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崔致遠漢詩音韻風格研究
    (2024) 蔡浩軒; Tsai, Hao-Hsuan
    本論文研究崔致遠(855-?)漢詩音韻風格,分別就「韻腳」、「頭韻」、「雙聲疊韻」與「平仄設計」四大面向針對全部127首漢詩進行探討,並就此四大面向與晚唐中土詩人李商隱、杜牧進行比較。研究結果顯示,在韻腳方面,崔詩絕大多數漢詩的用韻皆符合近體詩韻系統,少部分不符合近體詩韻的詩篇中以「寒桓+山刪」合韻模式為最多,可視為其代表性的合韻模式;頭韻方面,不論頭韻的組數為何,皆以舌根音的頭韻占最大宗,這點與中土詩人呈現者相同;雙聲疊韻方面,雙聲與頭韻一樣都是以舌根音為最多,疊韻部分「陰聲韻」與「陽聲韻」旗鼓相當,「入聲韻」則特少,顯示崔氏並不偏好單獨使用入聲韻;平仄設計方面,崔詩絕大部分詩篇皆完全合律(共105首),另有12首少部分不合律與10首過半不合律,與杜牧僅有1/2強完全合律可謂天壤之別,可歸因於兩人對於漢語聲、韻、調以及近體詩格律的掌握程度,而兩人的相同之處在於透過不合律的平仄鎔鑄各自的個人風格。
  • Item
    女性與政治-台灣新女性楊千鶴與許世賢之比較研究(1914-1983)
    (2008) 歐哲如
    日治時期,台灣開始出現一些女性社會菁英。本論文的討論重點是這些時代新女性,她們在傳統的保守氛圍中,如何突破重圍,又具備了哪些和傳統女性不一樣的能量和條件,最後才能脫穎而出,走出和傳統不一樣的路。 另外一個重點是這些本土新女性在不同政權底下,她們的政治經驗為何?面對強大的國家機器,她們如何發展並彰顯其主體意識,來對抗其壓迫,在過程中有衝突、有妥協。 本論文以兩位台灣新女性楊千鶴和許世賢來做比較研究,看她們在不同政權底下,其政治經驗為何。她們兩位女性的生命史跨越日治和國民黨統治時期,這兩個政權都運用強大的國家機器,以粗糙的的方式,將其國家意識型態擴散至每一角落,生活在台灣的人,很難不受政治影響。日治時期的政治經驗主要表現在求學和職場經驗;戰後國民黨時期的政治經驗則表現在參政經驗上。 論文的架構,則由楊、許兩人的家世與童年開始討論,她們具備了什麼特殊條件,使她們有機會脫離傳統。接下來討論她們的求學及職場經驗,比較她們在日治時代的政治經驗有何不同。她們受到了哪些來自政權的壓迫,又如何提出抗辯或妥協。另外,整個教育的過程中,其內容的設計與教育的目標,無一不受日本政權意識型態的影響,想把台灣女性形塑為他們所想要的樣子。但無可否認,教育是新女性走出傳統最重要的一座橋。 到了戰後,國民黨政權給了女性哪些限制,而在限制之外,又給了女性哪些機會。在這段時期,女性首先獲得參政權,包括選舉與被選舉權。兩位女性都在這段時間拿到參政權,不僅有了選舉權,她們都有參選的經驗,實現了女性的參政權。然而,雖然有參政權,卻不是無往不利的。當時女性的參政,受到重重阻礙,甚至楊千鶴還為了理想的實現,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又兩位女性,在一個保守時代中,她們能不隨波逐流,努力超越所處的時代壓倒性的思潮,突破種種限制與束縛,不斷彰顯其主體意識,堪稱時代新女性,更足以為女性的模範。
  • Item
    宋玉神女賦與曹植洛神賦的比較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1997-06-01) 高秋鳳
    宋玉〈神女賦〉是歷來以「神女」為題材,以「人神之戀」為主題的首篇賦作,曹植〈洛神賦〉則是眾多步武作品中,唯一可與宋賦比美,而且藝術成就甚至超越宋賦的名篇。本文分別從神話背景、創作動機、主題思想、情節布局、人物形象、遣詞造句、節奏韻律、表現手法八個方面分析比較宋、曹二賦的異同、優劣,並進一步探知曹賦以踵繼之作,而成就超越創發之作的主要原因,正是掌握文學發展的「通變」原則。
  • Item
    三曹詩歌的析評與比較
    (國文學系, 1998-03-??) 黃雅莉
    建安時代是我國文學史上一個成就輝煌、詩文鼎盛的時代,而曹氏父子是那個「彬彬之盛」局面的領導者和提倡者。然而,每個人的天生才情不同,「雖在公兄,不能以移子弟」,那麼,曹操、曹丕、曹植三人各自的審美傾向、詩風特色為何?對文學價值的見解為何?對建安文學的繁榮做出的貢獻又在那一方面?比較結論有無高下之分?本文在此擬從建安時代的詩風嬗變與其各自的政治遭遇兩個背景下談三曹的詩歌評價,本意非在爭論三曹的短長,而只欲藉著比較而更清晰彰顯曹氏父子創作風貌的差異。
  • Item
    從國中歷史第一冊新舊版之比較談國中歷史第一冊之改進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 1983-06-??) 黃中興
  • Ite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oems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 1991-06-??) 王中林
  • Item
    中英文關係子句的比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1977-03-??) 陳美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