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群島思想:關於菲律賓自翻英文小說中的越界現象與精神分裂理論的反思
    (2022) 莊然慧; Ong, Ann Nicole Jim
    「群島思想」探索的是以碎片化狀態而進行的思考方式。在那些用單語英文寫成的文學作品裡,有一些並非如表明所呈現的單語,而是多語寫成,導致其中的多元性被單語的外表所掩蓋。這就意味著,文字在產生之時已然呈現「被翻譯」的狀態。多元的語言被以單語進行單一化的呈現,或許反映了與此相對應的國家認同。本論文援引Deleuze& Guattari的精神分裂分析理論來剖析菲律賓的自翻英文小說,即Gina Apostol的 The Revolution According to Raymundo Mata。有些讀者認為該小說頗具趣味性,但在一些讀者眼裡,該小說的閱讀體驗並非如此。後者認為閱讀該小說易產生暈眩感,如同閱讀菲律賓的(後)殖民歷史。由於該小說以消失的Mata原手稿的譯文呈現,導致讀者最終也無法辨別孰真孰假。歷史和國家敘述的混亂和分裂狀態在該譯文中被掩蓋的同時,也被揭示出來。 透過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作者揭示了傳統觀念裡認為「缺乏」的「分裂」和翻譯其實並不「缺乏」,反而希望能夠藉此激發讀者立體多元的想像力。
  • Item
    溫柔的反叛:從舞鶴的《餘生》看認同書寫與見證書寫的倫理與美學問題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2017-04-??) 邵毓娟; Shao, Yuh-chuan
    本篇論文試圖思考美學的反叛與美學如何反叛,最重要的是希望揭顯美學維持自身一種「弱化」卻尖銳的反叛位置。論文中主要討論並串連三個面向:第一部分首先回顧台灣解嚴後的認同政治思考對於文學創作與文學評論形成的開放與侷限;第二部分將借助當代法國哲學家賈克.德希達(Jacques Derrida)與賈克.洪席耶(Jacques Rancière)關於美學政治與倫理議題的思考,他們的美學思索提供了一個非常具有洞見的感知框架,讓我們能夠藉以理解舞鶴書寫《餘生》這樣一個超越「認同書寫」的美學行動所質疑與開創的倫理提問;第三部分則進入《餘生》這部作品,藉由這部小說文本與相關評論,展開《餘生》一書虛構與見證並置的弔詭雙重性,以及這樣的雙重性對於認同政治的倫理與政治思考。這樣的美學思考是一次溫柔的反叛,如此困難卻又如此重要的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