武
  • Item
    白居易〈百道判〉中的禮教思想
    (中國法制史學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13-06-01) 陳登武
  • Item
    從戴孚《廣異記》看唐代地獄審判的法制意義
    (中國法制史學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07-12-01) 陳登武
    唐代嶄新的地獄樣貌的出現,主要是受到初唐時期唐臨《冥報記》的影響;而 唐代地獄審判,最具體的代表,則是出現在晚唐的 《佛說十王經》 。成書於中唐時期的戴孚《廣異記》,所反應的地獄審判恰好代表初唐至晚唐的過渡現象, 對於考察唐朝地獄審判的法制意義,具有重要的指標意義。 《廣異記》仍沿襲魏晉以來「生人入冥」手法,書寫地獄審判,從而得以呈現「地獄官僚結構」和「俗世司法制度」的投射,值得探究。此外,地獄審判深化對官員不當執政的制裁,具有透過「陰騭」強化官箴的效果;華山神則亦透過地獄審判的職能,而與泰山神更加具有分庭抗禮的地位。《廣異記》對於陰間「紙錢」的書寫,應是最全面而豐富的素材,同時也反映俗世司法腐敗的現象。
  • Item
    再論白居易「百道判」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2011-06-??) 陳登武; Chen Den-wu
    本文選擇以白居易作為唐代的一位「知識人」進行考察。通過他為參加「書判拔萃科」的科舉考試所模擬的「百道判」,分析他對唐律的理解與詮釋。  「百道判」是為應考「書判拔萃科」而作的練習題,其中頗有以模擬的獄訟案件,或經學、史籍所載的概念、掌故或史事,假設兩難情境之議題,續以判詞論述,從而展現其對於維護禮教倫理和法律秩序的態度與看法。本文大致就「百道判」中直接涉及「純粹法律類型」的判進行分析,以闡述其推理與論述。白居易判詞的法律推理,明顯有以下幾個特色值得注意:一、重視違法事實的釐清。二、注意罪刑輕重的區分。三、採取「息訟」、「無訟」的態度。四、兼顧儒家禮教與法律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