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西遊記》之「趣」研究
    (2020) 張雅涵; Chang, Ya-Han
    本文以《西遊記》之「趣」為研究對象,「趣」是一種美感形態,能引發審美客體進行聯想、玩味的興致,從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在《李卓吾批評西遊記》中,評點者即針對小說人物情態與情節事件,以「趣」來批點其中令人發笑、生愉悅之情、值得細細品味處。因此,本文選擇以「趣」來指稱《西遊記》的遊戲意味。 關於《西遊記》的遊戲式筆法和喜劇精神之前行研究所在多有,然而,或僅視之為「無微言大義」的包裝,或未更深入探討小說的敘事及其寓意之間的關聯,實為可惜之處。因此,本文擬從「寓言」角度出發,探討小說家在「濁世不可以莊語」、「道之言不可以入俗」的演義編創思維下,如何透過有「趣」的敘事手法借此喻彼,傳遞對人心與世變問題的思考,達到「通俗為義」、「寓莊於諧」的目的,表達對仁善大道的籲求。 考察《西遊記》之「趣」,既可放在水平脈絡中,回歸至明代中葉以降,整體社會經濟結構發生變化,哲學思想和文藝思潮都傾向關注個人情性的發揚,講究真性所發的「趣」也成為晚明人重要的精神指標。同時,市民階層興起,帶動審美觀念趨於世俗化,喜談笑謔成了士人風氣。另一方面,若往垂直溯源,諧讔文學傳統強調「善為笑言,然合於大道」的精神,其實亦為《西遊記》在轉化中繼承。這兩種觀察角度,亦為本文著眼的重點。 職是之故,本文關注的問題主要有三:如何更全面地統整小說之「趣」的內涵?如何從「寓言」閱讀的角度洞察小說以「趣」的筆法所乘載的寓意?以及如何從從橫、縱兩條脈絡定位小說之「趣」的文學史意義? 本文內容分為五章,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梳理前人研究成果,並確定研究方法,透過文本細讀和敘事分析,並結合西方的喜劇、幽默理論來解讀小說之「趣」。第二章主要探討「諧趣」,以《文心雕龍.諧讔》所論及「諧」的三種層次面向來分類論述小說之「趣」。第三章以「理趣」為核心,整理小說中具相同主題的事件,掘發在引人發笑之餘,其對世變處境下的人心事理所進行的思考。第四章以「機趣」為標,探討通篇小說對「人」、「道」的省思與寓意寄託。第五章為結論,總整研究成果,歸結《西遊記》之「趣」在文學史上的價值意義。
  • Item
    「三言」邊緣人物身體敘事的人欲觀照
    (2019) 詹捷茵; Chan, Chieh-Yin
    本文以「三言」的邊緣人物為研究對象,以「身體」作為觀察人欲展演的視角,擬透過文本細讀以及相關文哲理論的運用,深入探究馮夢龍對晚明世變風氣的回應。面對儒家秩序的重整,其所界定的秩序範疇,可從政治功名、家庭倫理、道德修養三個層面逐步討論。據此,對於題目所述之「邊緣人物」則並非界定為相對於男女主角的串場角色,如:三姑六婆、商賈小販、僧侶道士,而是關注於以儒家禮教為核心的社會體制下,被排擠在主流話語之外,位處權力結構邊緣地帶的失意士人、青樓妓女以及冥界異類。職是之故,本文的關注焦點在於:「三言」如何透過邊緣身體體現人欲?在現實的困境與挑戰中,邊緣身體又將如何補充、修正日漸僵化的禮法制度?另外,在補史、輔史的編創意識下,馮夢龍以邊緣身體展現什麼樣的理想價值,以回應天理與人欲重整的時代課題? 首先,在政治領域上,失意士人面對懷才不遇的困境,雖有對君臣遇合的嚮往,但在「三言」中更偏向於對自我實現,以及創造個人獨特性的欲望。在敷衍文本主旨的過程中,「士人身體」的敘事重點,多偏重在實踐個人所信奉的道德價值觀。除能藉此展現主流社會價值觀的庸俗淺陋外,意在透過「盡己」的踐履功夫,修正、調整社會既有秩序,以實踐自我的政治理想。在家庭領域上,「娼妓身體」則展現出渴望在夫妻關係中,獲得情感撫慰的欲望。文本在建立男女情愛價值的過程中,娼妓出現「守節」「烈婦」的道德形象,遂使其逐漸與妻的社會身份疊合,暗示了以男女情慾成就夫妻之義,進而建立夫妻人倫的可能性,試圖擴充明代的禮法內涵。最後,在道德領域上,從女鬼以靈體彌補前世缺憾,以及精魅以妖體伸張義理的過程中,可見「異類身體」挾帶著超現實力量,藉由公眾輿論賦予其道德正當性,展現出對社會正義追求的心理。在恢復陰陽秩序的過程中,從人鬼、人精兩不相侵的結局,暗示人性之「善」與「惡」並非極端的對立關係,而應透過人為控制,避免使其膨脹而做出悖德的行徑。 馮夢龍帶著入世情懷和自我意識,賦予倫理價值新的內涵和意義,使邊緣人物的身體成為理想價值的具體形象。在展演身體敘事的過程中,馮夢龍不僅為這些邊緣人物注入生動的情感欲望,也試圖將其提升至儒家忠孝節義的大道層次。在保有邊緣人物主體性的同時,尋求自我價值的安頓。
  • Item
    才性之限制與成聖之可能性
    (國文學系, 2001-05-??) 袁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