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臺灣海岸山脈東翼河階地形發育之研究
    (2013) 孫稜翔; Sun, Leng-Hsiang
    臺灣位於弧陸碰撞帶,東部海岸山脈為抬升速率最高地區之一,該區河階地形發達,前人研究常以高抬升率為造就其階地發達的主因。然而該區內河流普遍短小,還需哪些環境因子的配合,才能在河流持續下切的過程中拓展谷床,成就未來的河階面?因此,本文以海岸山脈東翼為研究區,藉由河階、山麓沖積扇及海階崖的對比,階地露頭的特徵、河床礫石的調查,流域的地層配置與地形特性,輔以前人文獻於階地沉積物年代以及古氣候的研究成果,達成三項目的:(1)了解本區河階特性與分布;(2)分析河階發達的環境因素,尤其是流域內地層配置的重要性;(3)根據河階特性,提出不同分區之河階發育模式。本文研究對象為海岸山脈(長約150公里) 東翼207個中小型流域,不包含豐濱溪、秀姑巒溪、馬武窟溪等較高等級河流和最南端部分地區。 根據本研究判釋結果,研究區中103條河流判釋得河階地形,其中流域面積最小的僅為6公頃 (0.06 km2)。整體而言,流域面積愈大,河階愈發達,階序數愈多;多數河流階序可達5-6階,三仙溪階序最多,可達10階,只有1-2階的均為最小河流。根據河階特徵,本研究區河流可大致分為3區:中段的靜浦至新蘭間約76 km區域,河階最為發達;北段河階主要分布在水璉溪和蕃薯寮溪兩條較大溪流;最南端河階也主要只分布在兩條溪流。此外,中段那些只發育在海階範圍內的小溪流,也有少數發育零星河階。絕大多數的河階分布於砂頁岩互層和泥岩為主的八里灣層、蕃薯寮層和利吉層等弱岩區,屬火成岩硬岩區的都鑾山層區只有少數堆積型階地分布。 本研究野外調查共記錄124個露頭,根據其中46個露頭調查所組合成的21個剖面顯示,本區河階多屬侵蝕型階地(岩石河階),可反映本區河流在全新世快速抬升背景下,河流持續下切的歷程。雖然本區河階都發育於弱岩區,但根據統計分析,在流域面積相似狀況下,具備上游硬岩、下游軟岩之地層配置流域,河階總面積最大。由此推斷,當上游有都鑾山層供給硬岩巨礫時,可發揮工具效應(tool effect) 拓寬河道,而有利於階面形成。此外,本區中、南段海階發達,隨著海階崖後退,河長變短,會造成最下游段額外下切的效果。 基於河階特徵和影響因素,本研究推論中段河階最發達地區的河階發育過程。靜浦至新蘭間的全新世的抬升率為海岸山脈東翼的高區,且上游硬岩、下游軟岩的地層配置最為典型,在此狀況下,位於上游的都鑾山層受地震或暴雨驅動岩石碎屑進入河道,易在硬軟岩層交界處因土石流堆積,形成堆積型河階。且本區中、下游階地多屬侵蝕型河階,堆積層厚度多小於10公尺,且河口多有沖積扇或扇階分布,顯示上游沈積物大多通過中下游段至河口堆積,當都鑾山層的巨礫通過軟岩區河道時,軟硬岩層岩性的顯著差異,巨礫工具效應更顯著,有利於谷床加寬,而隨著陸地抬升,河流持續下切,河階陸續生成。其他兩區則因隆升率或地層配置的狀況不同,而與中段溪流發育出不同的河階特徵。簡言之,海岸山脈東翼這些中小型流域河階很發達的原因,除了高抬升率和有弱岩出露之外,地層配置的效應顯然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