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影像特徵點萃取與匹配應用於福衛二號影像幾何糾正
    (2010) 陳俊愷; Chen, Chun-Kai
    隨著數位影像獲取及電腦科技的快速發展,遙測科技應用逐漸將領域由國防軍事用途拓展到其他應用範圍,大幅的增加其應用性與時效性。影像幾何糾正為一不可或缺,且日益重要的基礎處理,關係著後續影像融合、變遷偵測或影像鑲嵌等應用。本文探討如何改進特徵匹配演算法來提升遙測影像幾何糾正的效能。尺度不變特徵轉換(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SIFT)為一種針對高解析數位影像發展出來的影像特徵點萃取方法,其優點是所萃取的特徵不易受到影像旋轉、縮放和灰度值差異而有所變化、皆具有良好特徵點選取與匹配,其結果更可靠和消除影像處理中不確定性。但原始演算法並非針對遙測影像特性所發展,直接應用不易得到良好匹配結果。本研究針對遙測影像的特性,提出改善之方法並修改演算法、建立半自動化處理流程。以FORMOSAT-2 影像為範例,探討SIFT於遙測衛星影像適用性。研究成果可利用修改SIFT演算法於研究中針對多時期、不同區域、不同載具衛星影像進行影像匹配,得到足夠影像控制點,以其進行影像對位與影像幾何糾正,整體精度RMSE優於0.5 pixel。經半自動化處理流程,可將原本耗時、經驗人力導向幾何糾正工作大幅縮短所需時間。
  • Item
    以Pix4Dmapper進行UAV影像快速空間資料產製之探討
    (2017) 徐金煌; Hsu, Chin-Huang
    近年來因微機電系統(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 MEMS)的演進迅速,提升無人飛行載具UAV (Unmanned Aerial Vehicle)自動導航系統的可靠度和性能,使得UAV操控可以完全自動化,提升航拍作業時的安全性,又因UAV有較佳的機動性和可在低空30-50公尺執行任務,以取得高解析度的航拍影像,因此平時可進行長期的環境變遷監測;災時可快速取得影像資料,以做為決策分析等應用。但傳統使用UAV進行正射影像產製,必須透過地面控制測量、空中三角測量與立體製圖等方式,才可以取得正射影像與地形資訊,無法滿足災害發生時需快速取得空間資料之需求,因此如何透過UAV所拍攝的影像資訊快速產製正射影像與地形資訊為本研究之重點。本研究將以Pix4Dmapper為先進技術軟體,探討以UAV航拍取像後,透過先進技術取得正射影像與地形資料之可行性。結果顯示,UAV拍攝所得影像透過Pix4Dmapper進行影像匹配三維點生成地表模型,快速生產正射影像,並可以不需經由人工介入的空中三角測量步驟回推內、外方位參數。並以苗栗後龍溪測區為例,在涵蓋範圍4平方公里,影像數量354張,在自動化的作業流程下,可在5小時內取得相關空間資料,經檢核後,正射影像之平面精度均方根誤差30 cm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