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以社會-生態系統觀點強化原住民韌性部落-以福山部落為例
    (2022) 游騰宇; You, Teng-Yu
    原住民部落面臨著內在或外在的影響要素,讓原住民部落陷入艱難的發展狀況,因此建立部落韌性對於部落來說非常重要,然而相關研究以災害相關韌性為主要,而影響原住民部落的影響要素除了災害,還有社會與治理面向,因此本研究希望建立更完整面向之部落韌性,透過訪談深度訪談法與參與觀察法,探討福山部落在災害、社會、治理等面向組成的部落韌性,以下為本研究整理出的研究結果:一、社會組織的重要性,無論是災害、社會、治理韌性,其內涵皆有強調要建立社會組織,如災害韌性中的防災團體、社會韌性中的福山部落在地組織,及治理韌性中的部落會議及在地治理組織,顯示建立組織位於三個韌性系統的交會點,建立了良好的組織,並串聯起部落居民建立共識、凝聚力後,可同時建構三個韌性系統,因此在建立部落韌性系統,可先從建立組織開始。二、傳統生態知識貫穿在韌性系統中,如在社會韌性中建構的傳統文化深植於部落族人心中,在災害時可以讓部落族人遵循傳統知識及gaga所規定之規範進行災害調適,故傳統生態知識及文化對於建立部落韌性而言,無疑是相當重要之概念,如封溪護漁概念,從泰雅族的傳統gaga出發,除了可用於保護環境,建立生態韌性外,也可提供部落居民工作機會。三、公部門在福山部落韌性的重要角色,在災害韌性建構中,福山部落是依照烏來區公所的指揮、以及國軍進駐、直升機載運物資和載居民前往新店等,皆是由公部門主導;社會韌性發展生態旅遊活動在初期也適合採行與公部門協力的方式;治理韌性則強調了與公部門協力推動治理,如與烏來區公所合作推動封溪護漁護溪措施。最後期許後續研究可以針對福山部落社會組織、德拉楠民族實驗學校以及公部門能有更多解析及探究,以在後續研究中補足福山部落韌性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