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News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多人大型線上電玩對英語學習能供性的研究(2013) 許沁渝; Ching-yu Tammy Hsu三年前進入師大英語所,角色的轉換、學習態度和方式和的轉變,每一次轉變都是一次成長。回頭看看當初的自己,不免疑惑,當初的我,是在怎麼樣的情形下,克服每一次的困難,一步一步走到這裡的?論文寫完、口試結束的這一刻,我才知道支持我到現在的最大原因,是一路上有這麼多人,除了提供我實質幫助,還對我付出極大的耐心、關懷和無條件的愛。學術生活有時得意,卻也經常備感失落,你們總是在烏雲壟罩我時,幫我劃出一線陽光,讓我始終保持希望,深信自己只要再多努力一點,就可以達成目標。 首先謝謝從國中認識到現在的冠甫兄,因為你,讓我接觸到電玩這個領域,教了我很多相關知識。感謝萬年好姊妹JoJo和阿甄,不斷不斷地幫我加油打氣,從高中到研究所,每年都有大大小小、五花八門的卡片,鼓勵我不斷向夕陽奔跑,一定要一起完成九十歲還一起喝貴婦下午茶的心願,讓我的研究生活添加好多快樂。也謝謝大學時期的好姊妹承郁、文齡、明珊、絢聿、妙儀、小羊和米米,你們現階段的成就和對社會的付出,讓我看見我們都有無限可能和潛力,因為你們,讓我更努力進取,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感謝研究所同窗好友Alicia, Daphne, Summer, Louis, Edward, Ava, Julia和Abby,一路上受你們大大小小的幫忙太多無法細數,研究所時光寶貴,你們的付出,我真心感謝。其中我要特別感謝Julia和Abby,Julia謝謝妳陪我一起加入大學部,陪我一起發牢騷、紓解壓力、分享我很多有用的資訊,最後還幫我找到一個很盡責的受試者,讓我研究更順利。也特別感謝Abby,一路上細心提醒我研究和口試的大小事,幫我想研究方法,陪伴我一起面對緊張壓力。謝謝你們,你們除了是最支持我的戰友,也是我最喜歡的好朋友。 衷心感謝我的口試委員台師大資訊教育所所長陳明溥教授和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的楊接期教授。陳明溥老師在我論文初審時便點出我研究上的不足,讓我在研究方法上可以更加精確、方向更加明確。楊接期老師為了我口試特別從中壢趕來台北,細心點出每一項可以改進的地方,讓我的論文更具有學術價值。特別感謝我的指導老師陳浩然教授。陳浩然老師從我碩二開始便不斷提供我研究上的靈感,指導我尋找研究題目,除了學術上的啟發,也給我許多空間和鼓勵。因為陳老師一路上的呵護和提點,我才能在這學習能如期完成學業。 還要感謝柏亨,謝謝你近六年的溫暖陪伴,支持我追求夢想。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家人。謝謝哥哥,每次在我遇見困難時總可以提供過來人經驗,和我討論做事情的方法;謝謝爺爺,總是對我很好,非常愛我,也謝謝婆婆,每天一定會打電話問我過得好不好,深深相信我很優秀,幫我祈禱能有美好的未來,生活裡有婆婆爺爺,是我最大的幸福;謝謝爸爸這三年對我的支持和體諒,讓我可以衣食無虞、沒有後顧之憂地追求學業,並且總是在我需要時第一個站出來提供最大的幫助。最後的最後,要謝謝最親愛的媽媽,再忙再累都要照顧我,尊重我的決定並一路支持到底,為我開心為我流淚,把我當成生命中最珍貴的寶貝,我很感動,謝謝妳,如果這份論文有一點點榮耀,我要把這份榮耀完全獻給最親愛的妳。Item 從語言學觀點分析台灣雜誌平面廣告的說服策略(2012) 邱怡婷; Chiu, Yi-Ting研究普遍認為廣告語言有著其他文體沒有的特殊結構及特性,其創意性和新穎性一直是研究的主題之ㄧ。從大眾傳播的角度探討廣告語言的相關研究不勝枚舉,然而從語言學角度切入探究廣告語言特性的研究卻相當有限,也甚少研究從語言學的各個面向對廣告語言作全面性的分類及探討。 本研究分析台灣雜誌平面廣告中的說服策略,語料取自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親子天下、漂亮家居和壹週刊的平面廣告。依據語言學的觀點,全面性地把說服策略就音韻、構詞、搭配語、句法、語意、語用及其他策略,進一步分成次分類進行討論。以使用單一策略的分析單位而言,研究結果顯示語用策略為最常見的語言策略,以次分類而言,預設為最常使用的策略,其次為隱喻,再者為祈使句、引用、轉碼和隱涵。這些策略皆有『訊息導向』的特質,其目的在於增加訊息感官收入的可能性、使訊息傳遞更有效率、更直接,亦或使廣告標語更具體化、更生動,進而引起消費者注意並激起其購買的慾望。 就這些策略的組合方式而言,「重複+對稱」不但最常使用,也展現高度與其它組合並用的可能性,而「押韻+重複+對稱」的出現次數也頗為頻繁。本研究指出押韻、重複和對稱之所以易與其它策略結合,在於其皆具有『結構導向』的特質。即使使用它們無法傳遞更多的訊息,但其帶來的韻律及節奏感,能美化廣告標語、加強語氣,以增加消費者對廣告標語的記憶性。這樣的特質使它們傾向和其它策略同時出現而非單獨使用。Item 國語的回應標記:從網路即時通對話探討(2006) 林欣怡; Grace Shin-Yi Lin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回應記號(response token),包含「是喔」、「喔」、「真的喔」和「真的嗎」在中文即時通(Instant Messenger)的言談功能 ,利用長達126,462詞綴的語料庫來討論回應標記的異同。整體而言,去除在句首的回應標記「喔」(Initial response token),其餘的回應標記總是在聽話者接收到出乎意外的訊息之後所出現的回應。同時和回應標記一起出現的詞語可以更進一步證實我們的論點。例如,所有的回應標記都可以和一短詞(statement)一起出現,但是「喔」和短詞一起出現的組合和其他回應標記很不一樣,因為在「喔」後面的短詞只會描述說話者的現在已接收到完整訊息的心理狀態,並且「喔」本身沒有顯示說話者對於正進行的話題有太多興趣。出現在「是喔」後面的短詞常會說話者負面情緒有相關連,但出現在「真的喔」和「真的嗎」後面的短詞卻不會有負面語意的關連性。這也是為何「喔」和「是喔」常可以用來中斷正在進行的話題,而轉移到另一個說話者比較有興趣的話題。另一個常常和回應標記一起出現的就是問句(question),因為問句可以讓正在討論的話題繼續發展下去。但是問句比較少在「喔」後面出現,畢竟出現在「喔」前面的訊息通常不會讓聽者感到驚奇,相同的話題因此比較少繼續發展下去。另一方面,問句較易出現在「是喔」、「真的喔」、「真的嗎」之後,因為前面的訊息往往是令聽者感到驚奇而想讓前一說話者更進一步敘述正在討論的話題。 本研究亦探討社會因素如性別和年齡以及回應標記的關連性。統計資料顯示社會因素大多和回應標記出現的頻率沒有太大關係,除了三個例外。第一,大學年齡的女性喜歡常用出現在句首的「喔」,雖然常常表示說話者的冷漠的句首「喔」比較可能是男性說話的特色,但可能因為在大學年齡的女性受試者都是關係親近的同儕,會比較傾向使用多一點男性用語,來增進彼此的關係。第二,本研究亦顯示整體女性比整體男性使用較多的「是喔」,這可能是因為「是喔」可以用來表示說話者的禮貌。在表示說話者對目前的話題沒興趣,或者是要表示反對意見,或者要轉移目前話題,說話者可以先用「是喔」預告接著的訊息。第三,統計資料顯示「是喔」和問句同時出現的頻率在三十一到三十九的年齡層特別容易出現,比起年輕人使用「是喔」預告相反意見時。這可能是因為年紀大一點的女性比起年輕的女性,傾向使用比較有禮貌的語言。Item 英語外語學習者口說中介語裡的If條件句:言談語用觀點(2006) 邱馨嫻; Shelly Shin-hsien Chiu本研究旨在探討18位台灣英語外語學習者口說中介語(interlanguage)裡If假設條件句的使用,透過質性分析的方式,研究重點可分為三大部分:(1) 針對學生在If假設條件句的結構使用(form-construction)上做錯誤分析(error analysis);(2) 探索學生如何應用If假設條件句的言談語用功能(discourse-pragmatic functions);(3) 探究可能影響學生使用If假設條件句的因素。本研究之語料來自於學生針對3個情境式對話題目所做的會話,這些題目包括一、「樂透彩」,二、「寒假/暑假計畫」,和三、「921大地震」,所蒐集的語料顯示出許多值得注意的發現。 第一、對學生而言,使用與事實相反之假設句(counterfactuals)比開放預測性的假設句(open if-conditionals)困難,研究發現多數錯誤類型導因於If假設條件句裡的If子句與主要子句的假設程度(hypotheticality level)或認知觀點(epistemic stance)不一致,由此可見,學生並不清楚If假設條件句在結構與意義上的對應關係(form-and-function mappings);再者,學生會運用各種策略以避免使用If假設條件句,例如:簡化句法結構、或用其他結構或詞彙來代換等,這些都間接反應出If假設條件句在英語外語學習者中介語的發展過程中的困難性。 第二、研究結果顯示學生會運用三種If假設條件句的言談語用功能,包括:假定(assuming)、對比(contrasting)、和可能性探索(exploring of options),這些功能大致與英語母語者的使用情況相符;然而,研究語料中並未發現If假設條件句的互動用法(interactional use)如緩和(mitigation),此類用法於真實溝通情境中卻是很常見的,這個結果可能是受制於指定的對話題目、或受學生先前所接受的語言輸入(input)的影響、亦或是因為學生不擅長用第二外語(L2)進行較人際互動式的對話(interactional talks)。 第三、研究發現兩個可能影響學生If假設條件句使用表現的因素,其一是母語–也就是中文–的移轉(L1 transfer),學生在If假設條件句結構使用上的缺失可能來自於母語和第二外語在詞句結構上的差異(morphosyntactic differences);相反地,學生會適當運用If假設條件句的言談語用功能,這可能與母語和第二外語的假設句在這些功能上非常相似有關。另一原因則是語言輸入(input)的影響,藉由分析高中英文教材發現,學生並沒有獲得與事實相反之假設句(counterfactuals)的充分語言輸入,不過,教材的確顯示出If假設條件句在言談語用功能上的多樣性;教材的語言輸入大致反映在學生的語言輸出(output)表現裡,除了If假設條件句的互動用法廣泛應用於教材中卻沒有出現在學生語料裡之外,而此發現則透露出現行英語教育的不足之處。 有鑒於上述研究發現,文末提出一些教學建議與課堂活動以供教師參考。Item 《冰與火之歌第三部:劍刃風暴》簡繁譯本比較研究(2016) 施行一; Shih, Hsing-I本研究以《冰與火之歌》譯本論爭為出發點,思考奇幻文學翻譯風格問題,聚焦於簡繁奇幻文學譯本之翻譯差異。首先檢視喬治‧馬丁的奇幻美學以及他在奇幻文學界的地位,接著回顧《冰與火之歌》之出版狀況。藉由梳理奇幻文學翻譯策略研究和簡繁譯本研究作為研究基礎,本研究採言談分析檢視文本的方言、語域問題,並從奇幻文類特色和作者創作風格思考簡繁譯本策略。 研究發現,方言趣味有不可譯的問題,內容和形式權衡之下,簡繁體譯本皆採意譯策略,文字趣味逸失。狀聲詞則多直譯處理,兩岸譯文各有各的趣味;繁體的非標準方言譯文節奏處理稍嫌工整,應避免整齊劃一的四字格;當代次文化語彙進入譯文可能會讓讀者「出戲」,導致時空錯置,干擾讀者閱讀奇幻文類。語域分析展現中西文化差異,牽涉社會文化符碼的詞語使用應避免文化大雜燴。就翻譯奇幻文類中較正式的語言而言,簡體譯本的語言較繁體靈活許多,文字節奏較為明快、文言文造詣在繁體之上。奇幻語言特色方面,譯者應避免邏輯謬誤,甚至因不察而打破作者之安排。總結來看,譯者對奇幻文類特色是否熟稔、對於讀者群的想像與掌握程度,都會影響奇幻文學翻譯的產出及接受狀況。Item Self-Repair Devices in Classroom Monologue Discourse(英語學系, 2011-01-??) 唐綺霞; Chihsia Tang自1995年起,語言學家開啟了中文言談錯誤修正的研究。早期的學者皆著重於分析說話者與他人對話時所犯的語言錯誤,並沒有特別研究人們在獨白言談情境下所產生的語言問題。此外,在先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主要致力於分析人們修正錯誤時所採用的句法機制,並沒有特別關注到引發人們修正錯誤的原因。然而,前人的分析方式不但無法清楚點出語言修正發生的起因,也造成了語料歸類不當的問題。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觀察教室獨白中說話者會有哪些語言使用的錯誤,採用包爾葛瑞斯合作原則中的四項準則來歸類說話者修正的錯誤類型,同時也觀察說話者修正不同類別錯誤的句法機制並討論其語用功能。最後,在本研究的錯誤分析中發現,未修正與修正過的語言句法形式相當雷同,這顯示即使是需要修正的話語仍然遵循著語言生成機制運作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