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黑眼珠看藍眼睛:從文化研究視角看摩里森The Bluest Eye之中譯本
    (2010) 林侑青
    翻譯並非來自真空,譯本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改變其面貌,探討並理解其背後的操縱因素能讓譯本更真實地呈現。本文擬從勒菲弗爾(André Lefevere)提出的文化翻譯途徑出發,從贊助者(patronage)、意識型態(ideology)及詩學觀(poetics)三重面向分析摩里森的作品The Bluest Eye在華文世界的中譯狀況。本文第一章先介紹摩里森及其作品The Bluest Eye,簡陳該作品在華文世界的中譯狀況,並簡評主要研究對象─陳蘇東及曾珍珍的中譯本。第二章探討贊助者如何影響翻譯過程與其形塑的譯本形象,並討論摩里森作品中譯的延宕現象及摩里森與學術圈的緊密關聯。第三章則分析譯者有(無)意的意識型態如何影響並操縱譯本,並將焦點轉移至曾珍珍,分析曾珍珍台語翻譯策略背後的書寫意圖。第四章從詩學觀切入,討論摩里森筆下的黑色美國是否能成功在華文世界再現,分析兩岸譯者如何處理原文豐富的黑人語言文化及摩里森獨特的文字風格,最後聚焦曾珍珍的譯本探討其台華互滲風格的詩學效果。第五章則為全文總結。
  • Item
    《作為上師的妻子》翻譯自評──操縱過程與形象塑造
    (2009) 吳茵茵; WU, Yin-Yin
    藏傳佛教大師邱陽‧創巴 (Chögyam Trungpa, 1939-1987)是一位備受爭議的人物。他於一九六○年代末期到西方弘揚佛法,方式顛覆傳統,吸引並啟發了許多追求靈修的人士,是美國金剛乘佛教的拓荒者,但他也因為行為不符合佛教戒律和世俗價值觀而飽受批評。 筆者所譯的《作為上師的妻子》(Dragon Thunder—My Life with Chögyam Trungpa)是其妻黛安娜‧木克坡 (Diana Mukpo, 1953-) 的自傳。她從妻子的角度呈現邱陽‧創巴,以及他們共結連理的十七年歲月。筆者在翻譯過程中,發現如果把邱陽‧創巴的相關敘述進行佛教化與正面化的操縱,會創造出一個更符合譯入語文化的佛教大師形象。 本論文以勒菲弗爾(André Lefevere)提出的影響翻譯過程的三大因素──贊助者 (Patronage)、詩學 (Poetics) 和意識型態 (Ideology),探討促使筆者佛教化與正面化的外在因素與內在機制,擬定具有一致性的翻譯準則,並確證美化創巴的翻譯策略是合理且適當的。接下來列舉並解析佛教化與正面化的翻譯實例,最後檢視如此操縱的必要性與意義。
  • Item
    《我的心動》翻譯評析
    (2009) 黃庭敏; Ting-Ming Huang
    本論文共分六章,主要探討《我的心動》(My Heartbeat) 之中文翻譯以及分析應用在翻譯活動中的策略。第一章為筆者接下翻譯My Heartbeat的緣由以及論文架構。第二章「原著介紹」,簡介作者傅萊曼威爾女士即其相關著作,歸納原作各章內容大意,並針對原作屬性加以分析,亦探討文化背景的不同。第三章「理論與分析」,藉由勒菲弗爾的理論,討論意識型態的不同導致譯文被刪減,並分析出版社刪減譯文,使譯文符合社會期望的背後原因。第四章「翻譯評析」,為本論文主要內容所在,採原文與譯文對照的方式,逐句評析,並引用學者的理論做為佐證,和翻譯過程中工具的運用。第五章「翻譯實務」,討論翻譯過程的實務層面,如與出版社交涉、譯文的刪減,以及譯文的檢討。第六章「結論與心得」,筆者提出一些翻譯實務上的心得和建議,和讀者分享。